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背景下“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建設路徑探究

2024-12-22 00:00:00羅媛
科技風 2024年35期

摘要: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背景下,針對師范專業(yè)教師教育課程“中外教育經典選讀”傳統(tǒng)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系列教學改革實踐,從更新教學理念、明確課程目標、精選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調整考核方式六個角度革新教學,實現該課程“育教育情懷”的宗旨和知識、能力、思維、品格的四維目標,促進師范生成長。

關鍵詞:一流本科課程;中外教育經典選讀;教育名著

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是教育部為提高本科教育質量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一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深化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程質量,從而提升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2019年印發(fā)的《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和指導意見?!爸型饨逃浀溥x讀”課程,部分高校也將該課程命名為“教育名著選讀”,該課程是師范教育專業(yè)教師教育類選修課程,一般在本科三年級開設。該課程主要選取中外教育家的教育經典作品進行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教育家的作品內容和思想。基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指導理念,針對《中外教育經典選讀》進行多維度的教學實踐與改革探究,以此促進師范專業(yè)學生的高質量發(fā)展。

一、傳統(tǒng)“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相對陳舊

“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課程內容涉及諸多教育經典作品、作品篇幅較長、部分作品晦澀難懂等客觀原因,導致大多教師為了跟進教學進度而采取“填鴨式”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教材內容為主,忽視學生需求的情況屢見不鮮。

(二)課程目標定位不清

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中,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定位課程的目標:首先,掌握教育經典中教育家的思想理念;其次,養(yǎng)成教育經典閱讀的能力和習慣;最后,形成教育專業(yè)思維。此課程目標主要從知識、能力、思維三個方面設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和合理性。但是,該課程目標有與其他教師教育類課程存在高度重合部分,沒有突出課程單獨設置的育人價值和意義,也沒有明確對應師范生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要求。

(三)教學內容繁難

“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內容繁難。首先,課程內容涉及古今中外大量的教育家經典作品,篇幅長短不一,時間跨度大,對作品的出版背景、歷史意義、內容分析有較大難度。其次,教育經典作品的閱讀難易程度不同,有如《理想國》這樣充滿哲學寓意的譯作,也有如《禮記·大學》這樣需要較強的古文閱讀功底的作品。這些因素會給任課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堂信息量的呈現等方面帶來困難。

(四)教學資源缺失

傳統(tǒng)的“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主要的教學資源就是教材,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參考資料不足,教育經典作品原本資料缺失,學生無法進行原本全本閱讀,無法了解作品全貌;(2)多媒體、信息化教學資源缺失,沒有生動活化的現代教學資源;(3)以教師、教材為主的課堂,教學實踐性、生成性教學資源不多。

(五)教學方法相對傳統(tǒng)

因為課程內容繁難、教學班級容量較大、教師教學能力等原因,任課教師大多采取傳統(tǒng)的講授法進行“滿堂灌”式的教學。學生參與課堂的主要形式是被動地聽講和回應教師提問,課堂氣氛較為沉悶,缺乏生動性。課堂教學效果較難達成,學生存在“聽了就忘”的情況。

(六)考核形式不夠合理

傳統(tǒng)“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主要采取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的形式,其中過程性考核占比30%,主要包括課堂表現和作業(yè),終結性考核占比70%,一般是撰寫論文。在一門需要評價學生教育思想習得、閱讀能力獲得、教育專業(yè)思維形成的考核中,過程性考核占比不高,而終結性考核占決定性優(yōu)勢。課程考核占比不合理,考核內容比較單一的情況,會引導學生形成只重視期末考核,難以發(fā)揮考核評價的發(fā)展性作用。

二、基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實踐

(一)更新教學理念

“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基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嘗試轉變傳統(tǒng)觀念,更新課程教學理念。

1.課程思政理念先行,立德樹人核心導向

課程思政理念強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傳遞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課程教學以立德樹人作為核心導向,旨在通過本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爸型饨逃浀溥x讀”課程內容涉及古今中外教育家觀點,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三個類別,總結課程思政建設點,把育人目標與知識目標有機融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2.堅持學生發(fā)展中心,強化成果產出導向

教育的本質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意味著教育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強化成果產出導向的理念,強調教育成果的實用性和社會價值,這種導向促使教育更加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不僅需要獲得教育經典中的知識,還需要有相關的閱讀能力、教育思維、教育品格等方面的創(chuàng)造與呈現。

3.推進教學持續(xù)優(yōu)化,提高課程兩性一度

教學持續(xù)優(yōu)化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這些要求教師基于時代要求、社會需求、學生發(fā)展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在環(huán)境。提高課程的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是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明確課程目標

基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指導建議,對照師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突出課程的育人情懷價值,“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明確了“圍繞一個宗旨,四個目標聚合”的課程教學目標。

1.一個宗旨——“育教育情懷”

在課程教學中,基于師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教育情懷的要求,引領學生閱讀教育名著,以中外教育家精神激勵師范生立從教志向“育教育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愿意從教,認同教師工作的專業(yè)性和價值,具有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能夠尊重學生人格,有愛心、責任心,做好學生引路人的情懷。

2.四個目標——知識、能力、思維、品格

從知識、能力、思維、品格四個目標方向聚焦:知識目標,學習教育名著知識,拓寬教育視野;能力目標,開展教育專業(yè)閱讀,培養(yǎng)學術寫作能力;思維目標,以教育學視角分析問題,形成比較思維和審辨思維;品格目標,體會教育家情懷,樹立傳統(tǒng)教育文化的自信和服務教育的志向。

(三)精選教學內容

針對課程教學內容繁多、難易不一的問題,本課程選取具有時代性、思想性、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教育名著,挖掘思政元素形成思政主題,按照難度逐步遞進,呈現有挑戰(zhàn)度的“三階文本”課程教學內容結構體系。

初階文本——文本解讀,此部分主要選擇中國教育名篇,如“扎根鄉(xiāng)村,服務大眾——《陶行知文集》”等選篇,篇幅不長,師范專業(yè)學生較為熟悉,以解讀文本內容為主,旨在結合時代背景感受教育家奉獻教育精神和師德規(guī)范。

進階文本——結構閱讀,選擇外國教育經典作品,在整體把握作品框架的基礎上再進行名篇節(jié)選閱讀,如“認識自我,探究真理——《理想國》”等選篇,引導學生感受外國學術著作的論述特點,建立教育學分析框架,突出挑戰(zhàn)度。

高階文本——主題研讀,主要選擇“全球視野看教育,扎根中國辦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系列報告”的篇章內容,聚焦當代國際教育改革趨勢,關注教育熱點,學會用前沿理念創(chuàng)新性分析教育現象和問題,具有前沿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

(四)整合教學資源

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建設了線上線下一體、課內課外結合、多維度的豐富課程資源。

1.精選教科書資源

本課程教材為肖朗教授主編的《中外教育經典選讀》(第2版),按照“三階文本”要求精選《論語》《理想國》等中外教育經典作品篇章展開介紹,教材中的二維碼識別模塊可以幫助學生閱讀教育經典作品的相關研究論文。

2.構建線上資源庫

通過推送中國大學MOOC相關課程內容,輔助學生開展課外學習。此外,任課教師還通過課堂派、學習通等自建課程平臺,整理系統(tǒng)的、完整的教育經典作品原本電子資源和學習資料,讓學有余力者深入探究。

3.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生資源

加強生生互動,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生成,由學生制作教育經典作品“好書推薦”手抄報、微視頻、人物劇視頻等。通過搭建微信公眾號,組織“中外教育經典微視頻展演大賽”,為學生提供展示和競賽的平臺,以此提升全體學生學習經典作品的參與度、成就感。

4.挖掘鄉(xiāng)土文化資源

在課程教學中,基于本土教育家生活軌跡和教育經歷,挖掘鄉(xiāng)土教育文化資源,結合學生鄉(xiāng)土文化經歷、教育環(huán)境等創(chuàng)生教育家文化資源,形成對教育家及作品的生活化、社會化認知,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更有體驗感、參與感。

(五)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基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理念,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做到“讓學生忙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1.多種教學法靈活搭配運用

教師基于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在靈活使用講授法、問答法、讀書指導法、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法組合,輔以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形成了個性化、生成化的教S1YquWOz42SRjCrX4W0LpYnuIXyt8V9zteicEC4btW0=學形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合作學習。

2.課前、課中、課后融通生成式教學

課前,通過線上平臺發(fā)布學習任務、提供視頻資源,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基礎內容,基本達成知識目標。課上,設置“讀寫結合、學演展示、人文一體”的個性化、生成式教學,借助信息化手段展示教育家生活時代背景,呈現人文一體兩面,激發(fā)學習興趣、引起心靈共鳴。課后,利用課堂派、學習通等線上平臺,以作品展示、問題討論等形式延伸學習成果。針對文本難度,從學術閱讀到小組討論再到學術寫作,培養(yǎng)溝通合作能力和教育思維能力,促進信息輸入向思想輸出轉化。

(六)調整考核方式

課程成績評定注重發(fā)揮教學評價的發(fā)展功能,針對傳統(tǒng)考核形式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占比不合理、考核評價形式單一的問題,基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科學評價的指導意見,調整考核方式。

調整不同考核形式占比,過程性評價由原來的30%調整為50%,主要采取課堂表現課堂匯報、手抄報制作、微視頻比賽展演、情景劇展演、線上資料學習等多元方式進行考核,突出“成果產出,作品生成”導向,考查學生學習經典文本、思考教育觀點、制作教育作品、體悟教育情懷的情況。期末成績從原來的70%調整為50%,通過論文考查學生對教育經典作品思想內涵的理解程度以及教育學視角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綜合考核,以此實現學生在本課程的“學思行悟一體結合”。

三、一流本科課程“中外教育經典選讀”的建設反思

(一)思政引領,情懷育人

“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是一門思想性、教育性極強的教師教育課程,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文化思想,從課題制定、內容選擇、方法選擇等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將“育教育情懷”貫穿始終。教師通過教學、研究、反思,體悟經典中教育家的情懷,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做到學習、反思、操作、感悟結合,以中外教育家精神激勵學生立從教志向、學為師本領、育教育情懷。

(二)把握前沿,文本育人

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過程中,“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嘗試古今融通,經典今用,緊跟時代前沿,把教育經典體現的永恒價值遷移到當代教學改革中,解決課程內容與時代生活脫節(jié)的問題。課程資源方面,通過構建線上線下、多維立體的資源體系,充分利用線上慕課資源和線下社會實踐基地資源,把課程學習貫通于學生生活全過程。

(三)活化課堂,多維育人

在課程教學實踐和考核評價中,積極嘗試凸顯學生中心,依據學生的學習風格,采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角色扮演法、微課制作等方式。同時,注重成果產出,給予學生表達和展示的時間與空間,活化課堂讓學生忙起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多維能力的提升。

(四)合作教研,協(xié)同育人

課程組在教學過程中強化教研團隊建設,持續(xù)開展集體備課、磨課、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參與賽課活動,以賽促教,創(chuàng)新教學;聯合團隊內外、中小學一線教師開展教研/讀書沙龍,提升文本閱讀能力與分享能力;總結教育實踐理論與教學模式,發(fā)表相關論文,申報高級別教改和科研課題。以教師團隊的“教學研結合——教師悟情懷”引領學生的“學思行悟結合——學生感情懷”,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發(fā)展。

(五)推廣交流,效果育人

“中外教育經典選讀”課程教學,涉及世界級的教育經典名著,這些作品的優(yōu)秀理念和文化應該為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谝涣鞅究普n程“兩性一度”建設意見,在課程改革中通過深化研習,提供展示平臺等教學實踐,推進教學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產出,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能力,融合多項學科項目實踐,制作微課、微視頻等信息化載體,推廣經典作品,擴大受眾群體,實現效果育人。

結語

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要素,課程的質量直接影響人才的質量?!爸型饨逃浀溥x讀”課程“以‘育教育情懷’為宗旨,養(yǎng)成師范生知識、能力、思維、品格四維目標”,是師范生教師教育類重要課程,而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團隊基于指導意見,堅持立德樹人、思政育人的理念。在改革過程中結合課程、學生、社會和時代的需要,提升課程的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從課程理念與目標、教學內容與資源、教學手段與方法等各方面積極改革,突出學生中心與成果導向,讓教育經典作品發(fā)揮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EB/OL].[201910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劉杰,王若涵.人文地理學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J].菏澤學院學報,2024(4):125128.

[3]丁玲.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名著選讀課程的路徑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2(3):848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4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鄉(xiāng)土文化融入小學教育專業(yè)教師教育課程的研究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4JGA393);廣西科技師范學院2023年度校級本科教學改革工程“讀—思—習—創(chuàng)”進階模式引領定向師范生閱讀素養(yǎng)提升的實踐——以中外教育名著選讀課程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GKSYGB03)

作者簡介:羅媛(1991—),女,苗族,廣西柳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師教育。

耒阳市| 循化| 遂平县| 彝良县| 蕲春县| 宁化县| 元氏县| 苍溪县| 怀仁县| 阳信县| 万山特区| 卫辉市| 瑞丽市| 手游| 大石桥市| 淮阳县| 保靖县| 延安市| 耿马| 青冈县| 德州市| 公安县| 宜兴市| 湾仔区| 房山区| 和龙市| 辽宁省| 曲松县| 扬中市| 西乌| 兖州市| 昔阳县| 双峰县| 墨江| 宁都县| 区。| 和平区| 开封市| 璧山县| 绿春县| 广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