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現(xiàn)在大熊貓一臉萌萌噠,天天就知道啃竹子和睡大覺,走路都困難,日常出行基本靠滾,在古代它可是能上戰(zhàn)場咬人、愛啃鐵器的大力野獸,具有超強的戰(zhàn)斗力!
這是不是顛覆了你對國寶的認知?遠古戰(zhàn)獸是如何改變命運,收起鋒利的爪牙,靠賣萌為生呢?
遠古戰(zhàn)獸
在遠古時期,大熊貓作為戰(zhàn)獸,可沒少上戰(zhàn)場咬人,是戰(zhàn)力綜合榜上的第一名。
四千多年前的阪泉之戰(zhàn),黃帝和炎帝狠狠地干了一架。為了取勝,黃帝專門訓練了一支暴力值滿分的野獸部隊,大熊貓是隊伍里的得力干將,被評為模范打架標兵、干仗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并被光榮地寫進了《史記》里。
大熊貓的咬合力高達1298.7牛頓,排在它上面的則是獅子、老虎、棕熊和北極熊這種頂級掠食者。
野生的大熊貓跑起來能達到每小時50公里,而人類的最強男人——博爾特,他的最快速度也只有每小時45公里。
所以黃帝選大熊貓沖鋒陷陣,還是很有道理的。
對于大熊貓是猛獸這種說法,其實很早就有了。比如西漢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就在《上林賦》里說了,當時有個叫“上林苑”的動物園,在漢武帝專門養(yǎng)的40多種猛獸中,大熊貓憑借兇狠名列首位。
當時大熊貓不叫大熊貓,叫“貔貅”。在傳說中,它是喜歡偷吃年夜飯的巨型吃貨?!渡胶=洝访枋觥懊捅菩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豹或作虎?!薄妒裰袕V記》直接喊它“食鐵獸”。聯(lián)系到大熊貓的咬合力驚人,啃鐵倒也很正常。
根據(jù)《房縣志》里的記載,大熊貓非常喜歡半夜去村子里敲門,它也不傷人,就想討口吃的。畢竟是食鐵獸,人家胃口也刁,專門啃那些耙犁、鐮刀、斧頭什么的鐵質農用工具,可把老百姓給氣壞了。能上戰(zhàn)場咬人,還愛啃鐵器,沒想到大熊貓竟然是這樣的國寶。
大熊貓外交:萌即正義
一種兇悍的猛獸,為什么在今天以賣萌為生?
大熊貓早年真是樸實,上了戰(zhàn)場就賣力開干,打起架來跟戰(zhàn)狼似的,逐漸有了戰(zhàn)狼一樣的好名聲之后,它卻慢慢退居了二線,開始改當吉祥物。
因為大熊貓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外表一點都不嚇人,打架的時候,就沒有獅子老虎狗熊那樣的威懾力。
后來大熊貓又發(fā)現(xiàn),比起它的戰(zhàn)斗力,人類更喜歡自己的顏值。比如大禹治水成功后,老百姓就送他一套大熊貓的皮毛。
可能是大禹的“廣告效應”,對于大熊貓的喜愛越來越多,比如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她去世的時候,陪葬里也捎帶著大熊貓。
等到了西晉,大熊貓已經自覺地進化成吉祥物,變成了一條完整的網紅產業(yè)鏈了,都開始學會包裝營銷自己了。
兩晉時期,大熊貓被稱作“騶虞”,因為它不咬人也不傷害小動物,沒事兒就躺在那兒啃竹子,看著性格可好相處了,被人們當作和平友愛的象征。
粉絲團還專門為它造了個詞兒,叫“騶虞示和”,意思就是這將來要是哪一天打起來了,若一方舉起寫著“騶虞”二字的大旗,那就代表這邊想求和,這仗可不能繼續(xù)再打了,再打就不講江湖道義了。
大熊貓竟然能入藥
在史前時期,大熊貓就被三峽古人類當食物吃了,不少數(shù)十萬年前的山洞里都能發(fā)現(xiàn)大熊貓的遺骨,那上面還有人類用石頭、刀砸過的痕跡。
《回到三國》這部劇里面斗智斗勇,打打殺殺,那叫一個鬧騰,劇中男主角穿越回三國時期,還吃上了大熊貓肉,只不過那會兒不叫大熊貓,用的是“白羆”這個名字。
古代的大熊貓可不像今天享受著國寶級待遇,畢竟當時還沒有動物保護法,它們也不是瀕危物種,在食物匱乏的年代,人們吃大熊貓不是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事。
大熊貓在古代除了能吃,還能入藥。
事情要從白居易說起。白居易平時是個文藝青年,整日就愛待在家里寫寫詩,有段時間可能用腦過度,總感覺自己身上發(fā)冷,腦袋還昏昏沉沉的。朋友聽說白居易好像得了偏頭痛,就專門送了他一架畫著大熊貓圖樣的屏風,和他說“寢其皮辟瘟,圖其形辟邪”。那意思就是,你看這大熊貓身上有黑色又有白色,是不是和太極陰陽八卦盤似的?你讓它給你擋擋風,驅驅邪。
白居易把大熊貓屏風在屋子里擺正了,睡了兩晚上,結果還真就神清氣爽地痊愈了。在見識到大熊貓的“神力”之后,白居易佩服得五體投地,專門寫了首《貘屏贊》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貘”就是大熊貓的別稱。
此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大熊貓渾身都是寶,大熊貓皮,做睡墊能護腰保暖,做膏藥能祛濕驅瘟;大熊貓肉,吃了不僅能護膚,還能防治腫瘤疾病。
為什么這個曾經的吉祥物不是被吃掉就是被利用,難道人們就不能單純地欣賞它的可愛嗎?
大熊貓難道是被吃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別說,可能真的有關系,畢竟物以稀為貴嘛。其他的比如大熊貓繁殖能力低、棲息地被破壞等,也是促成國寶誕生的重要因素。
當然,能從兇猛的食鐵獸變成惹人憐愛的國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熊貓?zhí)蓯劾玻?/p>
(摘自微信公眾號“路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