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現(xiàn)
悲劇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劇。我們的世界中有的是兇災險惡。但是說這種兇災險惡是悲劇,只是在用比譬。悲劇所描寫的固然也不外乎兇災險惡,但是悲劇的兇災險惡是在藝術的鍋爐中蒸餾過的。
像一切藝術一樣,戲劇要有幾分近情理,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它要有幾分近情理,否則它和人生沒有接觸點,讀來興味索然;它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否則你會把舞臺真正看作世界,看《奧塞羅》會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實遞消息給司馬懿,說諸葛亮是在演空城計。
悲劇和人生之間自有一種不可跨越的距離,你走進舞臺,你便須暫時丟開世界。
悲劇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臘悲劇流傳于人間的幾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寫當時史實,其余都是寫人和神還沒有分家時的老故事老傳說;莎士比亞并不醉心于古典,在這一點上他卻近乎守舊。拉辛在《巴雅澤》序文里說:“說老實話,如果劇情在哪一國發(fā)生,劇本就在哪一國表演,我不勸作家拿這樣近代的事跡做悲劇?!彼约河媒摹鞍脱艥伞笔论E,因為它發(fā)生在土耳其,“國度的遼遠可以稍稍補救時間的鄰近”,這是以空間的遠救時間的近。
悲劇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實際上不平凡就失去了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謂“主角”同時都有幾分“英雄氣”。普羅米修斯、哈姆萊特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項背的,你我凡人沒有他們的偉大魄力,也沒有他們那股傻勁兒。許多悲劇情境移到我們日常世界中來,都會被妥協(xié)釀成一個平凡收場,不至于引起軒然大波。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弒父娶母的預言,索性不殺人,獨身到老,便什么禍事也沒有。悲劇的產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睜著大眼睛向我們平常人所避免的災禍里闖。悲劇的世界和我們是隔著一層的。
(選自朱光潛《悲劇與人生的距離》,有刪改)
《祝?!贰豆啡R特》《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紅樓夢》,它們都屬于悲劇作品,但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總是期盼追求和美的人生與大團圓的結局,那么為何我們還需要這些悲劇作品呢?因為這些悲劇讓我們在淚水中思考,在悲劇中窺見新生,在痛苦中追尋和美的人生。
和美的人生是我們的追求。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到“大同社會”,和美的理念早已融入國人的血脈。和美的人生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悠閑自在,是“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清新祥和,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溫暖愜意……和美的人生,是無數(shù)人的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然而,現(xiàn)實不可能永遠美好,悲劇不可避免。正因為有了悲劇,我們才更深刻地感受到和美的珍貴;正因為有了殘缺,我們才更好地在悲劇中追求新生、向往美好。
我們需要悲劇作品,因為我們能從悲劇中找尋到一種看待問題的全新視角,也能從中窺見希望。正如《祝?!?,縱使周圍人都麻木不仁,被封建習氣浸染,仍有“我”這樣在絕望社會中踽踽前行的探索者;又如《竇娥冤》,縱使法度失去應有效力,讓社會失序失衡,仍有竇娥這樣在黑暗天地間指天罵地的控訴者。悲劇作品在其精神內核最深處,隱藏著作者對人性的關懷和對世界美好的期盼。他們“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抗爭是對自身命運的悲鳴,是對和美世界的向往和追求,進而構筑起震撼人心的強大力量。我們亦可以于苦難中窺見新生的力量,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努力改變這些悲劇。
在悲劇中,我們感悟生命的真諦,觸摸世間的溫度,從而更堅定地追尋和美的人生。悲劇讓我們看到生活的殘缺和不完美,從而更加珍惜和感恩擁有的一切;悲劇讓我們在痛苦中磨礪堅強的意志,在困境中培養(yǎng)一往無前的勇氣,從而更加從容、理性且冷靜地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
周國平曾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鼻罢呔褪亲穼ず兔赖倪^程,雖然充滿悲劇色彩,但讓人生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讓我們于悲劇中窺見新生,在追尋和美中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
(選自呂嘉慧《于悲劇中窺見新生》,浙江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
眾說紛紜
吳江悅:在《悲劇與人生的距離》中,朱光潛通過因果推理,闡述了悲劇具有獨特魅力的原因。他指出,悲劇中的兇災險惡是經過藝術加工的,這種加工過程使得悲劇能夠超越現(xiàn)實的瑣碎與平庸,達到更高的審美境界。同時,他也進一步分析了悲劇與人生之間“不可跨越的距離”,指出這種距離感是悲劇能夠激發(fā)觀眾共鳴并引發(fā)深刻思考的關鍵所在。這種因果推理的邏輯運用,使得文章的論述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唐丹娜:呂嘉慧同學的《于悲劇中窺見新生》在分析悲劇作品時,運用了對比手法。她不僅指出了作品中的絕望和黑暗面(如《祝?!分械穆槟静蝗屎汀陡]娥冤》中的法度失效),還深入挖掘了其中的希望和抗爭精神(如“我”的探索和竇娥的控訴)。作者通過對比悲劇中的絕望與希望、黑暗與光明,進一步強調了悲劇作品在揭示人性的復雜性和激發(fā)人們向上向善力量方面的獨特價值。這種深入的分析與對比,使得文章的論述更加全面、深刻。
技法點睛
議論文語言表達中的邏輯運用是確保文章具有說服力和可讀性的關鍵。為提升議論文的說服力和可讀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提升語言的準確性和邏輯的嚴密性:
1.清晰的定義闡述
在議論文中,清晰的定義闡述是構建邏輯框架的基石。首先,對于文章所討論的核心概念,必須給出明確的定義,以避免讀者產生誤解。例如,在討論“自由”這一概念時,要清晰地區(qū)分其作為法律權利、思想狀態(tài)或行為選擇的不同層面。另外,為了增強論述的精準性,還需要將核心概念與相近或易混淆的概念進行區(qū)分。比如,將“自由”與“放縱”進行對比,強調自由是在一定規(guī)則下的自我實現(xiàn),而非無限制的放縱。
2.嚴密的因果推理
嚴密的因果推理是議論文中不可或缺的邏輯工具,能夠清晰地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使論述具有說服力和連貫性。在運用因果推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確保因果關系的真實性,即所闡述的因果關系必須符合客觀事實;二是避免“倒果為因”或“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三是通過合理的論證和例證來支持因果關系,使推理過程嚴密可信。
3.深入的對比分析
深入的對比分析有助于揭示事物之間的本質差異和內在聯(lián)系,使論述更加深刻和透徹。在對比分析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如對性質、特點、原因、結果等方面進行比較。同時,還應注意對比的公平性和客觀性,避免帶有偏見或主觀色彩的對比。通過對比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現(xiàn)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并引導讀者進行深入思考。例如,在探討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關系時,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兩者在價值觀、生活方式、審美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和聯(lián)系,來闡述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