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首日清晨,我在酣夢中被手機鈴聲驚醒。來電顯示是《啄木鳥》主編楊桂峰,我慌忙跳下床,在床頭柜里翻尋。妻子問是不是在找那冊密碼本似的筆記?她把它放到書房里去了。
我竄進書房,找到筆記本鋪在桌前。窗外,鳥鳴聲不時響起,偶爾插入人聲、車聲和窗戶的開關聲,空氣因這些聲音的突然闖入而產生微妙的波動。我一邊接聽,一邊奮筆疾書。我不懂速記,匆忙中寫下的字確實很難認,難怪妻子說它密碼似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自小我就記著這句老話。把它用在電話記錄上,是從跟《啄木鳥》雜志的編輯通話開始的,距今已有二十六年。這本筆記也使用了二十六年。
一本筆記字里行間的墨跡,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它不再是單純的記事本,已深深介入了我的生活,進入了我的靈魂,如同一道道成長的見證。
我參加工作已三十年。大學畢業(yè)時,像秋后的荻花,飄到哪里就在哪里落腳,意外成為警營中的一員。初入職時完全不懂業(yè)務,只能承攬筆錄、總結、報告等所有筆頭活兒,文筆畢竟是我從大學帶來的僅有之物。沒想到,我這個大學里的文學愛好者,在公安機關竟也扇起羽翼,我被調到宣傳崗位,寫些警察故事和案事件消息。
每個職業(yè)自有人文底蘊,公安此行涵顯最深的當首推《啄木鳥》,便有領導鼓勵我給雜志寫稿。我初生牛犢,花了半個月,將一案例寫成報告文學,足足七萬余字,悄悄地循著雜志地址投寄過去。然后是焦灼的等待。猶如地上一顆微塵,飛上天空去碰撞一團雨云,我心知機會渺茫。
二十天后,電話里傳來北京的聲音,自我介紹是編輯楊桂峰。她聊起我的投稿,提出幾點修改建議。那時用的是辦公室座機,情急之下,我把楊老師的建議記在一張稿紙上。
楊老師接到我的修改稿,又打來第二通電話,將原來提的建議一條條地跟我對照。我有些尷尬,上次記下建議的稿紙找不到了,只得在電話里哼哈吭哧,卻憋不出幾句囫圇話。
由此,我去書店買了這個筆記本,憑著回憶寫下了第一篇電話記錄。
這樣,我認識了楊桂峰老師。此后,我每去一稿,她必有回復,并提出中肯意見,這些意見都被我記錄下來,保留在這個筆記本上。
離開宣傳部門之后,文字猶如攀過藩籬的紫藤,雖偶有花骨朵,筆記本卻束之高閣了。然而,年輪如漣漪擴展,更多人和事收藏進記憶的相冊,總想把經歷的一切用故事講出來。2014年春天,我終于提筆寫下第一部長篇小說《非常突圍》。
老樹開花,吐出一縷橘香?!蹲哪绝B》仍是我命運航道拐彎時的壓艙石和引航者。
我翻箱倒柜找到那個筆記本,當年的殷殷寄語像一個情報員跟老上級的單線聯絡暗語,歷歷在目。但我不敢貿然聯系,心想編輯們大抵像我一樣,會多次轉崗,更害怕因為我多年“離線”,他們早已忘記了我。于是,又是一次盲投,通過QQ投入雜志的公共郵箱。
一個月后,打來電話的又是楊桂峰老師,其時楊老師已擔任《啄木鳥》主編。那時編著往來已普遍私人化,很多作者總把與編輯的私誼作為發(fā)稿的價值標識,而公共郵箱不過是刊物的平面臉譜。我的小說能從洪流漫卷的郵箱里翻出來,除了運氣的成分,更是《啄木鳥》對自由來稿的沙礪淘金。
這次,我看到那個電話號碼,便準備好了筆記本。楊主編說,我記,小說就在這個電話里定下基調,并于2014年9、10期在《啄木鳥》連載。
后來我把這次電話的內容寫在《網探》的創(chuàng)作談里,楊桂峰老師說沒想到過去這么久,你還記得這么清楚。她哪知道,我有一套跟她聯系的秘訣。
此后十年,和《啄木鳥》的編著情愫,筆記墨香的藍調,都繞進年輪內圈,與我凝心聚力的事業(yè)幾乎同步。
小說與紀實不同,公安法治文學強有力地影響和干預現實生活。我筆鋒落處,從法治新聞到紀實文學再到小說創(chuàng)作,恰好見證了成長周期。然而,過分鐘意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讓我疏離了文學的本分。
不難想象,對此的質疑必接踵而至,讓得意太久而忘形的“密碼”筆記,終于露出羞怯的筆畫。在《網弈》(刊發(fā)于《啄木鳥》2021年5、6期)的修改過程中,楊桂峰老師直指作品對人性最深處的剖析和洞察乏善可陳。
及至《失語荊釵》(刊發(fā)于《啄木鳥》2023年3、4期),我意在體現對楊老師質疑予以回答的藝術構思和野心。一如既往,她接到稿件即給我打電話。時值新冠期間,我正在某地執(zhí)行最后的隔離任務,洶洶疫情和穴居癥候群,加劇人際心理的疏離。得知我不便接聽,她道聲辛苦便掛了電話,接著發(fā)來一長段語音信息。
我聽了兩遍,把語音轉為文字,抄錄在筆記上。夜深人靜,獨對電腦屏幕,楊老師的話與我近十年的寫作經緯交織在一起,仿佛時間逆流,將我繞進自己筆下的故事。
那夜,是時代史志濃墨重彩的一道痕,更逢寒流突襲,斬斷三個兇年的尾巴。隔離者蜷坐隔窗賞景,空落落的街道鋪滿霜雪,屋檐掛著冰凌,帳篷里的守護者徹夜難眠。
此時手機響起,上級指揮部通知晨起解除隔離。我半是喜悅半是憂心。盡管解封早在預料之中,前期做了不少準備,但這么長一段時間的輾轉掙扎,忽成瓷瓶內畫,不論多么豁達堅忍,都無法遏止內心的焦慮。
我突然懂得了楊老師的話,摸到自己寫作中紊亂的脈息。萬事萬物同枝而不同葉,防疫如此,小說也這般,都是一扇人性的氣窗,惟其如此才令人心神跌宕。人生猶如一場棋局,生活就是與命運漫長的對弈,不論表象如何,都會照見人性波瀾迭起。
凌晨大雪,滿地瓊瑤,解封的大街人車洶涌……
一本雜志的編輯跟作者的故事紛繁,于他們卻像生活日常一樣云淡風輕。但某個作者歷諸多教誨,留下編著往來筆記,必有潛移默化。
《啄木鳥》雜志創(chuàng)刊已整整四十周年,我讀著她,并讓人通過她讀到我的文字,也近三十年……與有榮焉,幸甚至哉。驀然回望,一切就如筆記里的“密碼”詞條。我捧著筆記,想著接下來如何一改“密碼”風格,把它寫工整?;蛟S吧,卻不確定。
責任編輯/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