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垚是百年古箏世家中國曹派箏的第三代傳承人,當代河南箏派主要代表,新西蘭國家級演奏家,獲得了新西蘭社會藝術突出貢獻獎,首位用古箏演奏獲得新西蘭國家藝術家簽證及天才移民的華人音樂家。他的外公曹東扶是古箏界公認的“泰斗”級音樂家,名字被載入《中國音樂辭典》《中國人名詞典》《中外文學藝術名人肖像》《世界優(yōu)秀人才大典》。上世紀30年代,曹東扶創(chuàng)立了中國曹派箏,同時也是河南箏派奠基人,河南曹派大調曲創(chuàng)始人。建國后,曹東扶成為中央音樂學院和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的奠基人之一。陳希垚的母親李汴是當代著名的古箏演奏家、教育家和國家一級演員。
攜古箏赴新西蘭留學
生活在新西蘭20余年的陳希垚在2008年開始研究多排碼改良箏——在古箏上加入不同位置的琴碼,在保持五聲音階主體結構的同時,增加古箏的樂音與音域,從而實現(xiàn)古箏的現(xiàn)代化進程。
陳希垚認為,中國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之發(fā)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寶庫中,民族音樂是占有相當重要比例的寶貴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使民族樂器古箏可以與國際上的不同音樂結合,2002年,陳希垚赴新西蘭南島的Timaru留學。
初到新西蘭時,陳希垚深感孤獨。他用彈箏排遣寂寞。在學校因他古箏彈得動人,遂引起了音樂系老師的關注。在學校,他用古箏與同學交流,演奏了外公曹東扶先生創(chuàng)作的名曲《鬧元宵》后迅速成名,很快就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他還組織爵士樂隊,排練音樂劇,參加比賽,去各處演出。陳希垚對新式風格的音樂有著濃厚興趣,他嘗試將古箏與搖滾樂隊結合,演奏中西結合的音樂。陳希垚4歲學習鋼琴,5歲學習古箏,6歲登臺。他說自己“在聚光燈下長大”“沒有童年”,有時難免反感父母逼著他學音樂??僧斔谛挛魈m學校聽到那么多人說自己彈的中國樂器“酷”時,他非常感謝父母的“強迫”。如今,陳希垚已過而立之年,成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新西蘭的“代言人”。他獲得了新西蘭社會藝術突出貢獻獎,同時成為首位用古箏演奏獲得新西蘭國家藝術家簽證及天才移民的華人音樂家。在新西蘭國會等各種重要場合都能聽到他的演奏;約翰·基總理與比爾·英格利??偫韺λ澆唤^口;不下百位當?shù)貙W生經他指點走入中國音樂殿堂;各大英文媒體通過他看到了中國文化。
改良箏喜獲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古箏從秦代發(fā)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樂器本身從5弦發(fā)展到16弦、18弦、21弦甚至更多。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古箏弦也從絲弦變?yōu)殇摻z弦,再到現(xiàn)在的尼龍鋼絲纏繞弦。傳統(tǒng)古箏通常保持中國傳統(tǒng)五聲音階(1、2、3、5、6)的排列(一個八度五個音)。一些改革后的古箏通過增加弦數(shù)和加寬琴體,變成西方的七聲音階(1、2、3、4、5、6、7)(七個音),另一些則將琴碼豎放,改為十二平均律的新型古箏。
陳希垚在與西方樂隊合作時,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古箏的樂音有時不夠用,按弦有時會影響和弦的走勢,雙手和聲會因樂音缺失而變成單手彈奏,影響效果。因此,2008年,他開始在琴碼制作和弦距測量上進行探索。他在傳統(tǒng)古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特殊琴碼,增多樂音,增加一些半音組合。這種改良古箏的特點沒有改變古箏的演奏習慣或琴體的擴充,保留了古箏琴碼右側的五聲音階,并以D調作為基礎調。在古箏碼左側系統(tǒng)測量長度后,添加了特殊制作的琴碼以增添新的樂音。由于這些琴碼是為特定曲目服務的,其排列并未遵循鋼琴黑白鍵的交替方式。原箏碼左邊第二排琴碼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曲目隨時調整,基礎樂音由此排琴碼組成,并增添了第三排琴碼以增加多個樂音。此種改良使得古箏能夠兩邊同時彈奏音樂,左手也可以開始配置復合和弦與音程,同時保留了傳統(tǒng)古箏的按弦技巧。
開發(fā)改良古箏的初衷是為中國的中西結合音樂風格服務,并不完全按照西方十二平均律的音階順序或規(guī)劃來排列。新的定調圍繞中國五聲音階的主體,其他樂音作為輔助,使樂曲的創(chuàng)作更加豐富。經過不懈的努力與嘗試,陳希垚于2021年在國內獲得了國家改良箏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用改良箏演奏中外音樂作品
自2015年以來,陳希垚和其母親李汴合作創(chuàng)作、改編了30多首多排碼改良箏作品,并在新西蘭和國內舉辦多次演出。2019年,他與寧波市藝術研究院合作,在寧波市天一閣舉辦搖滾古箏音樂會,演奏了他創(chuàng)作的《共鳴》及改編的《我的祖國》《追夢》《中國夢》等樂曲,吸引了全國20多萬觀眾線上線下觀看,寧波日報、晚報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2020年疫情期間,陳希垚受寧波市圖書館邀請,用改良箏舉辦了“春日箏心”線上音樂會,演奏了為抗疫創(chuàng)作的改良箏樂曲《攻克時艱》等11首作品。2021年,應天一閣博物館邀請,他在線上舉辦了“中國曹派箏的百年傳承”講座,同時演奏傳統(tǒng)曹派箏曲與他自己改編的《射雕三部曲》。寧波日報、寧波市文化旅游局報道了這次講座。2022年,寧波日報專訪了陳希垚,撰寫了《中國曹派箏的百年傳承與發(fā)展》,同年6月,人民日報官方新媒體平臺“人民號”轉載了這篇文章。2023年,華音網專訪了陳希垚,介紹了他創(chuàng)立的“搖滾古箏”。同年9月,陳希垚應馬耳他政府邀請,在其第59屆國慶獨立日慶祝活動上用多排碼改良箏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歐盟盟歌和馬耳他國歌。2023年11月,陳希垚應邀為馬耳他大使館新館揭幕儀式演奏,為馬耳他外交與貿易部部長伊恩·博格(Ian Borg)先生、中國外交部吳紅波委員及到場的各國使館人員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馬耳他國歌。
讓改良古箏與世界相融
在新西蘭生活了近20年的陳希垚,目前在國內代表新西蘭懷卡托理工學院教授中外音樂課程。教學之外,他積極參加各種演出,爭取改良箏的演出機會,以便真切獲得觀眾的現(xiàn)場反饋。他希望多排碼改良箏能夠更好地與世界音樂和不同地域的音樂風格相融合,也期待他發(fā)明的多排碼改良箏能為更多的華人和新西蘭人所接納,使之能夠普及到熱愛中國民族音樂的人們的生活中。
陳希垚雖然已在新西蘭生活了多年,但始終深情系祖國。陳希垚充滿感情地表示:“古箏在我們家族已經傳承了100多年,我希望在我的手中能夠繼續(xù)傳承下去,并在異國發(fā)揚光大?!标愊愊Mㄟ^自己發(fā)明的改良古箏,更好地與世界各國的音樂相融合,讓古老的民族樂器煥發(fā)出無限生機,讓中國民族音樂之花在世界音樂百花園中光榮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