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3日晚上7點多,北京市公安局禁毒總隊接到電話舉報:一名男子將攜帶毒品從河南乘車來北京。公安機關(guān)立即安排民警跟進此事,并在現(xiàn)場抓獲一名男子,男子當場承認身上攜帶“毒品”。只是隨后的檢測顯示,這包白色晶體并不含毒品成分。這是怎么回事?
“85后”男子汪廣很早就輟學了,他在和社會朋友的交往中染上了毒癮,逐漸走上了吸販毒品的非法之路。2022年,汪廣因販毒在監(jiān)獄服刑,在獄中認識了徐冰。徐冰和汪廣的經(jīng)歷軌跡有些相似,也是因為涉毒而入獄。同為“85后”,兩人關(guān)系處得比較好。2023年3月,兩人先后出獄,并互留了聯(lián)系方式。
出獄后的汪廣因無所事事,決定重操舊業(yè)。2023年7月,汪廣和徐冰聯(lián)系上了。汪廣詢問徐冰是否有掙錢門路,徐冰此時已經(jīng)沒有毒品的貨源和客源了,而且手頭很緊,但他不僅沒有把自己的狀況如實告訴汪廣,腦子里還浮現(xiàn)出了一個騙局,想利用這個機會搞點錢。
徐冰向汪廣撒謊稱,他有販賣冰毒的門路,計劃將毒品銷往北京。因購置毒品本錢不小,至少需要花5萬元才能購買到50克冰毒,而自己個人能力有限,徐冰建議汪廣與他合伙進行毒品交易。若是在北京找到合適的買家,50克冰毒便可以13萬元價格出售,掙錢后二人平分。汪廣覺得毒品進價有點高,稱要回去考慮一下。2023年7月,汪廣前往徐冰老家,經(jīng)過討價還價,兩人最終達成了合伙販賣5萬元冰毒的協(xié)議。徐冰負責和供毒品的人聯(lián)系及尋找毒品買家。汪廣表示自己的錢也不多,兩人商量由汪廣出資1.9萬元,剩下的錢由徐冰出資。汪廣當即向徐冰轉(zhuǎn)賬1萬元。
一次偶然的機會,徐冰發(fā)現(xiàn)中藥芒硝在外形上和毒品冰毒十分相似。芒硝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經(jīng)加工精制而成的結(jié)晶體,和冰毒從外觀上看都屬于類似冰糖的透明結(jié)晶體。
2023年7月15日,徐冰通過網(wǎng)絡(luò)購買到了芒硝,他將芒硝埋在了一家公園的冬青樹下,然后告知汪廣,他已經(jīng)買到貨了,讓汪廣和他一起去取貨。
汪廣當然知道毒品交易一貫講究隱蔽,于是在徐冰告訴他要在夜黑風高的晚上到公園交易時,他完全沒有起疑心。2023年7月的一天晚上10點多,兩人抵達高速路口附近的一家公園。按照徐冰提示,汪廣在一棵冬青樹下的石頭下,摸到一個不透明的白色塑料袋。袋子折疊了三次,里面包著東西。汪廣有過吸販毒史,接觸過冰毒。他沒有打開袋子,也沒有湊近聞過,只是把袋子放在褲子口袋里,隔著袋子摸里面的東西,疙疙瘩瘩的,手感有些像是冰毒。而且,由于天氣炎熱,汪廣已經(jīng)感覺到袋子里的東西好像在融化并向外滲,這種狀況和汪廣印象中冰毒屬性相似,所以,他認為袋子里的東西應(yīng)該就是冰毒。徐冰告訴汪廣先拿回去。
拿到“毒品”后,汪廣催著徐冰趕緊去送貨收錢。徐冰表示,北京已經(jīng)有客戶要了這50克冰毒,過幾天,他就與汪廣一同北上送貨。
次日,汪廣又向徐冰轉(zhuǎn)賬了9000元,加上之前給的1萬元,共計1.9萬元。徐冰當然不會告訴汪廣,他其實想獨占汪廣的1.9萬元毒資,既然錢都已經(jīng)騙到手了,徐冰自然不想再見汪廣了。
汪廣攜帶那袋白色晶體在家一直等待徐冰的通知。之后,汪廣多次催促徐冰一起赴京交付冰毒,徐冰卻多次推托。徐冰甚至想,要是能把汪廣送進牢里,那豈不是永絕后患了。徐冰于是就攛掇著汪廣趕緊去北京,他想讓北京警方在那里對汪廣來個“甕中捉鱉”。
2023年8月11日,總不見徐冰行動的汪廣有些著急了,多次給徐冰發(fā)微信催促,并威脅稱,再拖下去他就要把“冰毒”還給徐冰,同時要求徐冰退錢。徐冰則要求汪廣將毒品帶到北京,才能退款。
為了穩(wěn)住汪廣,徐冰告訴汪廣,他已經(jīng)在北京了,只要汪廣到了北京,他就去拿貨。然而,當汪廣向徐冰發(fā)起位置共享,欲證實徐冰的真實位置時,卻被徐冰拒絕。兩人隨即在微信上爆發(fā)激烈的口角。
2023年8月12日,汪廣和徐冰通過手機多次發(fā)生爭吵,感覺到徐冰言而無信、反復(fù)無常,汪廣十分生氣,多次向徐冰發(fā)起位置共享,均被徐冰拒絕。通過反復(fù)溝通,徐冰終于暫時穩(wěn)住了汪廣。他給汪廣發(fā)信息說:“你來吧,到了北京告訴我,我去接你?!?/p>
2023年8月13日,汪廣將那袋“冰毒”藏在襪筒中,坐上當晚的火車,次日天剛亮就抵達北京。徐冰則于8月13日晚上7點半,向北京市公安局禁毒總隊打電話舉報:一男子將攜帶毒品從河南乘車進北京。
8月14日清晨6點,汪廣乘車到達北京,并聯(lián)系上了徐冰,按照徐冰的指示前往指定地點。徐冰則繼續(xù)向民警反映,攜帶毒品男子已到北京,并停留在某條胡同附近。便衣民警立即前往該胡同附近查找汪廣。7點多,便衣民警在該胡同某公交站附近“接到了”汪廣。民警與汪廣接觸后,民警認為汪廣的確有犯罪嫌疑,現(xiàn)場從其左腳襪子內(nèi)起獲一個白色塑料袋,袋中有1個半雞蛋重量和大小的白色晶體物品,外觀有些像毒品。汪廣現(xiàn)場向民警供認,袋中所裝物質(zhì)為冰毒。
2023年8月16日,徐冰也來到了北京,并在朋友家借宿一晚,次日徐冰租了一間出租房居住。2023年8月21日,徐冰在出租屋內(nèi)也被民警抓獲。
警方從汪廣處起獲的凈重84.5克的白色晶體雖然看起來很像冰毒,但鑒定結(jié)果顯示,其中未檢出常見毒品。汪廣一直認為那就是冰毒,直到民警告訴他,這就是芒硝,不是毒品。汪廣感慨地說:“我當他好大哥,他竟然騙我?!?/p>
“如果這不是冰毒,是不是意味著可以放了我?”汪廣很茫然。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2023年8月,汪廣因涉嫌運輸毒品罪、徐冰因涉嫌販賣毒品罪,兩人均被北京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一開始,徐冰并沒有如實供述本案的犯罪事實和過程,直到警方在徐冰的手機軟件中查到其購買芒硝的信息。徐冰終于承認,他購買芒硝是冒充毒品冰毒,欺騙汪廣的出資款。
經(jīng)北京市豐臺區(qū)檢察院批準,汪廣、徐冰于2023年9月被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衛(wèi)分局逮捕。
2024年2月,北京市豐臺區(qū)檢察院對此案依法提起公訴。檢察機關(guān)指控,被告人徐冰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gòu)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錢財,其行為觸犯了刑法第266條的規(guī)定,且數(shù)額較大,應(yīng)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被告人汪廣主觀上認為涉案白色晶體為毒品冰毒,其具有運輸毒品的主觀故意,實施了將涉案白色晶體從河南送至北京的行為,行為觸犯了刑法第347條的規(guī)定,應(yīng)以運輸毒品罪追究刑事責任。但因其事實認識錯誤,將非毒品錯誤認識為毒品,且予以運輸,應(yīng)認定汪廣構(gòu)成運輸毒品罪未遂。
汪廣、徐冰均曾因販賣毒品罪受刑事處罰,兩人均系累犯。2024年8月30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徐冰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2萬元;汪廣因犯運輸毒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并處罰金3萬元,剝奪政治權(quán)利一年。
“兩名被告人都構(gòu)成累犯。出獄之后,他們并未改過自新,而是與獄友合伙販毒,一方從獄友處拿到所謂‘冰毒’,一方想吞毒資,主動報警,卻自陷風險,使得兩人均被警方抓獲。這是一個典型的‘賊喊捉賊’的故事,也說明了只要有害人之心,自己亦是無法置身事外的?!鞭k案檢察官感嘆說道。(文中涉案人員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