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編排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四大名著中的經典文段,引導學生閱讀中國的經典文學作品,基本掌握并實踐閱讀這類古籍的技巧,培育他們對古典文學閱讀的熱愛,引領他們融入經典文化的世界,發(fā)自內心熱愛經典。因此,它非常適宜作為組織學生開展梳理與探究活動的載體。本文以該單元“快樂讀書吧”課外閱讀拓展課《黛玉葬花》為例,淺談如何在“梳理與探究”中閱讀古典小說。
一、梳理故事情節(jié),了解構思技巧
面對《紅樓夢》這樣一本一百二十回的古典小說,故事結構復雜龐大,人物關系盤根錯節(jié),語言材料錯綜復雜,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會產生一定的障礙。但鑒于《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偉大價值,大部分學生對《紅樓夢》還是擁有一定的興趣,提取能夠串聯(lián)整部小說的關鍵情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抓住小說的主要人物及內容,梳理清楚其邏輯關系,從而學習故事情節(jié)的構思技巧。
1.選擇經典片段,串聯(lián)整本《紅樓》
選文有兩個片段,第一個片段選自《紅樓夢》第二十三回,內容為“寶黛葬花”;第二個片段選自《紅樓夢》第二十七、二十八回,內容是“黛玉葬花”,皆節(jié)選自《紅樓夢》原文。挑選這兩段情節(jié)用來貫串全本《紅樓夢》的理由在于:“葬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生長中的核心節(jié)點,對于描繪人物性格、體現(xiàn)故事主旨至關重要。在兩回“葬花”的故事里,小說細膩地揭示了寶黛的感情心路歷程;通過《葬花吟》進一步塑造了林黛玉的悲劇人格;以花為喻,運用象征性手法預示了大觀園眾女子的悲劇性命運。
2.對比閱讀文段,體會情節(jié)波折
選文兩個片段都寫葬花。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的后半部分正是選段一的內容,隨著這一回結束,大觀園逐漸有了新的動態(tài),包括寶玉、黛玉和寶釵,還有迎春、探春等角色開始走入劇情。起初,寶玉過得很開心,但是快樂的時間沒過多久,寶玉就悶悶不樂了。茗煙這個侍從,總是會為他提供古今小說和各種山野故事的閱讀材料。某日,寶玉帶著一些書籍,坐在橋邊的樹蔭下聚精會神地閱讀。然后他看見了準備葬花的林黛玉。這個片段摘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的下半段,故事在第二十八回的上半部分繼續(xù):前一晚,林黛玉到怡紅院尋找寶玉,卻遇到正在發(fā)脾氣的晴雯,甚至忽視了誰在敲門,索性就不開門。黛玉先前看見寶釵進入內里,又看到她走出來,心中倍感受傷,甚至落淚。第二天,她就選擇回避寶玉。在芒種節(jié)祭餞花神的時候,眾人皆歡聲笑語,唯有黛玉獨自去花冢葬花,寶玉聽其吟唱《葬花吟》后深有感觸。學生在讀完兩個片段后,先把賈寶玉和林黛玉對于葬花的不同看法:一為水葬,一為土葬進行了橫向比較并探究原因,再通過縱向比對兩次葬花的差異與相同:人物、地點相同,心情不同。學生梳理了葬花故事的情節(jié)線索,領略到了故事的主題,同時也能感受到故事情節(jié)的波折變化。
3.懸念疑而未解,激發(fā)讀文興趣
作者構思巧妙,詳細寫了前兩次葬花,第三次葬花卻隱隱略寫。教師不直接向學生介紹第三次葬花的具體情節(jié)和原因,而是讓學生根據(jù)所學所讀自行猜測,制造懸念,讓學生感受作者的精妙構思。借之串起整本《紅樓》故事的興衰,引發(fā)學生課后繼續(xù)閱讀《紅樓夢》整本書的興趣。
二、探究人物形象,學習塑造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古典小說中的人物塑造較為深邃且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相距甚遠,因此理解其性格特征十分困難。教師可以在閱讀課程中設立相關的研究活動,逐步深入,鼓勵學生以多種視角去詮釋人物形象,并學習如何塑造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1.精讀人物言行,討論人物特點
教學片斷一:
師小結:寶玉把花瓣(抖在池內),黛玉把花瓣(葬在土里)。
生討論:你更欣賞誰的方法?用選段中的語句解釋為什么?
生匯報結論:
寶玉:憐花惜花,看到眼前的池水干凈,想讓花隨水流去,比較環(huán)保。
黛玉:憐花惜花,怕外面的水臟臭,糟蹋了花,想讓花葬在土里,隨土化了干凈。
師出示語句:“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你讀出了什么?
生匯報:黛玉葬花的裝備齊全,不是第一次葬花。她對花萬分珍重愛惜,自己更是潔身自好、自珍自重。
師小結:兩人雖方法不一,但憐花之情、對生命的愛惜之情是共通的。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讓學生從文段中尋找寶玉、黛玉面對落花時的所思所為,首先總結歸納文段大意,再討論分析具體語句以提煉人物性格,得出黛玉自珍自重的性格特點。學生從不同角度代入寶玉和黛玉的思維,入情入境,感受人物情感。
2.借助拓展資料,理解人物形象
黛玉葬花的精華之處是《葬花吟》,整首《葬花吟》情景交融,人花一體,把林黛玉的才華、才情展示得淋漓盡致,也對她未來如花一樣凋零的命運做了預兆。但是,由于教師的授課對象為小學生,《葬花吟》的全文內容對他們而言過于深奧,因此只挑選了最初的兩句“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進行教學。
2022年版課標提到,要“感受不同媒介的表達效果,學習跨媒介閱讀與運用”。在學生閱讀過詩歌后,老師播放了電視劇“黛玉葬花”的片段,并配上了深情纏綿的《葬花吟》曲調,讓學生們分享自己觀后感和聽后感。此時學生能讀懂黛玉為落花的逝去而悲傷,為無人憐惜落花而悲傷。
但這對于理解黛玉的人物形象還不夠,于是老師再出示《紅樓夢》前十四回中有關黛玉身世的句子,讓學生一邊讀一邊談讀懂了什么。句子如下:
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年紀幼小,身體又弱。不料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病而亡。——第二回
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第三回
這年冬底,林如海因為身染重疾,寫書來特接黛玉回去?!谑?/p>
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巳時沒的。二爺帶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爺?shù)撵`到蘇州。——第十四回
短短十四回,黛玉便從父母的掌上明珠,變成寄人籬下的悲苦孤兒。學生了解了黛玉的身世后,更能體會她的人物形象:多愁善感。理解為什么黛玉面對落花要代入自己,因為父母雙亡,無人可依,擔憂自己的命運也像落花一般飄零。
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前,自己首先要打開視域,盡可能全面地解讀古典名著的閱讀價值,明晰學生的閱讀要走向何處,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學習活動的指引下,對名著進行梳理和探究,讀來有所收獲,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