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動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應以學科融合為開端,開啟學科融合視域下的勞動教育等“五育并舉”的實踐研究。本研究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從“整合教材資源,開展體驗式勞動教育”“開展學具制作,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以高考為導向,在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等三個方面挖掘高中英語學科中勞動教育元素的融入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達成以勞潤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目標,最終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目的。
關鍵詞:英語學科;勞動教育;核心素養(yǎng);立德樹人;五育并舉
作者簡介:曹忠霞(1989-),女,廣西欽州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第三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英語學科與勞動教育相融合。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nèi)容,是全面發(fā)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勞動課程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會性和顯著的實踐性,在勞動教育中發(fā)揮主導作用。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zhì)。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diào),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是高中階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文化課程。新課標指出,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nèi)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
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在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讓學生體驗動手實踐過程,指導學生對勞動成果進行評價,用英語總結勞動心得,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強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勞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擁有主動服務社會的情懷,從而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目的?;诖?,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大方面探討英語學科融合視域下如何開展勞動教育。
一、高中英語學科與勞動教育具有內(nèi)在融合點
新課標指出,在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這三大主題語境中,人與自我涉及“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等兩個主題群下的9項子主題;人與社會涉及“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文學、藝術與體育”“歷史、社會與文化”“科學與技術”等四個主題群下的16項子主題;人與自然涉及“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災害防范”“宇宙探索”等四個主題群下的7項子主題。
由此可以看出,英語課程涉及的主題和內(nèi)容非常廣泛,包含文化、歷史、科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這些領域還滲透了勞動與生活、農(nóng)耕文化、科技與農(nóng)業(yè)發(fā)展、農(nóng)業(yè)與生態(tài)、社會服務等關系。而勞動教育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包括自然、科學、技術、藝術等,英語課程與勞動教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學科融合視域下開展勞動教育實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下面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把高中英語學科與勞動教育的內(nèi)在融合點運用于日常英語教學。
(一)語言能力與勞動實踐的融合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需掌握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這些技能在勞動實踐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勞動教育,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如手工制作、種植、養(yǎng)殖等。學生需要通過實踐操作來掌握這些技能,而英語語言能力也可以在勞動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例如,在制作學具時,學生可以通過用英語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等方式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寫作能力也是勞動實踐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如撰寫勞動心得、制作英語主題海報等。
(二)文化意識與勞動精神的融合
高中英語學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對中外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以及對文化差異的尊重和包容。在勞動教育中,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tài)度,形成勤奮、誠實、負責任等勞動精神。這兩種教育目標可以相互融合,通過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勞動方式和勞動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意識。
(三)思維品質(zhì)與勞動創(chuàng)新的融合
高中英語學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在勞動實踐中,學生需要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面對學習中的問題,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在勞動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提高學習效率。
(四)學習能力和勞動技能的融合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增強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和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能力,如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這些在勞動實踐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團隊合作能力也是學生在學習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學生需要學會與他人協(xié)作完成任務目標。
二、高中英語學科融合勞動教育的實踐研究
(一)整合教材資源,開展體驗式勞動教育
本研究通過整合學生所用教材,依托教材主題設計體驗式勞動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比如,根據(jù)外研社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主題,設計并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體驗式勞動教育活動(見表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用種子種植多種蔬菜和花卉,再用英語撰寫勞動心得,將英語課上所學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掌握必備的勞動能力,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二)開展學具制作,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勞動教育在英語課堂的開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是單純的體力勞作才叫勞動,英語教材中安排的與課文配套的學具制作與生活體驗也是勞動。比如,根據(jù)外研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二冊、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的單元主題,設計并開展一些學具制作活動(見表2)。學生通過制作學具并用英語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撰寫勞動心得、制作英語主題海報等,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將英語知識活學活用,達到學習英語和勞動教育的目的。
(三)以高考為導向,在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
本研究以高考為導向,重點設計高中英語聽力課、閱讀課、寫作課等課型。研究發(fā)現(xiàn),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試題主要是通過環(huán)保故事、勞動文化、人物事跡等滲透勞動教育理念,旨在增長學生的勞動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通過分析高考英語試題對勞動教育的滲透,得出教學啟示,即在高中英語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主要為以下三方面:
1.拓展聽力語料中人物的社會身份,擴展學生對勞動關系的認知。通過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聽力試題,整理有關人物社會身份和勞動關系的聽力專題訓練材料,使學生能夠聽懂聽力語料中的人物社會身份和勞動關系。學生通過關于勞動方面知識的專題聽力訓練,加深對聽力語料中人物社會身份和勞動關系的認知,達到在課堂上滲透勞動教育的目的。
2.拓展閱讀語篇中的勞動知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整理有關勞動范疇的閱讀理解專題訓練試題,拓展閱讀理解語篇中勞動知識的范疇,使學生體會勞動教育的意義。學生通過閱讀勞動方面的文章,在課堂上滲透勞動教育,使學生儲備更多勞動知識,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3.把勞動教育融入寫作中,增強學生的勞動體驗。本研究通過設計應用文寫作課程來增強學生對勞動的感悟和體會,如設計描寫一次社區(qū)勞動的經(jīng)過、勞動的收獲和感悟。把勞動教育融入寫作中,學生通過描寫社區(qū)勞動的經(jīng)過、勞動的收獲和感悟,體會勞動的意義,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教師可尋找與勞動教育相關的讀后續(xù)寫語篇,把勞動教育融入續(xù)寫中,增強學生的勞動體驗。比如2021年新高考I卷和2021年浙江卷(6月)的讀后續(xù)寫題均可用于滲透勞動教育。2021年新高考I卷讀后續(xù)寫文章為記敘文,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為母親做早餐的不易與快樂,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增強學生的勞動體驗,達到課堂上滲透勞育、德育等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2021年浙江卷(6月)讀后續(xù)寫文章為記敘文,學生通過續(xù)寫勞動感悟類文章,體會作者參加農(nóng)場勞動和掙錢的不易,并感受作者對父親和家人的理解,達到課堂上滲透勞育、德育等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勞動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越來越受重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教師從大單元主題出發(fā),結合主題語境和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內(nèi)容,深入挖掘有效的勞動教育元素,通過創(chuàng)設與勞動主題語境相關的英語課程、設計適合學生的勞動教育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與勞動相關的英文文章等,引導學生把英語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以提高英語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提升課程內(nèi)涵的深度和廣度。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更積極探索和實踐高中英語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方式和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強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勞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zhì),擁有主動服務社會的情懷,最終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樊向花.把勞動教育元素融入英語課堂[J]. 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