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追尋齊白石的足跡

2024-12-03 00:00林堅毅
時代報告 2024年10期

第一章 緣起

常言道:有緣千里來相逢!

千里之外的齊白石,因為尋親的緣由,與欽(州)北(海)防(防城港)(以下簡稱欽北防)相逢了,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相逢了。

齊白石(1863年—1957年),現(xiàn)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湖南湘潭人。12歲起學木匠和雕花工,40歲后遠游,57歲后,任北京藝術(shù)??茖W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后,受聘為中央美術(shù)學院名譽教授。曾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畫院名譽院長。1953年,文化部授予齊白石“人民杰出藝術(shù)家”的榮譽稱號。1954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國際和平獎?wù)隆薄?962年被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生活在湖南湘潭一個小山村的齊白石,到北京闖蕩之前,極少離開過家鄉(xiāng)。1905年7月,齊白石應(yīng)廣西省教育廳長汪誦年之邀,只身前往桂林。這是齊白石距遠游天津和江西之后第三次“背井離鄉(xiāng)”。古話講得好,樹挪死,人挪活。這第三次出游,讓齊白石眼界大開,讓他的藝術(shù)生命里,有了欽北防的血緣。

齊白石與嶺南地區(qū)的欽北防,相隔千里。也許連他自己也未曾想過能有緣在欽北防度過三段有親情有友情,有古跡之思,有美景啟發(fā)的靈感,有荔枝甜蜜,有山水相依,有作品迭出的難忘歲月。

齊白石來到桂林不久,奉父命南下廣東尋親,這是他與欽北防結(jié)緣的因由。齊白石與欽州結(jié)緣時,是40多歲。1905年夏天(光緒三十二年),齊白石應(yīng)友人之邀,到廣西桂林一游。情感豐沛的齊白石留詩一首:“廣西時候不相伴,自打衣包作小游。一日扁舟過陽朔,南風輕葛北風裘?!?/p>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讓齊a2qquegSymGr7578Nhoyxg==白石“樂不思蜀”。

齊白石在桂林,一邊游山玩水,一邊以賣畫刻印為生兼顧創(chuàng)作。看到漓江一帶的山水,那奇峰峻嶺,讓齊白石特別喜歡,贊嘆不已。

從夏到秋,齊白石在桂林居住了近半年,畫桂林的風景,一改他以前的風格,所畫山巒不是平地拔起,就是奇峰高聳,而平灘捕魚、山居圖等,也盡是奇山秀水,這樣的構(gòu)圖幾乎成了齊白石山水畫的典型符號。齊白石畫中的留白、寫意,會讓人產(chǎn)生豐富的遐想。這應(yīng)該得益于桂林山水的啟迪。所謂地杰人靈是也。

齊白石第一次來欽州,是1906年春。

其時,齊白石在桂林過年后,就遵父囑到廣東去尋找其四弟純培和他的長子良元。齊白石的父親來信說,四弟純培和齊白石的長子良元到廣東沒跟家人說明去往何處,所為何事,家里人不放心,便叫白石趕快去追尋。原來,齊白石的四弟和自己的長子聽了老鄉(xiāng)的鼓勵,在不告知家人的情況下,到廣州從軍,后不久,郭葆生到欽州任職。郭葆生的身份是候補道(管時軍庫),被指派到欽廉兵備道,道臺就設(shè)在欽州城內(nèi)。既是湘潭老鄉(xiāng),又是胞兄和父親的好友,郭葆生一聲招呼,叔侄二人二話不說,爽爽快快就隨郭葆生到了欽州,遠離家鄉(xiāng)親人……

齊白石打聽到叔侄兩人是跟著好友郭葆生到廣東欽州去當親兵。隨即從桂林啟程取道梧州,乘船到廣州走海路再往北海,而后走陸路經(jīng)合浦到達欽州。

欽州城內(nèi),五馬路,欽廉兵備道。郭葆生見到齊白石遠道而來自然欣喜異常,歡喜溢于言表,他拉住齊白石的雙手,呵呵笑著說:“是我叫他們叔侄隨我來欽州當親兵的,沒承想一舉兩得,今天連你這位齊山人也請到了,真是喜從天降,喜從天降啊,高興,真高興呀!”他鄉(xiāng)遇故友,齊白石更是高興無比,他亦樂呵呵地對郭葆生說:“我是找他們來的,千里尋親,既已見到,家里也就放心了?!?/p>

當晚,郭葆生設(shè)宴款待齊白石,推杯換盞中,憶舊談往至深夜……郭葆生便留齊白石住在欽州,并叫其夫人也跟他學畫畫。郭葆生也愛好美術(shù),會畫些花鳥蟲魚之類的畫。平時與廣東官員多有來往,與文人墨客接觸也不少,因此,上郭葆生門來索字畫的附庸風雅的人很多。齊白石來到欽州后,經(jīng)郭葆生盛情挽留,住了幾個月。其間,興致勃勃的郭葆生大大方方地把自己歷年收藏的八大仙人、徐青藤、金冬心等名家的真跡名畫余數(shù)取出來,恭恭敬敬地交給齊白石鑒賞……篤信三人行必有吾師的齊白石得以從從容容,認認真真,一一臨摹。這對虛心的齊白石而言,真是收獲頗大。

郭葆生是一個好名聲的人,明知自己的畫雖不太好,卻沾沾自喜很喜歡揮毫。官場中本沒有多少真正懂畫的,只是攀附的多。因此,求郭葆生畫畫的人雖說不上絡(luò)繹不絕,但倒也不少。郭葆生為應(yīng)酬畫件,每每叫齊白石代為捉刀,應(yīng)付取畫者。而郭葆生所收潤資,悉數(shù)讓齊白石照單全收。兩人各取所需,其樂融融。

到了秋天,候鳥紛紛南飛的時候,忙碌并愉快著的齊白石歸家心切,便誠誠懇懇地與郭葆生訂了后約,便高高興興獨自踏上歸程。

齊白石與郭葆生兩人都相信,緣分未盡,終有相會時。

齊白石與欽北防的緣分確實不淺。

1907年初夏,齊白石按原先與郭葆生的約定,又輾轉(zhuǎn)來到欽州。住不多日,剛巧其時,東興中越邊境一線時有摩擦發(fā)生,兵備道必須定期派巡邏隊赴邊境巡邏和處置。

齊白石從未到過東興,喜歡游歷的他,便向郭葆生提出想隨巡邏隊到東興走一走,看一看。獲郭葆生欣然準許后,齊白石懷揣“或許能有些意外收獲也未可知”的期許和好奇,即跟隨巡邏隊經(jīng)防城那梭前往百公里之外的邊境重鎮(zhèn)東興。

東興位于中越界河北侖河的東北岸,北侖河的西南岸是越南芒街。一座法國殖民統(tǒng)治者建造的鐵橋連接南北兩岸。在東興沒幾天,齊白石滿懷好奇地踏過鐵橋,首次走進異國他鄉(xiāng)。

他乘興游覽了異國的山山水水,特別是那一片碧綠的蕉林,更讓齊白石十分震撼而流連忘返。在東興的時間里,多次過境芒街,幾次走進芭蕉林。芭蕉林漸漸在他的心中成為一種被凝固的動感。返回駐地后,他畫興大發(fā),靈感頻生,每每動筆一揮而就,作畫一幅,題名《綠天野屋》。此畫日后成為名畫,這是后話。

仲夏時節(jié),蟬鳴聲碎,齊白石從東興經(jīng)那思、防城返回欽州時,適逢荔枝成熟季節(jié)。沿途經(jīng)過村莊的矮嶺或坡頭,一棵棵荔枝樹上掛著紅彤彤的荔枝果實,滿嶺滿坡地招搖,讓人看著就未吃先醉了。齊白石對綠葉中鮮紅的荔枝,十分驚奇,情不自禁地連連慨嘆,贊不絕口。自始,欽州荔枝,鮮活地走進了齊白石的畫作。

第二次來欽州時,已對欽州荔枝情有獨鐘的齊白石,以荔枝為主題的畫作,開始被欽州人認知和喜愛。欽州城內(nèi)有喜愛其畫者,精選上好的荔枝,拿著找上門去,恭恭敬敬地找齊白石換畫。齊白石高高興興地成交,一時成為欽州城里的美談,也為欽州城的藝術(shù)積累,添上厚重的一筆。

又到大雁南飛時,秋天悄然而至。齊白石算算在欽州和東興的日子,轉(zhuǎn)眼又過半年時間。該回家了,齊白石依依惜別了親人和友人,取道合浦,經(jīng)北海上船,又踏上返回家鄉(xiāng)的歸途。

1909年,正在廣州愉快過年的齊白石,交朋結(jié)友,在沒有雪的廣州,日日歡樂……忽然有一天,齊白石再次接到父親的來信,吩咐齊白石盡快去往欽州,無論如何將四弟和長子從軍營接回家,以了卻老人幾年來的牽掛。這樣,正月十五一過,齊白石便再次動身去往欽州……

正月未滿。齊白石冒著霏霏春雨,經(jīng)海南、北海抵達欽州。原本計劃在欽州小住的齊白石,在郭葆生的極力挽留下,盛情難卻地在欽州住到了夏天。這半年期間,齊白石得以對欽州城的人文古跡進行較為深入的考察。

轉(zhuǎn)眼蟬鳴聲急,齊白石去意已定,郭葆生雖仍極力挽留,無奈只能依依惜別。歸心似箭的齊白石帶著四弟和長子,也是走海路,乘船經(jīng)廣州往香港,再由香港乘海輪直達上海……一路輾轉(zhuǎn),于9月4日回到家鄉(xiāng)湘潭。家人團聚,自然其樂融融。

自此,齊白石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值得銘記的“五出五歸”。這“五出五歸”之中,就有三次進出欽州,每次旅居達數(shù)月之久,并行走于合浦、北海、防城東興等地,特別是完成了首次跨國之旅,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國。齊白石與欽州的緣分,深不深?

古代的中國畫重山水輕人物。人物在中國古代畫家筆下的江山圖中,只是若隱若現(xiàn)地點綴與陪襯。齊白石自出道始,便獨成一派,題材以山水魚蟲花鳥畫為主。因之集山清水秀的大自然,異國風情獨特的邊境地區(qū),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于一身的欽北防,在齊白石的藝術(shù)生涯中,三次旅居,收獲頗豐。欽州不單讓齊白石開闊了視野擴大了胸懷,也為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積累了珍貴的素材,為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獨具特色的養(yǎng)分。

對于欽州,對于欽北防,齊白石是懷著深情厚誼的。這里,不單使他關(guān)于荔枝的中國畫出類拔萃,而且對其人生觀、藝術(shù)觀和創(chuàng)作特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他的詩句“愿風吹我到欽州”就是他的心之所系,情之所牽的由衷表達。

第二章 留痕中越邊境

清清的北侖河,因流經(jīng)中越兩國的邊境而成為聞名于世的一條奔流不息的界河。

北侖河起源于延綿的十萬大山深處,匯千溝萬澗而成河,清清河水繞過千山萬嶺,自西往東奔流而下,流經(jīng)東興和越南芒街城區(qū)后,經(jīng)竹山出海口流入中國最西部的海,匯入北部灣。

東興,因在北侖河東岸興起而得名。北侖河因此岸彼岸的兩個不同國籍的商埠而聞名于世。東興,也因為兩個商埠的烘托,很久以前就被譽為邊境線上的“小香港”。

那時候的東興街道,大多沿河岸而建,街道不寬,約10米左右,街道也不長,兩三百米一條。街道兩旁的房屋有1/3為法式建筑,與彼岸的法式建筑隔河相望,相映成趣。

東興,早在秦代時期就被開辟為中越商道。邊陲小鎮(zhèn)東興,于19世紀初漸漸繁華到1907年,因東興漸漸興盛,促進城區(qū)持續(xù)擴建,成為一個小巧玲瓏的邊陲小鎮(zhèn)。

據(jù)史載:清朝政府和法國政府于1885年6月9日(光緒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天津簽訂《中法越南條約》,條約第三款承認法國占領(lǐng)越南,并約定在訂約后6個月內(nèi),雙方派員勘定中越國界。依照條約,清政府于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日指派鴻臚寺卿鄧承修往廣西,會同兩廣總督張之洞、廣東巡撫倪文慰辦理兩廣和越南邊界的勘界事宜……由于人事變動、談判爭議、氣候影響等諸多原因,中越邊界防城段的勘定立界工作,時搞時停,斷斷續(xù)續(xù)。前后歷經(jīng)5年的交涉,最終于1890年4月14日(光緒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由欽州知州李受彤與法使四畫官拉巴第共同簽署《廣東越南第一圖界約》。1893年12月29日(光緒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與法國五畫官柯麻等在越南橫模簽署《廣東越南第二圖界約》。至此,中越陸路邊界劃定,兩國以界碑為限,互不侵占,邊民亦相互和睦,中越邊境地區(qū)出現(xiàn)了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穩(wěn)定和建設(shè)發(fā)展。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1900年,法國人經(jīng)與清政府協(xié)商,獲準在北侖河中國東興與越南芒街河段選址建設(shè)一座連接兩岸的鐵橋。

北侖河鐵橋建設(shè)歷時1年,于1901年秋建成,鐵橋長110米。橋雖簡陋,但跨河而過,連接了兩岸,減少了許多舟車勞頓。東興與芒街兩岸邊民的探親訪友、休閑娛樂和商貿(mào)往來更加頻繁和便捷,促進了兩岸的發(fā)展。

東興因受東南亞經(jīng)濟發(fā)展和越南的法國殖民經(jīng)濟的輻射,邊境貿(mào)易出現(xiàn)了旺盛景象:幾條不大不小不長不短的街道上,大商號、大小店鋪、煙館妓院、茶樓客棧、酒店錢莊、當鋪、金鋪,等等一應(yīng)俱全。繁忙的中山碼頭一帶的橫街、直街上,大多是法式建筑,屬于東興的繁華地帶,也是東興的富人聚居區(qū)。在東興最興盛的時候,中外特別是粵桂各地的大小商販、煙幫、掮客、三教九流都涌入東興掏金撿銀……

再說初到東興的齊白石,邊地風貌讓齊白石的好奇之心旺盛。他漫步堤岸和幾條街道后,邊地的景物與人物,令齊白石感觸深刻,他在日記中如是說:“三月初一 ,移客東興,與養(yǎng)源六弟同行也。初二日,郭五弟偕余及醒弟驅(qū)車看炮臺及自種菜圃,車如流水,快甚。初三日,又偕過鐵橋,去安南園之蒙街(應(yīng)為芒街)。其街寂寞。片時返安南并東興。人情語音大異。不勝記。惟自欽州來東興一帶,山水頗與南衡相似,入目快心。復(fù)有感故鄉(xiāng)之情,獨坐欲泣。游安南時,騎快馬去來……”

齊白石到東興,是北侖河鐵橋建成后的第六年,也就是1907年。齊白石到東興沒幾天,就興致勃勃地踏橋而過,帶著千般好奇游覽異邦。這是齊白石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國。

齊白石在東興期間,除了考察東興街區(qū)、邊地風土人情、山水田園風光之外,他多次踏上鐵橋,跨過北侖河,在芒街街區(qū)及郊區(qū)走訪,了解異國風情……最讓他著迷的是郊區(qū)的芭蕉林,那一望無際的綠,盛夏風拂過,綠色的蕉葉隨風飄搖,扇葉一樣將一股清涼送入懷來,讓齊白石心舒神爽。

天藍野綠,清風徐來,齊白石獨自一人,靜坐在種蕉人的小屋門前,篩一壺綠茶,慢慢品味,然后又將目光投向蕉林,遐想芭蕉林里似夢非夢的浪漫故事。芭蕉林讓齊白石沉迷不已。特別是那位護理芭蕉的越南少女,白衣藍褲,兩汪秋水,含情脈脈,勾魂攝魄,在芭蕉林里若隱若現(xiàn),更讓齊白石遐想聯(lián)翩,牽腸掛肚……

在芭蕉林里,在芭蕉屋前,齊白石一時間仿佛找到了靈魂的棲息地,這里有他的頓悟、神啟、旋律、節(jié)奏、圖景……在芭蕉屋前,齊白石居然想到遙遠的故鄉(xiāng)——

湖南省湘潭縣城的南面,離城100多里有個小村莊,名叫杏子塢。鄉(xiāng)里人叫它杏子樹,又叫它殿子樹。東頭有個水塘,名叫星斗塘,傳說早年天空中掉下過一塊隕星石,落在塘里,因此得了這個名稱。這地方在紫云山的山腳下,背后靠著山,面前對著水,風景非常好。紫云山上邊,樹木很茂盛,松樹長得更多,一片蔥蔥蘢蘢的,冬夏常青。星斗塘面積并不大,魚蝦出產(chǎn)卻不少。到了夏天,滿塘都是荷花,風送過來一陣陣的香氣,清爽得很。星斗塘邊上,坐西朝東,有所小茅屋,齊白石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齊白石出生于公元1863年(清同治二年癸亥)陰歷十一月二十二日,按照舊風俗的推算,他的生肖是屬豬的。屬豬的齊白石不笨且勤,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自己的輝煌人生。

他出生時,家里窮得很,除了幾間東倒西歪的破茅屋為全家五口人勉強能夠遮擋風雨以外,只有大門外曬谷場旁邊的1畝水田了。人多地少,一家人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種田的種田,學手藝的學手藝。齊白石年少時就開始學手藝。

齊白石出生于生活底層,40歲之前也是生活于底層。因而,他對底層人民的生活從骨子里就有一種認同和關(guān)注。即便是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芭蕉林里,他也保持了自己的平民底色,因而,齊白石很快就與芭蕉林里的耕作者和一個個少男少女熟絡(luò)起來,與他們談天說地,拉家長里短。而很多時候,齊白石只是獨自一人,像一個虔誠的參禪者,半躺在門前樹蔭下的小竹床上,久久地凝望著芭蕉林出神,時斷時續(xù)地想著時遠時近的心事……也許,齊白石正是人們所說的那種“面若平湖,心有驚雷”的人?他在芭蕉林揮筆畫下的《綠天過客圖》,后來成為名畫,而且拍出幾千萬元的天價,這是齊白石此時無法想象的。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也!他在畫中題詩:“芒街難忘安南道,為愛芭蕉非學書。山嶺猶疑識過客,半春人在畫中居?!?/p>

在邊陲小鎮(zhèn)東興,齊白石看到“東興一帶山水頗與南衡相似,入目快心,復(fù)有感故鄉(xiāng)之情,獨坐欲泣”。齊白石是個感情豐富的人,這種懷鄉(xiāng)之情始終伴隨著他的遠行與寄居生活。

齊白石在東興的時間雖然不長,游覽東興的地方雖然也不多,大多景點幾乎都是跑馬觀花,但是也留下東興題材的作品。關(guān)于繪畫,筆者是十足十的外行,無法,也不可能從專業(yè)的角度對齊白石的畫作進行評判。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的畫作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親民。

在東興的時光,是難忘的。齊白石在東興寫生畫畫之余,還有樂趣,他在日記中記述:“郭君偕于騎快馬之教場學車,大快事也,十六日已刻,又騎快馬學車,能自上車不用扶持,小憩欽茶,攜杯舉不近口,竟忘其苦,所謂樂而忘死?!饼R白石在東興期間,或許是這次出游欽州北海防城最愉快的旅程,真可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在東興不長的時間里,齊白石卻一次又一次前往芒街,走進芭蕉林,甚至在芭蕉林里過夜,沐浴灑在芭蕉林里的月光,聽著芭蕉屋內(nèi)越南少女純真的咯咯笑聲……

據(jù)記載,齊白石畫越南芒街的山水畫,總計約有20余幅,最早的就是他在東興時即興揮毫的那三四幅。邊地戰(zhàn)亂多,這幾幅流落東興的畫作如今可能已經(jīng)失傳,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而留存于世的最早的《芭蕉書屋》,是他在游異國18年之后所繪,作于1925年,是他61歲時創(chuàng)作的。再晚一點的就是他在70歲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一幅小4尺。此時,距他異國游已經(jīng)過去27年??梢婟R白石對越南芒街的采風之行可謂是刻骨銘心了。歷經(jīng)久遠歲月的積淀,一經(jīng)觸動,靈感油然而生,驚世畫作一揮而就。

2019年11月22日,北侖河畔,按照齊白石名畫《芭蕉書屋》仿建的書屋前,紀念齊白石東興采風110周年活動——東興市“白石文化”正式開幕。

東興市人大常委會、人民政府、市政協(xié)領(lǐng)導(dǎo),齊白石嫡孫齊劍雄、齊白石曾孫女齊曉紅、齊曉清,中共湘潭市委副秘書長、中國作協(xié)會員趙志超,齊白石第四代傳人唐舒展,齊白石紀念館館長王志堅等出席啟動儀式。

當日,齊白石銅像揭幕。同時,齊白石第四代傳人唐舒展畫展舉行,此次展覽,以齊白石第四代傳人唐舒展作品為主,所展出的作品皆為近年來唐舒展創(chuàng)作的精品。除此之外,還邀請了湖南國畫大師進行聯(lián)展。

“白石文化月”系列活動,通過探尋“白石足跡”弘揚“白石文化”精神,體現(xiàn)了東興人對齊白石大師的尊崇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東興,永遠記住齊白石!

2012年,東興市政協(xié)組織力量,先后到欽州白石湖公園和湖南省湘潭市博物館、白石紀念館探尋和收集齊白石先后兩次到東興采風的有關(guān)史料。

歷經(jīng)兩年多,東興市政協(xié)基本將齊白石兩次到東興采風創(chuàng)作的足跡和故事弄清并收集了不少史料佐證。

“白石文化月”活動啟動儀式上,齊白石的曾孫齊劍雄欣喜地說:“東興山清水秀,文化底蘊厚重。早在110年前,我的曾祖父白石老人,其時正當壯年,就被這里的山山水水和邊地風土人情、異國風物等所吸引,他深入采風,收集了豐富的素材到這里,親臨其境,感受到這種濃濃的文化氣息,欣賞到邊地秀麗的自然風光,觸摸到東興人尊重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熱忱。我們愿同大家一起,弘揚白石文化精神,踏著曾祖父的足跡,創(chuàng)作更多優(yōu)秀作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東興是個有文化的地方,希望以此為開端,讓‘白石文化’在祖國南疆更放異彩?!碧剖嬲股钋榈啬曋斕旖遗频姆陆ò沤稌?,情深意濃地說。

在歷史的長河中,在宏觀視野中,在生活底色中,不同的人生或許可以提煉一些共同之處,但每個人的情感存在差異。齊白石通過游歷,不斷地去豐富作畫的內(nèi)容,對此,他樂此不疲。但旅途的艱辛,又讓他印象深刻。他在日記中寫到:“初三日移還欽州,是夜宿那梭。初四日宿防城縣,自防城縣步行十余公里上舟,舟行一夜離欽州城十余里,又退去潮水,舟不能進,登岸步行進城,雨中泥滑,行路之艱可知,況至午刻未進餐也?!?/p>

途徑防城回欽州,是齊白石這次最辛苦的一段旅程了。齊白石的辛苦,卻給東興留下了無法忘記的大師足跡和文化遺存。為東興的文化底蘊添了磚加了瓦!

第三章 欽州荔枝紅

欽州市位于中國南疆、北部灣北岸頂端。這里背靠國內(nèi)西南諸省,西邊與十萬大山相連,東與湛江緊鄰,面向海外東南亞各國,為中國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

據(jù)欽州市志記載:欽州歷史悠久,從犀牛腳鄉(xiāng)丹兼村西2公里的芭蕉墩遺址及出土的石器,經(jīng)專家鑒定證明,距今幾千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開疆拓土設(shè)置象郡以來,南北宋時期宋代在今市境置宋壽郡及宋壽縣(治所皆在今平吉鎮(zhèn)牛江村公所古城角村),這是今市遏制之開始。南北朝梁代普通四年,在宋壽縣北部置安京郡及安京縣(治所在今板城小董長灘鄉(xiāng)鎮(zhèn)交界處,舊名安京山山腳下),同年,在今市境始設(shè)安州(治所在今久隆鄉(xiāng)上東壩西北),安州嶺宋壽郡及其僅轄的宋壽縣、安京郡及其僅轄的安京縣、宋廣郡及其僅轄的宋廣縣(治所在縣今靈山陸屋鎮(zhèn)陸屋村)。南北朝梁大同元年分宋壽縣南部沿海設(shè)玉山縣(縣治在今大番坡鄉(xiāng)內(nèi),先屬寧??ぃ髮冱S州(治所在今防城縣))。至此,今市境已置宋壽、安京、玉山3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為欽州,乃欽州得名之始。明、清、民國及解放初屬廣東省。

欽州地處邊陲,背山面海,山川秀麗,勝跡繁多。有地景、水景、生景和文景。自隋至民國,主要有文峰卓筆、玉井流香、一江橫帶、三石吐奇、鴻亭點翠、龍涇環(huán)珠、靈潭沛雨、元岳凌云等八景;中山公園、鴻飛洲、鰲魚洲、雷廟崗等園林;天涯亭、南湖水榭、五湖亭、野香亭、會心亭、百歲亭、伯豪亭、鎮(zhèn)龍亭、鎮(zhèn)龍樓等亭樓;尊經(jīng)閣、洄瀾閣、奎光閣、石盤木塔、尖山文塔等塔閣;縣故城遺址、安州故城遺址、寧贊墓、寧原悌墓等古跡。

欽州風光成名宦、文豪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唐代宋之問、張說,宋代陶饒、秉鑒、劉煊、林希,元清喻三畏、董紹美、齊白石等。清宣統(tǒng)元年書畫家齊白石游欽品嘗欽州荔枝后,曾賦荔枝詩,畫荔枝畫,其晚年回憶起旅欽時的情景,發(fā)出了“此生無計作重游,五月垂丹勝鶴頭。為口不辭勞跋涉,愿風吹我到欽州”的慨嘆。

齊白石與欽州有緣。平生三次旅居欽州。而一代代欽州人,對齊白石都尊敬有加。烽煙去往近百年之后,欽州人為紀念齊白石,在21世紀的今天,建了一個以齊白石命名的湖。

白石湖,在欽州城里,顯眼,但不招搖。其實,白石湖沒有白石,甚至于石都不是很多,運來的景觀石裝飾了湖岸。但白石湖旁邊四周的樹林卻很多。喬木灌木,錯落有致。高的茁壯,矮的婆娑,皆一色的使著勁兒不分時令地綠。樹綠水也綠。綠,是白石湖湖里湖外的主色調(diào)。

淺淺的春,依依欲去未去,夏卻顯然急不可待。青蛙在樹蔭下的淺水處鳴叫,聲音疏落……這樣一個陽光散淡的正午,筆者在白石湖畔散散淡淡地放松身心,時粗時細地品讀白石湖。筆者品讀白石湖,不單從美學角度讀白石湖,筆者更是從生態(tài)內(nèi)涵和文化意蘊上撫摸白石湖、感悟白石湖。

白石湖的水,總讓人看不清它的由來與去往。左看,右看,東看,西看,都是一池澄凈的水。在高樓林立的車水馬龍中鬧中取靜。這之中,有多少生態(tài)的哲理讓人思索?

一陣溫柔如美女拂袖的輕風吹過,湖里蔚藍色的水波就蕩漾起來。心呢,便禁不住有了驚嘆有了慨嘆:這湖,是天空飄落大地的一片彩色的云嗎?

白石湖雖然年輕,但有底蘊,是那種很久遠積淀而成的人文歷史底蘊。是欽州人對齊白石至今依然濃厚的尊崇。也是齊白石與欽州深深的、從遠久綿綿而來的情緣。

欽州的綠水青山,江河海灣,民風與物產(chǎn),均給齊大師留下深刻而美好的感懷和念想。齊大師的多幅傳世畫作,素材和靈感主要源自欽州,特別是紅果黑葉的欽州荔枝,更讓齊大師的創(chuàng)作激情噴涌。他在欽州駐留期間,創(chuàng)作了一批畫作以及詩句。更值得慶賀的是,齊大師因此而創(chuàng)立了“紅花黑葉畫派”。這是齊白石此期間思維肆無忌憚的流暢,是靈感乍現(xiàn)時的準確捕捉,是反復(fù)認知后的無障礙表達。而齊白石多年后寫下的真情綿綿無絕期的詩句中,最讓欽州人珍愛的是那句“愿風吹我到欽州”,拳拳眷戀之情溢于言表。

細讀白石湖。先前這里沒有湖。只是荒草叢生的一片洼地。打自有了林立高樓后之后,這里才有了一個渾然天成的湖。雖為人工構(gòu)建,但卻顯出自然風光的秀美,彰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相通相融。

這樣仿真自然的構(gòu)建,是欽州人包容和尊崇生態(tài)多樣性的胸襟使然。細思齊白石與欽州的緣分,這又何嘗不是對齊白石以花鳥蟲魚和山水繪畫為主的一種契合?看著不規(guī)則的湖畔,盡管人工造設(shè),但與天然極為近似。親水疊石處,多種水草混生,看似有些荒蕪,實卻不然,一曲小徑,又讓你走出偏狹。在湖畔徜徉,垂柳繞肩纏身,灌木雖然茂盛,卻不會有曲徑通幽。魚游淺底,追逐著小蝦意欲飽腹,卻不料翠鳥獨立于灌木叢頂,正盯著淺水里的游魚準備發(fā)起猛然一擊;一只白頭翁,正站在喬木的枝梢上,悠然地敞開嗓子大啼當歌;三五只燕子時快時慢地在湖上來回飛掠,吱吱的鳴唱格外清脆;小蝌蚪在長滿苔蘚的疊石凹處黑乎乎擁成一團,正為早日成蛙搖頭擺尾;偶或三聲五聲蛙鳴,在湖水清淺的角落,忽然東又忽然西地張揚著。在城中聽蛙鳴,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享受;彩色的蝴蝶與蜜蜂在花朵間采香吸蜜,讓人一見難忘;幾只水蜘蛛蕩起的細紋,被水鳥洗澡的大波紋掩蓋。那幾只在水里脫毛的水鳥,怕是要換上夏裝了呢;深識水性的泥鰍,被翠鳥閃擊拿下,拼命在翠鳥的啄縫間作無謂的掙扎。看著這樣的自然生態(tài)圖景,我又想到了齊白石。齊白石的畫作,看似秉承中國畫以自然為主要表達對象的傳統(tǒng),然而他筆下的自然,無論天空、大地還是人間花草,均是變形的。

一個成功的畫家,會根據(jù)自己的采風積累和經(jīng)驗、閱歷、喜好、興趣等,去豐富畫作的內(nèi)容。齊白石善畫花鳥蟲魚,人物與山水,行筆雄厚,落墨滋潤,色彩濃艷明快,構(gòu)圖簡潔生動,創(chuàng)意淳厚樸實。欽州人對于白石湖的謀篇布局和造設(shè),傳承了齊白石構(gòu)圖簡潔和淳厚樸實的繪畫風格以及他對花鳥蟲魚、山水自然生態(tài)的尊崇。

至此,我對這座擁有白石湖的城市,對這座尊崇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城市,就生出了至誠至尊的羨慕,一如羨慕齊白石。

白石湖美,是包含生態(tài)的鮮活美,但白石湖卻并不壯觀。既為湖,便不應(yīng)壯觀。因為湖是經(jīng)過自然之水的精細洗練而成的。湖,是大地之眼!湖,能讓疲憊的身心休憩。江河或大??倳雌鹉銥楂@取而奔忙的欲望。湖,沒有野蠻,湖,從容淡定;變化多端的江河大海,有驚濤拍岸,而湖只有漣漪。海里的水,無法照出人臉,江河的水也難照出人的身影。唯有湖水,能讓人在澄澈中面目清晰,江河大海,總會讓人措手不及,甚至無法抵擋。湖,卻總是心平氣和地容納。在湖畔行走,不用踮足尖,不用煞費心機去捕捉或逃避。在湖畔行走,情思可以隨波,但思想?yún)s不會逐流。湖的粗淺,便是湖的明澈,繁星點點的蒼穹,也會在湖里與你親近。在湖畔,只有思緒而不會有太多的思潮。齊白石的畫風婉約細致,白石湖的造設(shè),似是有了一種血脈的傳承。其實,文化就有一種特殊的傳承,一種帶著基因密碼的傳承。

白石湖除了自身的綠,它周邊的綠,也在延展,是一種生機勃勃的自然生態(tài)的延展。一個城市真正的大美,是必須有豐富的生態(tài)內(nèi)涵的。誠然,人類是強大的。但大自然一旦被無度掠奪,大自然狂怒了,發(fā)狠了,瘋狂地反撲了,就會讓人類措手不及甚至難以抵擋——剝奪剝奪者!這是大自然的潛規(guī)則。這同樣也是人類生存的潛規(guī)則。

關(guān)于生態(tài),關(guān)于生態(tài)城市建設(shè),欽州人是有胸懷的。筆者的贊賞,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關(guān)于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欽州人也是有情懷有胸懷的。此時此刻,我的致敬,情真意切。

據(jù)欽州的知情人士介紹:白石湖的設(shè)計,是圍繞齊白石水墨山水畫思路的展開,并將欽州的生態(tài)城市建設(shè)理念與齊白石的繪畫文化相融相生,而后立足生態(tài)構(gòu)建。這樣的生花妙筆,正是欽州城市建設(shè)的決策者深入實施“園林生活十年計劃”、不斷提升城市生態(tài)質(zhì)量、改善人居環(huán)境的重要舉措和宜居宜商海灣新城的民心工程。

為紀念一名繪畫大師而建造一個湖。壯哉,大手筆!

思緒隨腳步漫游至此,我心由衷地發(fā)出一聲贊嘆——生態(tài)白石湖是欽州人的福祉!是生態(tài)修復(fù)與文化傳承融為一體的標桿。

白石湖,當筆者身心疲憊時,還會再來親近你,一頁一頁、一行一行地品讀你。當筆者對齊白石在欽州的足跡驀然有了回顧,在這樣的意緒中品讀白石湖,想象的空間里,借欽州厚重的文化積淀而綻放的一個又一個歷史亮點時,筆者又走進白石湖,在漫步白石湖岸邊的曲徑時,慢慢回味,慢慢追尋齊白石大師在欽州的歲月履痕……

歲月依稀夢里尋。

那年那月那日,遠隔千里的齊白石初來欽州。

齊白石在中國畫史上獨樹幟,為世界人民所敬仰。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拔萃,藝術(shù)創(chuàng)造成果極其豐碩,深受后人尊崇!

齊白石來欽北防,按年份順序來敘述,讀來故事條理較為明晰。

齊白石第一次來欽州,是1906年春。遵父囑到廣東去尋找其四弟純培和他的長子良元。

齊白石第二次來欽州,是1907年春末夏初。齊白石與郭葆生第一次在欽州離別時,兩人曾約定次年再聚。過了春節(jié),一出正月,齊白石坐轎先到廣西梧州再乘輪船,順西江一路向東,到廣州后轉(zhuǎn)海路到北海,然后走陸路經(jīng)合浦到欽州。到欽州安頓好后,齊白石除教郭葆生的夫人作畫和給郭葆生畫畫外,還曾隨郭葆生到廣東肇慶,兩人同游著名風景區(qū)七星巖,然后又馬不停蹄地趕去游鼎湖山,觀飛泉潭……齊白石目睹了湖水清澈見底,魚游淺底,泉山像潑天河似的,傾瀉而下,聲音同打雷一樣震人耳膜。齊白石在潭水底下站立了許久,享盡情受山水的清涼之氣,更使他心舒神爽,浮想聯(lián)翩。此外,齊白石還隨郭葆生去往高要縣,暢游了端溪,拜謁包公祠。此行讓齊白石大開了眼界,飽了眼福。放縱了他特有的鄉(xiāng)野情懷。

返回欽州后,齊白石向郭葆生提出想隨軍到東興走一走看一看。齊白石到東興沒幾天,便走過鐵橋,到達北侖河南岸,游覽了越南山水。越南芒街有一片芭蕉林,綠了半邊天,誰是綠天過客?他親眼看到中越一帶山清水秀,野蕉數(shù)百株,叢立成林,映得滿天成為綠色世界,人行其中,連影子都變作了綠顏色的了。為此,齊白石便畫了一幅《綠天過客圖》,收入《借山圖卷》之內(nèi),并題了一首詩:

芒街難忘安南道,為愛芭蕉非學書。

山嶺猶疑識過客,半春人在畫中居。

齊白石到東興只是小住。不久,齊白石就從東興經(jīng)那梭、防城回到欽州。齊白石在那梭留宿那一日一夜,對秀麗山水充滿率真和偏愛的齊白石,在那梭圩周邊,飽賞了十萬大山一隅的山清水秀。返欽途中,正值荔枝上市。一路上,他看到道路旁邊荔枝樹掛著累累的荔枝,碧綠的葉子中間襯著紫紅色的果子,生動可愛非常好看。他感覺南方水果非常有特色,向來沒有畫過荔枝的齊白石,回到欽州后,每每思及東興歸途中那一棵棵墨綠的葉子包不住的紅彤彤的荔枝,齊白石總是激越難抑,便生出許多靈感。在欽州這段時間,齊白石畫了不少有關(guān)荔枝的栩栩如生的畫。齊白石覺得挺有意思,更有趣的是,有位歌女,齊白石在觀看她彈唱演出,熱情地捧了她的場,然后認識,然后交往,然后相熟。交往中,她看了齊白石畫的荔枝畫也甚是欣賞。為此,齊白石在《紀事》中寫了這么一首詩以資紀念:

客里欽州舊夢癡,南門河上雨絲絲。

此生再過應(yīng)無分,纖手教儂剝荔枝。

齊白石是位懷有深切鄉(xiāng)土情結(jié)的藝術(shù)家,他孜孜不倦地畫了很多蔬果題材,幾乎涵蓋了我們所熟知的所有蔬菜瓜果品類。在那么多水果題材作品序列中,嶺南的荔枝非常突出。這么多水果品類中,荔枝分布最廣、產(chǎn)量最多、質(zhì)量最好、口碑最優(yōu)。無論是蘇軾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還是歐陽修的“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這些盛贊荔枝的詩文,都使得荔枝盛名遠播,并升華為內(nèi)蘊豐富的文化意象。

研究嶺南美術(shù)史的人都知道,事實上,在嶺南本土美術(shù)史中,從來就不缺描繪荔枝的丹青高手,比如居廉、居巢、高劍父、趙少昂、關(guān)山月,等等,這些人的佳構(gòu)層出不窮。而將視野放及整個中國美術(shù)史,荔枝畫愛好者更是不乏其人,比如吳昌碩、陳大羽、李苦禪,等等,都有精美作品傳世。但要說荔枝畫的第一品牌,無疑要數(shù)齊白石。說到齊白石畫荔枝的起因,就必須提及他和嶺南的因緣。

客居欽州期間,欽州城內(nèi)每一個景點,都讓齊白石流連忘返。欽州城郊外,有座天涯亭,該亭建于宋代,是為紀念蘇軾游欽州而建。天涯亭內(nèi)刻有碑文和蘇軾全身石像。此碑雖經(jīng)歷風雨,依然完好無損,現(xiàn)藏欽州市博物館內(nèi)。再說齊白石每次登天涯亭,都會靜靜地往家鄉(xiāng)方向遠眺,內(nèi)心深處,總不免燃起他的游子之思。為此,他曾經(jīng)刻了一方“天涯亭過客”的印章,以記情衷。

齊白石是當年春天來到欽州的,他原計劃打算小住兩個月,就回家去。卻不料“樂不思蜀”,轉(zhuǎn)眼間就到了冬月。忽一日,齊白石又去游天涯亭,在天涯亭稍坐片刻,懷鄉(xiāng)之念,油然而生,便寫了一首詩:

看山曾作天涯客,記得歸家二月期。

游遍鼎湖山下路,木棉十里子規(guī)啼。

子規(guī)啼血,游子思家,此乃人之常情。郭葆生細細品讀了齊白石寫的思鄉(xiāng)詩,自然明白了他歸心似箭,便不再強留。晚餐時,郭葆生主動提及。齊白石自然將心事和盤托出,兩人自然又是一番惜別話和相約重聚,乘了酒意,重重復(fù)重重,直至深夜歸寂……不日,齊白石就動身回鄉(xiāng)……依然是水陸兼行,輾輾轉(zhuǎn)轉(zhuǎn),一路風塵,到家時已是臘鼓頻催的時節(jié)了。

關(guān)于往返欽州與湘潭間路途的苦與累和走水路的曲折漫長。齊白石在他的日記中詳細地記述了一路上的新鮮見聞和艱難,他描寫渡海時“五臟搖動”“震耳風濤廢食眠”“苦不可言狀”,風平浪靜時吟詩作畫。齊白石在香港停留期間,看戲,看電影,參觀博物館,等等,皆生動有趣,縱觀齊白石的出游,大多時候,齊白石的游走,都是為寫生或收集素材。他在日記本上留下的寫生如《小姑山背面》《采石磯》等,雖逸筆草草,卻讓人們對他的遠遊畫稿有了真切的感知。

對于一個遠隔千里的外鄉(xiāng)人而言,先后三次重游一個地方并每次都客居幾個月,要么是因情所牽,要么是因景所系。筆者大膽地推想,齊白石雖然兩次為家事赴欽州,但是他的客居,應(yīng)該是二者兼而有之。

齊白石第三次來欽州,就是1909年正月。據(jù)齊白石《寄園日記》載:齊白石對欽州留戀至深,1908年2月,友人羅醒吾(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同盟會會員)約他到廣東玩。原想略住幾天,再轉(zhuǎn)往欽州,后因家里的事情要處理,在廣州度過了夏天。夏去秋又來,到了秋天,沒住多久,齊白石又接父親來信叫他到欽州去接其四弟和長子回家。如此,齊白石又準備啟程趕到欽州。在廣州過了年,于1909年正月,齊白石從廣州去往??冢缓髲暮?诔朔▏喆昂D咸枴钡奖焙#巧贤馍?,住在北海遂安客棧,幾日后移居宜仙樓。宜仙樓原舊址今在北海沙脊街,解放后改為民建一街56號門牌。到北海小住6天,齊白石便乘坐一艘小船沿海岸淺海去欽州。

齊白石前兩次在欽州,吃著鮮荔枝,這次在廣州,又吃上了荔枝,比他在家鄉(xiāng)吃到的嫩而且鮮甜爽口,勝過不知多少倍。他常對友人說,廣州的荔枝,真是水果中的第一俊品。話頭一轉(zhuǎn),又說,不過就荔枝來說,欽州產(chǎn)的,比廣州的還要勝過一籌。齊白石不管身在何處,每逢吃荔枝的時候,總不免想起說起欽州。隔了很多年后他還作了有關(guān)荔枝詩句:

此生無計作重游,五月垂丹勝鶴頭。

為口不辭勞跋涉,愿風吹我到欽州。

自晚中年不苦思,七言四句謂為詩。

一朝百首多何益,幸獨欽州好荔枝。

那年春天,齊白石去接四弟和長子的過程中,在廣州到欽州的水路和陸路上,眼見春芽萌發(fā),春草碧綠連天。人家住的樓房,大多在山坳樹木竹林深處,風搖綠影,遠處的房屋若隱若現(xiàn),更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融入心頭。對欽州的印象,更是刻骨銘心。到了晚年回想舊游,每每生出一腔舊情,他寫了一首《紀事》詩:

好山行過屢回頭,戊己連年憶粵游。

佳景至今忘不得,萬山深處著高樓。

古語云:情到深處詩自美!齊白石對欽州的感情,是如此的真摯!因而,今天的我們,從齊白石詩、畫、印的作品,可以看出齊大師對欽州秀美山川、民風民俗和特產(chǎn)的喜愛與贊賞,更看出他對欽州這一方水土,從初識到認知到喜愛的無比眷戀和深厚感情。

現(xiàn)在全國各地都在尋訪名人大師的足跡。而作為世界文化名人的齊白石大師三次游訪,足留欽州,實屬罕見。這更值得我們尋之記之。三次旅居欽州,是齊白石大師與欽州的緣分,是欽州文化的亮點,更是欽州人民的驕傲和自豪。欽州人民應(yīng)該永遠懷念白石大師。

回首那時,雖然欽州的經(jīng)濟,比中原開發(fā)較晚,但又比桂西北較早??苛搜睾:兔鎸|南亞的地理優(yōu)勢,對外貿(mào)易比較發(fā)達,為廣西三大貿(mào)易場之一,輕工業(yè)、造船業(yè)也較發(fā)達。

常言道:地得人而重,城因史而貴。一個地方,一個城市是否具有震撼力,就看這個地方、這個城市有幾多豐厚的文化積淀。文化積淀的深厚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于歷史上有幾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烙下的痕跡,這些歷史痕跡很自然積淀起這座城市人文歷史的一種厚重感。齊白石也不例外,他旅居欽州期間,對欽州人民的正義斗爭,深入了解:1907—1927年間,辛亥革命將領(lǐng)黃明堂,忠心耿耿追隨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任過廣東瓊崖道尹和廣東南路討賊軍總司令。1927年,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后,他不戀祿位,憤而引退。1907—1908年,孫中山先后兩次派黃興帶著欽州人梁紹廷、梁建葵等從越南潛入欽州,在“三那”農(nóng)民反清武裝余部和廣大欽州人民的參與、支持下,發(fā)起了舉國震驚的“欽防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

欽州人民勤勞勇敢,素有革命斗志和無私無畏精神,歷代人才輩出。對此,齊白石更是尊崇有加,從而為欽州的文化留下寶貴遺存。

靠文化打造的城市,永遠充滿青春活力!為打造文化名城,建設(shè)文化欽州。2006年12月6日,時任市委書記黃道偉和時任市長湯世保簽署意見,決定在金海灣大街中段建設(shè)白石湖,這是一件政府為民辦的實事好事。市文聯(lián)一馬當先, 立即行動,緊鼓密鑼組織專家進行理論研討,推動相關(guān)籌備工作向縱深發(fā)展。這些計劃和舉措,從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例里,充分體現(xiàn)了欽州人民對繪畫大師齊白石的崇敬和永不消逝的懷念。

成名之前的齊白石,結(jié)識的多為官吏和軍人,交往中所見異地風物有限。齊白石無論走到哪里,都搜尋前人名作,認真鑒賞,取人之長,吸收他人的精華,然后勤奮作畫刻印。遙想當年,欽州雖然只是一個邊地小城,但在欽州收獲的閱歷和內(nèi)容,前者和后者相比卻大有區(qū)別,前者得到的主要是傳統(tǒng)的知識與修養(yǎng),而駐留欽州期間,經(jīng)過游覽欽北防后所得到的主要是當下的生活感受與繪畫素材,卻讓他豐富了創(chuàng)作積累,為靈感閃現(xiàn)的那道五彩繽紛的耀眼之光儲備了能量。從他后來以欽州荔枝為題材的佳作中,可以看出這一點。

齊白石第二次在欽州旅居期間,郭葆生為了長時間留住齊白石,有意安排齊白石擔任一個公職。卻不承想被齊白石直言謝絕。這讓我們再一次看到齊白石對藝術(shù)的專一與執(zhí)著。旅居欽州,齊白石是愉快和繁忙的。他在日記中寫到:“此行來欽州,書畫篆刻之酬應(yīng),無時或不為人為。繁不及記?!?/p>

齊白石在返鄉(xiāng)前一天,對自己第二次在欽州此段時間的創(chuàng)作,做了個粗略的統(tǒng)計:從2月中旬至7月中旬,大約半年時間,作畫250余幅,主題大多都是以荔枝為主,刻印280余石,還不算寫生與默寫的畫稿。在欽州,齊白石的創(chuàng)作不單獲得了大豐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開創(chuàng)了自己畫荔枝的新路,自成一派。

齊白石在欽州寫的《寄園日記》談藝術(shù)的文字不多,這與當時欽州的人文環(huán)境有關(guān)。在欽州,當時齊白石確實缺少可與之從藝術(shù)上對等的交流對象,不能相互說畫論畫,更不能相互取長補短。極少的個別例子,齊白石十分珍惜。是年4月中旬,廉州太守李莘夫求他刻“古之二千石也”“管領(lǐng)珠官”等印,齊白石欣然應(yīng)允。李莘夫“以團扇自書詩報之”。齊白石高興之余,遂以印文方式作《李莘夫刊印記》:“平生自以草衣閱人多矣。能工詩工書者,遇王湘綺先生及王蛻園公、樊鰈翁、夏天畸、余去非、汪無咎。”可見齊白石渴望“取他山之石,以攻玉”之心。

因為緣分,齊白石至死記住欽州;因為緣分,欽州人世世代代記住齊白石。

第四章 天涯海角也留痕

齊白石沒有任何預(yù)見或者臆想過,自己的生命軌跡會與合浦也就是欽北防有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和情感交集,而且這緣分和情感交集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接連發(fā)生,讓他終生難忘甚至影響到自己的繪畫藝術(shù),并開創(chuàng)了畫荔枝的新技巧。

人生,有許多事情難以意料。按理說,能作畫謀生就老老實實作畫謀生吧,千萬不能耍性子扮清高,可齊白石偏又生就一副倔犟脾氣和自由自在的性情。1902年,齊白石年屆不惑,卻功未成名未就,“北漂”的他在京城四處游逛時,作為一個底層藝人,他居然敢于婉拒給慈禧太后充當內(nèi)廷供奉的垂愛,兩手一甩,又開啟了四方游歷生活方式……

齊白石與欽州有緣,也就自然而然地與合浦有緣,因為欽北防是融為一體的。

據(jù)可查資料記載:齊白石至少有3次經(jīng)過北海境內(nèi)或在短暫的留宿后和游覽中留下一段軼聞史話。

1906年,設(shè)廉欽道,統(tǒng)廉州府、欽州、北海防城屬廉州府。史上慣稱欽北防,至今依然。

北海因北面涉海而得名。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fā)港、中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歷史上是云、貴、川、桂、湘、鄂等省與海外貿(mào)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合浦首當其沖。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南海絲路,合浦始發(fā)。兩千多年前,合浦就是漢代和東南亞諸國交易往來的始發(fā)港,是“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是我國南疆的繁華都會之一。紋飾精品的青銅器,最具濃厚地方特色的陶器等等,生動地展示了漢代合浦地區(qū)漢越文化走向融合和統(tǒng)一的歷程,而湖泊、瑪瑙、琉璃等大量珠飾品,則見證了北部灣與域外開展商貿(mào)、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

1907年春夏之交,齊白石從廣州啟程,走海路赴欽州,經(jīng)停北海,初來乍到的齊白石,看著眼前北海街道上的車水馬龍,人頭攢動,槳聲在浪聲中隱約,齊白石心生歡喜,流連忘返……

1909年,農(nóng)歷正月還沒過完,齊白石坐上輪渡趕往海南曾暫住北海沙脊老街附近的遂安客棧,這是齊白石真正“留足”北海并對北海的人文地理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北海,是一個歷史底蘊豐富且深厚的商埠。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北海被迫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其最大的特點是“建筑風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北海雖然偏居中國南部的北部灣,卻因成為對外通商口岸,船貨漸密,交易頻仍。北海關(guān)周近,西式建筑遍布,知名者凡大清郵政北海分局、太和醫(yī)局、永濟隆洋樓、廣連升酒坊等處,往西,又有街渡口、三皇廟、東安碼頭等,第一次來北海,齊白石就從骨子里喜歡北海,第一次次往來北海后,就愛上了北海。

齊白石初到北海時,因人生地不熟,加上隨身所帶盤纏不多,一時囊中羞澀甚是無聊。然而,齊白石畢竟是從社會底層走出來的藝術(shù)大師,又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中國傳統(tǒng)文人,生存能力特別堅韌。他作畫賣畫,勉強可以維持基本生活。

齊白石發(fā)自內(nèi)心世界對假、丑、惡的鞭撻,對真、善、美、和平的熱愛。走近齊白石,可以感受到他深邃的藝術(shù)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齊白石憑著深厚的書畫修養(yǎng)和一副平凡中透著與眾不同的自在模樣,順利“征服”了沙脊街沿街字畫店老板,代他售畫并大加宣揚他的畫作。很快,眾人皆奉其為大師,乃敬請上座,并紛紛慷慨資助。齊白石安頓下來,每日賣畫賺銀,餓了便與三五個相熟之人暢飲于宜仙樓酒家,偶爾還有閑情攜領(lǐng)美貌女子前往外沙島郊游,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沙脊街是北海有史可查的第一條街道,有“北海第一街”之稱。因街道外形呈魚脊隆起,而且交易貨物大多與魚貨相關(guān),便名之以沙脊街。北海海關(guān)大樓建好營運后,依托海關(guān)西洋“人氣爆棚”,外沙商埠、沙脊老街向兩邊慢慢擴張延長,到20世紀20年代之初,大小店鋪鱗次櫛比、人貨兩旺、喧囂嘈雜,沙脊街漸漸聲名在外。沙脊街街面店鋪一律南北走向,全為一層或兩層古式建筑,臨街立面墻柱為磚石澆注,其余全為木板結(jié)構(gòu),瓦檐伸出約有1米長短,遮陽避雨,商住兩用。宜仙樓(今海城區(qū)民建一巷60—62號)深藏在沙脊街老巷偏靜之處,建于1906年,樓房為典型的木樓瓦屋,有6個開間,門面屏風、窗扇棟梁均雕刻有花草魚蟲、梅蘭菊竹圖案,二樓陽臺外飄,具有濃郁的嶺南建筑特色,為昔年北海最著名的酒樓,有“北海第一酒樓”之稱。關(guān)于沙脊街往日繁華,在清末合浦詩人王傳縉寫的一首《北海雜詠》中可見一斑:“風景繁華異昔年,層樓疊閣聳云端。劇憐海角無多地,照水紅燈不夜天。”

第二次到北海,是齊白石第三次到欽州離去時的途中小駐。

1909年初夏,小駐幾日的齊白石戀戀不舍地告別了沙脊老街。此別后,齊白石自知再無機會登臨北海,因此,當他臨別北海時,因感念沙脊街店主盛情,隨即當?shù)刈鳟嬕环夺炄ぁ废噘?。此前幾天,齊白石還為廉州知府李莘夫題刻了“二千石”和“管領(lǐng)珠官”兩枚印章??梢?,齊白石是一位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人。

惜別北海,齊白石經(jīng)廣州、香港轉(zhuǎn)上海,返回湘潭老家,正式結(jié)束遠游生活,也就是結(jié)束他“五出五歸”的游歷。齊白石在老家修葺“寄萍堂”,與發(fā)妻陳君春開始8年的山居生活。隨著辛亥革命爆發(fā),末代清帝溥儀退位,袁世凱復(fù)辟登基……齊白石充耳不聞,一味潛心吟詩作畫,對八大山人、石濤花鳥畫多所取法,畫筆更見簡練,草蟲寫生多工致,間或以寫意出之,書法學金農(nóng),得其神髓??箲?zhàn)期間,齊白石已年過七旬,依然性烈如火,為反抗日寇及漢奸騷擾索畫,齊白石在寓所前貼出“畫不賣與官家”告白,以明其志。深得畫界和大眾稱頌。

新中國成立后,齊白石先后創(chuàng)作了《和平鴿》《和平勝利》《和平萬歲》系列作品,現(xiàn)代著名畫家李苦禪、李可染、陳大羽、張永年及新鳳霞等相繼成為他的得意門生。1953年1月7日,文化部授予齊白石杰出的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1957年5月15日,齊白石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

齊白石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蛟S,其創(chuàng)作素材的積累和靈感正是來自欽北防。

如今,在北海珠海路老街,矗立著一座“老街過客”的雕塑,以齊白石篆刻印石為造型,立面刻有他云游廣西時自畫像《白石草衣像》一幅和齊白石的木工雕花等,附有其幼年、青年、中年、老年階段藝術(shù)人生事略“宜仙樓上翻新曲,聲調(diào)隨他商變宮”,一塊碑刻《天涯亭過客》,不僅表達了齊白石當年云游廣西時的心境和人生履痕,也印證了齊白石與北海老街有著一段有情有義有藝術(shù)的歷史淵源。

北海,將永遠記住,很多年以前,有一位繪畫大師,曾經(jīng)三進三出北海并在此旅居,為北海人留下藝術(shù)美味,為北海,留下繪畫藝術(shù)的根脈,這位繪畫大師的名字叫齊白石。

作者簡介:

林堅毅,北海市鐵山港區(qū)營盤人,廣西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廣西欽州市文聯(lián)專職副主席兼作協(xié)副主席。研究齊白石在欽北防歷史30年,出版文學著作5部,發(fā)表作品2000多篇,有60多篇作品獲省、市級獎,先后被評為市級專業(yè)技術(shù)拔尖人才,德藝雙馨文學家稱號。

責任編輯/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