俺老家是丘陵地,產玉米、小麥、豆子一類“旱糧”。要把這些五谷雜糧吃到嘴,少不了石磨,也少不了驢子。磨麥面、磨玉米糝子都是又臟又累的活,人懶得干,就得靠驢子拉磨。小時候俺那里不缺草也不缺驢。一大早,老漢、孩子牽著自家的牛驢上坡地放牧,傍晚歸來時,道上牛嘶驢叫,塵土飛揚,算得上鄉(xiāng)村一道景。
那年代驢比牛賤,但家境不濟的農戶驢也買不起。俺村共有十多戶人家,單獨養(yǎng)驢的只有四五戶,其余的搭伙養(yǎng)驢。有兩戶合養(yǎng)的,也有三戶合養(yǎng)的,最不濟的四戶合養(yǎng)一頭驢,每戶攤一條驢腿。少數(shù)窮得叮當響的戶,買不起驢,就靠人力推磨??赏颇ヒ驳糜惺ズ湍シ坎判?。缺驢少磨的人家求爹爹告奶奶受盡白眼。
俺家當屬“四戶型”,只占一條驢腿。后來有兩戶生活艱難自愿退養(yǎng),他們占有的驢腿份子,由我家和戴家接手,兩家各占兩條驢腿,驢由俺兩家輪流養(yǎng)。
俺家的老屋是土改時分老富農的“浮財”,土墻草房,小三間,住人都緊巴,找不到一塊拴驢的地方。我哥就在進出大門的走道蓋個簡易“門樓”,半邊走人,半邊拴驢。有地方拴驢又沒地方放石磨。石磨配上磨盤,占大半間屋,俺家實在騰不出地方裝石磨,娘硬著頭皮與戴家商議,買了他家石磨一半份子。然而到人家家里使牲口磨面,娘總覺得過意不去,每回就留下一捧半瓢麥麩子給人家喂雞。
輪到我家養(yǎng)驢了,我就早早地牽驢上崗,把驢拴在水草豐盛的地方,任它盡情吃草,我和小伙伴滿坡滿嶺地爬樹摘果。傍晚時分該回家了,驢吃飽了人也吃飽了。夏秋季節(jié)還順帶割捆青草回去,曬干留作過冬的驢飼料。驢光喂草哪行,還要喂它癟玉米和麥麩皮,給它加足營養(yǎng)。娘總是念叨:“牲口不會說話,俺要對得起它?!彼裕喌轿壹椅贵H時,我就給它吃飽喝足,把驢養(yǎng)得油光水滑的。見到人來驢就沖地上打個響鼻,跟著便激起一股塵土和草屑,算是打招呼。晚霞從大門口映照過來,驢一身棕色的毛變得金光閃亮,可好看了。這驢性情溫順,小孩子走近摸摸它的背,甚至捋捋它的尾巴,它從不會亂踢人。驢糞蛋兒也好清掃,不像牛拉糞又多又臭。
每當使驢推磨,娘就忙活起來。娘要把待磨的小麥或玉米以及篩面的籮篩、罩驢嘴的籠頭等家什準備停當,一趟趟往戴家磨房送,磨好面還得悉數(shù)往家搬。磨房粉塵飛揚,一晚上工夫磨下來,人也成了“白毛女”。有趣的是,磨面時,俺娘不光給驢頭套上籠頭,還要用塊布把驢眼蒙上。我問娘:“為啥要蒙它眼睛呀?”娘答:“咳,見到又吃不到它能不急嗎?俺不忍心哪?!庇幸换?,我把“驢臉布”往下拉了拉,驢瞅見磨上的糧食,扭頭就吃一口,再也不肯邁步。我趕緊把布拉嚴實,輕輕在驢屁股上打一巴掌,它又呱噠呱噠地圍著石磨轉起來。
其實,驢拉磨不光累驢子,人也陪著受累。要不間斷地用瓢或手朝磨眼里添加糧食,添少了磨空轉,添多了糧食來不及進磨眼,滾得滿地都是。非要眼到腳到手到,才能精準不亂。
村西頭陳家人口多,負擔重,家有石磨卻買不起驢,大人孩子輪流推磨。推磨時,磨棍攔腰放肚皮上,雙手抓住磨棍,腿、肚、手一起發(fā)力,像驢一樣轉圈圈,磨好了也不知要轉多少圈兒。大姑娘小媳婦開頭轉幾圈還嘻嘻哈哈,再轉下去就覺得天旋地轉,緊抱磨棍不肯松手,一松手就癱倒了。陳家大兒子的對象上門相親,晚上兩個人躲進磨房里談。見人來了,兩人就合抱一根磨棍低下頭推磨,兩片石磨吱吱呀呀地空轉著,等別人一走,小情侶放下磨棍就香起嘴來,引得窗外的小伙伴嘎嘎地笑,齊聲喊:“推呀,推呀,‘驢’咋不走啦?”那陣子,“二人轉”就在磨房里上演,有情人終成謄屬。
三年困難時期,沒糧食磨面,石磨派不上用場。人吃不上好糧,驢也吃不上好料,瘦成皮包骨,走起路來直打晃。驢餓急了,就用蹄子不停地刨土,身下的土都被刨得稀碎,誰都不忍心多看它一眼。戴家無奈地提議:“給驢放放血分了吧!”但娘和我心里一百個不情愿。晚上看著驢倒在地上,連響鼻也打不動了。娘說,留著它,它到底也活不成。娘背過臉,拉扯大褂襟不住地抹眼淚。
驢宰后,娘說服戴家,連骨帶皮分給原先合伙買驢的四戶人家,一家一條驢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