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最近有沒有聽到什么有趣的觀點,或者看了什么有趣的書?
T最近我和朋友一起寫了一本書。這個想法源于我和一位在德勤工作的朋友吃了一頓飯。我們在那次飯局上聊得非常投機,整整聊了三個小時,很盡興,以至于每次都要舉手示意“我能說點什么嗎”,對話才能停下來。然后我們就決定一起寫一本關于人工智能歷史和未來的書。
隨著寫作的進展,這本書逐漸變得和我們一開始的想象不太一樣。我的朋友提出了一個公式,用以追蹤宇宙中的復雜性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推斷,復雜性是呈指數(shù)增長的,但是當指數(shù)增長達到一個障礙階段時,復雜性會以更快的速度繼續(xù)呈指數(shù)增長,直到下一個階段。
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個現(xiàn)象是物理學的基本定律之一。物理學的十大定律中,有九條是沒有明確方向性的,但第二定律例外(指的是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在物理學的眾多定律中,大部分定律沒有明確的“時間方向性”,即它們的作用不依賴于時間的流動方向,但熵增定律與時間的流動密切相關,時間只能朝著熵增的方向流動,無法逆轉)。我的朋友提出的這個公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我們正生活在歷史上最有趣的時代,我能感覺到,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尤其是到2030年左右,我們可能會創(chuàng)造出比現(xiàn)有的硅基技術高100到1000倍的智能。那會是令人驚嘆的東西。未來幾年可能會充滿動蕩,但也將非常迷人。
Yi當代技術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強調“去中心化”,比如貨幣去中心化、內容分發(fā)去中心化、平臺去中心化,它們都帶有某種反權威和反結構色彩。相比以前,你感覺我們是否更難以達成共識了?你怎么看我們所處的去中心化的世界?
T我認為很多技術傾向于去中心化,而另一些技術更傾向于中心化,還有一些技術兼而有之。以人工智能為例,它會使技術去中心化。比如你問一個問題,中國頂尖大學的教授和孟加拉國貧民窟的居民可能將給出同樣的答案。這已經(jīng)與人們曾經(jīng)對未來的想象大相徑庭。
我們看以前的書籍和電影,總是把未來描繪成技術集中的、敵對的世界——總是有人擁有巨大的計算機,試圖用它們來控制世界。但現(xiàn)在,人工智能是免費的、平等的,它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你可以去問一個公共的大型語言模型任何問題,除此之外,還有無數(shù)個人工智能代理,任何人都可以開發(fā)和使用。比如在Hugging Face上,你可以找到成千上萬個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且大多數(shù)是免費的。你可以把它們看作免費的勞動力,可以隨意復制和使用。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去中心化工作方式,是因為技術的進步讓知識工作者能夠更加靈活地工作。
麥肯錫有一位作者寫了一本叫《重塑組織》的書,他提出了“青色組織”(teal organization)的概念。這種去中心化的組織形式非常具有適應性,成功時它們像自然界一樣成長;失敗時,它們會自然消失。如果每個人的口袋里都有一個裝著各種知識的人工智能手機,那么每個人所擁有的信息將會與其他人一樣多。在丹麥的哥本哈根,有個游樂園的管理方式也非常有趣。管理層告訴員工,如果你距離顧客3米以內,你就是CEO,也就是說員工可以在客戶面前作出任何符合公司價值觀的決定。這種去中心化的責任分配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這里工作得很開心。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工智能不僅是一種分散的技術,它還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并帶來更高的工作滿意度。通過人工智能的幫助,我相信人們的勞動將會被解放,工作將變得更加有意義。
Yi你認為哪些新興趨勢在當前的全球經(jīng)濟中尚未得到足夠重視,但可能會在未來成為關鍵因素?
T我認為是“健康壽命”。我們當然都知道壽命的概念,而健康壽命指的是你健康地生活了多長時間。目前有一些健康篩查技術存在,但大多數(shù)人并不經(jīng)常使用。比如,你可以解碼自己的DNA序列,了解你的健康風險,獲得一些生活方式的建議,也可以通過眼睛完成全身檢查,還可以通過血液來檢測許多健康指標,包括50到70種癌癥的早期血液標志物。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可穿戴設備,比如手表和手環(huán),可以檢測我們的心跳、步數(shù)等信息。
我知道我提到的一些技術目前的價格是昂貴的,但價格正在逐漸下降。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富人開始做更多的健康監(jiān)測,隨著技術變得更便宜,這種趨勢會逐漸在社會上蔓延開來,這既是因為人們的意識覺醒,也是由于成本的降低。
飛機上巨大的儀表盤可以顯示發(fā)動機的所有信息,我們每個人也應該有一個這樣的健康儀表盤。我理想中的健康儀表盤能夠每分鐘提醒我身體的健康狀況。我個人沒有佩戴健康追蹤器,但也許每年戴幾周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tài)會是不錯的。
我們目前還沒有辦法減緩人類的自然衰老過程,但我們已經(jīng)能在小鼠、蠕蟲等實驗動物身上做到延緩它們的衰老。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在未來可能也能延緩衰老。甚至有些科學家認為,暫時逆轉衰老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人們相信自己能活得足夠久,他們對生活的看法將發(fā)生根本性改變。人們可能不會僅僅為人生作一次選擇,而是只為人生的前半段選擇——關于工作、住所和伴侶。如果人生足夠長久,決策時會更加輕松,因為你知道自己有很多機會,而不是只有唯一的選擇。
Yi你也有一本書給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從你的經(jīng)驗和觀察來看,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你認為他們哪些常見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T書中確實寫了一些創(chuàng)業(yè)中的常見錯誤,但我認為最常見的錯誤是過于樂觀。通常情況下,創(chuàng)業(yè)所需的時間和資金往往比預期的要多得多,可能需要花想象的時間和金錢的10倍才能讓公司真正起步。
第二個常見的錯誤是增長不平衡。比如,銷售可能遠遠領先于產(chǎn)品開發(fā),導致你在銷售無法交付的產(chǎn)品,或者你擁有很棒的產(chǎn)品,但還沒有弄清楚如何銷售。你必須對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哪個部分落后、哪個部分領先有清晰的敏感度,知道當前真正的問題是什么,然后集中精力解決落后的部分。時間和精力管理在創(chuàng)業(yè)中非常重要,因為你會花大量時間在初創(chuàng)公司上,同時你可能要兼顧其他項目。
就我個人而言,我盡量靈活地安排工作時間,并擁有一種愉快的生活方式,這可以讓我每周工作六七十個小時都不會感到疲憊。我能保持精力充沛的關鍵在于我非常重視睡眠,甚至每天都會在午飯后小睡一會兒。我的一年當中是沒有假期的,如果去了一個看起來像在度假的地方,我仍然會工作,這對我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因為我熱愛工作,永遠不會停止。
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既是一場沖刺,也是一場馬拉松。創(chuàng)業(yè)者必須找到一種既健康又讓自己感到愉悅的工作方式,才能長久地堅持下去。
Yi從《金融心理學》首次出版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30年了?;仡欉@30年,你覺得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看法有沒有什么改變?
T我對技術的了解比以前多了很多,那時候的我更專注于商業(yè)和金融。現(xiàn)在技術在世界上變得越來越重要,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它正以指數(shù)級的速度增長,發(fā)展越來越快,對一切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正因如此,我發(fā)現(xiàn)技術變得越來越迷人,因為它讓我感覺像生活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里,奇怪的事情會不斷發(fā)生,就像魔法一樣。比如我們剛剛談論的壽命,今后我們可能可以活到200歲。美國、中國和其他地方的公司正在嘗試制造核聚變反應堆。如果成功了,一杯普通的水里加入氘和氚,它們都是氫的同位素,水仍然看起來、聞起來,甚至味道都一樣,但如果你喝了它,你會生病。然而這些水可以為你我的余生提供動力,為一切提供能源,包括空調、暖氣、運輸,等等。一旦核聚變反應堆建成,我們就能為世界提供比地球存在時間更長的能源。這種能源將非常充足。氦氣是無害的,派對氣球就用它打氣。我們預計在2035年到2045年之間,核聚變可能會在商業(yè)上發(fā)揮作用。這項技術的推廣需要時間,但我們的能源問題將得到解決。
Yi你的職業(yè)和投資生涯中是否有過重要的失敗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如何影響了你?
T2001年,我在俄羅斯的投資取得了成功,并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俄烏沖突之前,我又對俄羅斯投資了一次。我還投資了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之一的房地產(chǎn)基金,他們之前賣掉了所有的資產(chǎn),只留下了俄羅斯的資產(chǎn),導致我也無法把錢取出來。所以,我現(xiàn)在有很多錢被“鎖”住了。這些是比較重要的失敗經(jīng)歷。除此之外,我還投資了一家名為Funcom的電腦游戲公司。我本來以為它會非常成功。它們做的游戲叫《柯南》,我們預料它應該能打敗《魔獸世界》。但推出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人們很快就對它感到厭倦了。我告訴我的兩個女兒,我在這家公司身上損失了一大筆錢。我小女兒說,她本可以告訴我這個游戲到底怎么樣,因為她喜歡玩游戲。但我從沒問過我女兒關于游戲的事,只讀過銀行的分析師寫的關于游戲的文章。我從這件事中學到的是,你得去問那些真正用過產(chǎn)品的人,而不應該只是與投資者關系主管或CFO交談。你甚至還應該走進工作流水線,與工人交談,與正在工作的人交談。有時,你會從使用產(chǎn)品的人、實際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人那里聽到完全不同的故事。要避免形式上的交流,同時也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Yi在面臨不確定情況、需要作復雜決策時,你如何確保自己走在正確道路上?
T我認為作決策和創(chuàng)意產(chǎn)生的機制是相似的,創(chuàng)造力通常是隨著時間逐漸形成的。
我通常在睡覺時會有一些好的點子。但這只是一個漫長過程中的一小部分,這個部分是基于一個又一個想法的積累得出的。很多人其實并不知道他們是如何作出決定和獲得想法的。比如很多人覺得達爾文是某一天突然有了進化論這個想法。其實他有一本日記,你可以看到多年來他如何逐漸接近這個想法。
我認為,思考某件事情、能感覺到自己在思考的過程非常重要。有的時候,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去運動,去睡眠,去做完全不同的工作,然后回到原來的事情上,可能你會發(fā)現(xiàn)之前的想法已經(jīng)接近正確。我發(fā)現(xiàn)當自己回頭看時,可能方法不完全對,但已經(jīng)很接近了。也就是說,我們可能需要一個檢視的過程。
在處理許多不同的事務時,對我來說,多任務模式是高效的。就像在聊天的時候,你可能會忘記一個名詞或者作家的名字,但兩分鐘后就會突然想起。大腦在同時處理多件事時效率會更高,你會感受到從其他任務切回來時擁有了更好的視角。
Yi你覺得人類最被高估的美德是什 么?
T意志力。我得解釋一下原因。人們總是想了解,怎樣才能把事情做好?你可以通過內在動力來完成一件事情,也就是真的喜歡它,或者你也可以讓自己認同某件事情。比方說,你想成為搖滾明星。那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學習音樂的時候開始穿得像搖滾明星,看起來像搖滾明星,說話像搖滾明星,這樣你就建立了一種身份認同,在成為搖滾明星之前,你就會覺得自己是搖滾明星。如果你想鍛煉身體,可以把做某項運動作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這樣你就會逐漸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
很多人認為,前進的方法就是要有意志力。但只有真的不想做某件事情又不得不強迫自己去做的時候,你才需要意志力。如果可能的話,更聰明的辦法是用習慣、動力和認同感來吸引人或讓人更容易地去做。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人們總是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你可以走得很遠,而不必真的對自己苛刻。
Yi來自他人的建議里,你覺得最有價值的一個是什么?
T我得到的大多數(shù)建議都不是別人告訴我該怎么做,而是別人做了一些讓我欽佩的事情。有時我并沒有詢問他們,卻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有一個人是我的鄰居,他對每個人都慷慨得令人難以置信,無論對方是誰,無論對方是否能給他帶來任何好處。他讓我看到了兩件事。首先,與人為善是件好事。其次,有一個概念叫“鄧巴數(shù)”,即人類在社交網(wǎng)絡中能夠維持穩(wěn)定關系的最大人數(shù)大約是150人。但如果你是一個很壞的人,很快就會有一兩萬人知道,同理,如果你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也會有很多人知道你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因為人們總是會談論他人。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好人,善意的大門就會為你敞開,有時你甚至都不知道為什么,其實那是因為你有名聲。我的鄰居就是把這件事情做到了極致。他一直是個好人,每個人都想和他在一起、認識他、幫助他,每個人都想得到他的建議和幫助。我覺得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永遠也做不到他那么好,但我在一點點努力。
Yi有一些人更愿意相信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價值觀,也因此更樂意做短期交易。特別是在劣性競爭的環(huán)境中,他們相信這樣更容易收獲成功。你怎么看這一現(xiàn)象?
T如果我們追溯歷史,比如回顧300年前的歐洲歷史,甚至更久遠的中世紀,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時的社會結構有國王、地主和農民。農民就像奴隸一樣為地主工作。當國王發(fā)動戰(zhàn)爭時,地主會派自己的奴隸參戰(zhàn),因此我們會看到戰(zhàn)場上有各種不同的旗幟。這些地主為了成功,必須非常暴力,戰(zhàn)斗力強的人能夠得到更多,虐待和殺戮意味著能獲得更多土地。
不過現(xiàn)在是不一樣的情況。在以思想為基礎的現(xiàn)代商業(yè)經(jīng)濟中,最成功的人是那些能促進合作和交易的人。這種成功不是基于力量,而是基于雙贏原則。這意味著,生活中最成功的人通常是那些擅長達成雙贏交易的。這種成功法則不僅僅針對個人,對于公司和國家也是如此。
有些人的思維模式可能在過去有效,但到了今天通常不再適用。即使是從道德、倫理和幸福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建立在“贏”基礎上的人,比建立在“輸”基礎上的人過得更好、更有意義。如果我們談論決定人生的因素,我覺得,雙贏交易就是成功社會的基因密碼,雙輸則是導致社會不成功的基因密碼。尤其是從長遠來看,文明的密碼就是雙贏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