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包拯,被后世尊稱為“包青天”。他秉公執(zhí)法,剛正不阿,一路為官,一路為民,畢生追求,可圈可點。
康定元年,包拯知端州(今廣東肇慶),街市民風為之一新、正氣如春。原來,包拯到任地方后,聽民聲、察民情,心思縝密、斷案清明。話說端州盛產端硯,這里有一老硯工,每雕山水風景,花鳥魚蟲,都是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一天,他雕了塊“龍鳳朝陽”硯,俊美無比,擺店共賞。當地橫人陳財主垂涎三尺,求購不得,便誣告老硯工偷了他家的寶物石硯。結果,老硯工被押。其妻喊冤來到包拯的審案臺。包拯審問石硯為誰所雕?老硯工答本人之作。陳財主卻說是他的家丁陳四所雕,而后被老硯工偷去。一邊看似言之鑿鑿,一邊卻也萬般無奈。
包拯不慌不忙,命人取兩塊石料,令陳四和老硯工當堂施技。老硯工雕刀舞動,石屑四濺。轉眼“龍鳳朝陽”粗形已成。那邊的陳四滿臉發(fā)蒙,只記住老爺吩咐,上了堂就說“龍鳳朝陽是我刻的”,可不明白現在給他刻刀和石料是什么意思,只是發(fā)呆。包拯一看,大喊“陳老財你有何話可說?”陳財主一見事敗,趕緊磕頭,坦白因由。包拯判“龍鳳朝陽”物歸原主,陳財主誣陷他人,加之一貫橫行鄉(xiāng)里,欺壓百姓,罰做苦役。當地百姓看了判決,歡呼稱快,于是,把包拯的審案臺改名“青天臺”。
那日,包拯來到西江岸邊,見江水十分混濁,卻有許多人前來擔水。他不得其解,便問:“擔此水何用?”擔水人說:“做飯,飲用?!庇謫枺降弥?,多少年了,人們世代以此江水為生活必需。包拯思慮,怪不得當地疫病流行,百姓大多面黃肌瘦,原來水質不潔。于是,他用數天時間考察,看地形、觀草木,最后在城中7個地方選址,自掏腰包讓民工打井,經日夜奮戰(zhàn),所開鑿出的井水清澈而甘甜。令人驚奇的是,用此井水做飯飯香,沏茶茶鮮;以此水做出的豆腐,更是潔白如脂,豆香四溢?!鞍泵烂鱾鳌?/p>
古語說“詩言志”。曾經,包拯在端州郡齋之壁題詩一首《書端州郡齋壁》,詩云:“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燕雀喜,草盡兔狐悲。往哲有遺訓,無貽來者羞?!?/p>
包拯認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原則。只有良材方可堪當國家棟梁,為官須有堅不可摧的意志和精神,鋼鐵硬漢決不做彎曲之鉤。倉廩充足、百姓安定、社會和諧,是一方官員的職責。官要為民說真話、辦實事。包拯的“詩言志”,抒發(fā)胸懷,言行一致。
責任編輯 / 鐘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