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作文素材的運用程度對于學生寫作質量的提升具有直觀影響。教師可以加強對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的指導,以有方向、有質量的素材積累為學生豐富寫作內容,優(yōu)化寫作思路,達到較好的寫作教學效果。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素材積累的指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素材選擇的途徑與方法。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指導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能
對學生素材積累的指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能。寫作來源于生活,豐富的生活素材是寫作的基礎。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素材積累的指導能夠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渠道,優(yōu)化學生素材積累的思路。在這一指導下,學生能夠更專注地關注身邊的人和事,觀察自然和社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素材內容、渠道的豐富有利于學生在寫作時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使學生言之有物、下筆有神。通過不斷的積累和運用,學生的寫作技能將在素材積累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積累意識
素材積累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積累意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意識至關重要。通過搜集、整理、分析各種素材,學生能夠學會篩選和組織信息,形成個人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積累意識可以遷移應用到語文學習乃至多學科學習的領域活動中,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受益終身。此外,素材積累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在寫作時可以運用豐富的素材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使文章更具獨特性。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指導的原則
(一)實踐性原則:腳踏實地培養(yǎng)習慣
實踐性原則強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將所學知識、所見之物和個人感觸遷移運用到寫作中,以實踐的方式推進教學,讓教學指導落到實處。遵循實踐性原則開展素材積累指導教學,能夠加強教學指導與學生寫作實踐的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積累的機會,有助于學生素材積累習慣的養(yǎng)成和實踐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個性化原則:預留自主選擇空間
個性化原則強調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讓學生在素材積累的過程中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在寫作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思路不同,對同一命題的解讀不同,寫作的出發(fā)點不同,則對同一素材的應用切入點也會有所不同。對此,教師要遵循個性化原則,在教學指導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素材積累興趣與需求,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并自主選擇,使學生能夠在寫作中展示個人獨創(chuàng)思路,形成和而不同的寫作思想。
(三)多樣性原則:提供多個積累方向
多樣性原則強調素材積累的廣泛性和多樣性。這里的多樣性涵蓋素材來源的多樣性、學生積累素材方式的多樣性、學生選擇和利用素材思路的多樣性等。遵循多樣性原則開展素材積累指導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從而積累豐富的素材,使寫作內容具有新意,更具可讀性和生動性。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指導的策略
(一)優(yōu)化寫作素材積累途徑,拓寬學生視野
1.在課內Q5la3sbFJ+8n045cGHg6ixJuaykzhQFkMriM9tmKkPk=資源中積累素材,挖掘教材潛在價值。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插圖、課后習題等課內資源,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其中的素材。例如,在教授寫景類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描寫手法、用詞特點等,學習如何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景色。在探究教材插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描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在探究課后習題與綜合學習板塊時,教師可以予以學生素材積累提示,引導學生通過完成習題來積累相關素材。重視課內資源中蘊含的寫作素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讀中積累、在圖中積累、在話題中積累的良好積累意識,充分拓寬學生寫作素材積累思路,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潛在教育價值。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那一刻,我長大了”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本單元課文中挖掘與“成長”相關的素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刻和情感體驗。如課文《四時田園雜興》《稚子弄冰》中分別描述了鄉(xiāng)村兒童日常勞動和游戲的場面,充滿了童真童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小時候的趣事,思考這些經(jīng)歷如何讓自己感到“長大了”。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讓學生觀察并描述插圖中的情景,如《祖父的園子》一課的插圖,讓學生描述園子的景象和自己在園子里的活動,從而積累有關自然和生活的素材;《梅花魂》一課的插圖則可以讓學生描述祖孫二人討論梅花話題時的神態(tài)動作。通過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學生能夠在寫作中靈活運用這些素材,豐富文章內容,提升寫作水平。在《祖父的園子》課后習題“讀句子,注意加點的部分,再照樣子寫一寫”探究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運用所學的描寫手法進行練習,從而積累更多的素材。總之,挖掘教材資源是指導學生積累素材的重要途徑,通過對課文、插圖等資源的深入挖掘,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寫作風格,從而豐富自己的寫作技巧和素材庫。
2.在課外資源中積累素材,拓展素材積累渠道。
課外教學資源豐富多樣,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素材積累渠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網(wǎng)絡文章等,了解更多的社會熱點、歷史事件、科技發(fā)展等方面的知識。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區(qū)服務、環(huán)?;顒?、文化體驗等,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感受生活,從而積累更多的素材。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家庭資源,如家庭故事、家庭傳統(tǒng)等,挖掘家庭中的素材。課外寫作素材不僅具有獨特性,還能增強學生對家庭、社會、他人、自我的情感認同,有助于學生寫作內容的豐富和寫作思想的優(yōu)化。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寫讀后感”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課外資源中積累與讀后感相關的素材。首先,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或文章,并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關注作者的觀點、情感表達和敘述方式等。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或成長小說,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記錄下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或感悟,以便在寫作時能夠靈活運用。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和時事新聞,了解社會動態(tài)和科技發(fā)展等方面的知識。例如,組織學生觀看新聞節(jié)目、閱讀報紙等,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和社會現(xiàn)象,這樣不僅能夠拓寬學生視野,還能夠讓學生在寫作中融入更多的時代元素;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豆瓣、帆書等蘊含讀者交流板塊和書評分享板塊的閱讀APP,幫助學生閱讀優(yōu)秀書評,從中獲得讀后感的觀點類素材,豐富學生對本課寫作內容的感知。學生在豐富的課外寫作素材渠道中獲得素材積累啟示,從而選擇適合個人興趣和需求的寫作積累渠道,形成寫作素材積累興趣與意識。
(二)列舉多元素材積累方法,豐富實踐策略
1.觀察感悟法:有體驗感地積累素材。
觀察感悟法是一種通過親身觀察和體驗來積累素材的方法,它強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要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從中感悟生活的真諦和美好。教師可以結合課時寫作主題與需求,組織學生對特定生活場景和社會現(xiàn)象展開細致觀察,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從而積累豐富的素材。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提高寫作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他____了”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感悟法來積累素材。首先,選擇一個具有情感表達的場景,如一名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表現(xiàn)出緊張或興奮的情緒,其他學生仔細觀察這位學生的動作、表情和語言等方面的變化。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感受這位學生內心的情感波動,從而積累有關情感表達的素材。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和情感,從而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庫。在觀察感悟法的踐行作用下,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到生活中的細節(jié)和情感,從而將這些真實的體驗融入寫作中,使文章更具真情實感。
2.分類摘錄法:有層次地積累素材。
分類摘錄法是一種有條理、有層次的積累素材方法,它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素材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進行整理和歸納,以便在寫作時能夠快速找到所需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將素材分為人物、事件、景色、情感等多個類別,并在每個類別下細分出更具體的子類別。例如,人物類別下可以細分為家人、朋友、老師、同學等子類別。通過分類摘錄法,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組織和管理自己的素材,還能夠提高寫作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分類摘錄法來積累素材。首先,引導學生確定要描寫的人物特點,如勇敢、善良、勤奮等。其次,教師讓學生回顧身邊的人物,找出符合這些特點的人物,并收集相關的素材。在收集素材時,教師指導學生關注人物的行為、語言、心理等方面,以便更具體地描寫人物特點。最后,教師讓學生將收集到的素材進行分類整理,如將描寫勇敢行為的素材歸為一類,將描寫善良品質的素材歸為另一類等。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能夠根據(jù)需要快速找到相應的素材,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分類摘錄法的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還能幫助學生在多元素材的幫助下高效地完成寫作任務,節(jié)省構思精力。
3.主題檢索法:有針對性地積累素材。
主題檢索法是一種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積累素材的方法,它要求學生在積累素材時緊密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或觀點,搜集與之相關的各種素材。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寫作時更加聚焦,使文章更具有深度和說服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寫作任務的要求,確定一個明確的主題,然后針對性地搜集相關素材。例如,在寫一篇關于環(huán)保的作文時,學生可以圍繞“環(huán)保的重要性”這一主題,搜集關于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保護、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的素材。通過主題檢索法,學生不僅能夠更加高效地積累素材,還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判斷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主題檢索法來引導學生積累素材。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本次寫作的主題——神奇的探險之旅,并讓學生思考在探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等渠道搜集與探險相關的各種素材,如探險家的故事、探險地的介紹、探險裝備的知識等。在搜集素材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素材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避免使用虛假的信息。同時,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分析素材的適用性,讓學生能夠判斷哪些素材可以用于本次寫作。最后,在素材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將素材進行分類和整理,形成自己的“探險”素材庫。例如,學生可以將探險家的故事分為勇氣、智慧、團隊合作等不同的主題,將探險地的介紹按照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文化背景等進行分類。這樣,在寫作時,學生就能快速找到所需素材,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
主題檢索法的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探險素材,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題意識和思維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更加聚焦主題,使文章更具深度和說服力。同時,通過整理和分類素材,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為未來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素材積累思路指導,提高積累質量
在指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積累思路的指導,以提升積累質量。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積累素材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認識到素材積累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積累觀念,避免盲目收集和堆砌素材。再次,在收集素材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素材的真實性、典型性和新穎性,確保所積累的素材具有價值。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篩選和整理素材,將無關緊要的素材剔除,將有用的素材進行分類與歸納。通過不斷地實踐,學生的素材積累能力將得到提升,寫作質量也將得到顯著提高。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一主題,并教授他們如何從多種渠道收集相關素材。首先,鼓勵學生從書籍、網(wǎng)絡、博物館、實地考察等多種途徑收集信息,了解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建筑特色等。其次,在收集素材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素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引導學生學會分辨信息的真?zhèn)?,避免使用不準確的信息。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如何篩選和整理素材,將收集的信息進行分類和歸納,以便寫作時使用。加強素材積累思路的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素材積累質量,使學生在寫作時更加得心應手。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能、強化學生的積累意識,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為了更好地實施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遵循實踐性原則、個性化原則和多樣性原則,將素材積累指導策略分為素材積累途徑的開發(fā)、素材積累策略的枚舉和素材積累思路的指導三個方面,分別滲透于小學語文寫作素材積累指導過程,使學生在作文課堂上取得持續(xù)進步。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