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環(huán)太平洋2024”多國聯(lián)合演習似乎并沒有如五角大樓期盼的那樣引起外界的太多關注,倒是演習中“不經意”透露的一款“超遠程武器”最近成了軍事圈關注的熱門話題。美國“動力”網站7月3日稱,參加演習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搭載的“超級大黃蜂”戰(zhàn)斗機機翼下掛載了一枚異常粗大的陌生導彈(見圖),從其彈體編號和外形判斷,它應該是“標準-6”艦載防空導彈的空射版本,堪稱美國海軍有史以來射程最遠的空對空導彈,主要獵殺預警機、加油機等高價值目標。
參加演習的多架“超級大黃蜂”戰(zhàn)斗機都攜帶這種導彈,它的彈體上印著的編號是NAIM-174B,表明其具體型號是AIM-174B空對空導彈。該導彈是以美國海軍艦載的“標準-6”防空導彈為基礎改進而來,后者的射程超過350公里,主要用于攔截遠程空中目標以及飛行末段的彈道導彈,理論上還具備攔截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盡管AIM-174B空對空導彈為了由艦載機掛載而取消了助推器,但從高空高速戰(zhàn)斗機從空中發(fā)射的特點,可能使它的射程更遠。
“標準-6”導彈也可以用于打擊地面或水上目標,因此AIM-174B導彈或許也繼承了這種特性,由于它的飛行速度非???,使得對手的防御面臨巨大挑戰(zhàn),可以用來對付防御嚴密的目標。
盡管美媒吹得很厲害,其實AIM-174B導彈不過是美國海軍無可奈何之下的應急之舉而已。因為作為其設計原型的“標準-6”艦載防空導彈的體積和重量都相當驚人,重達1.5噸,全長達6.6米。美國專家的相關估算認為,即便AIM-174B導彈拆掉了助推器部分,將長度縮短了兩米,重量也降為600-800公斤,但仍遠遠超過已知的其他遠程空對空導彈。然而面對中國和俄羅斯都在相繼推出新一代射程超過300公里超遠程空對空導彈的現(xiàn)實,美軍對標的AIM-260遠程空對空導彈卻研制進展緩慢,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迫使美國海軍不得不采用“趕鴨子上架”的湊合辦法讓“標準-6”導彈上天。
(據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