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引路】
草是卑微的,平凡的。與高聳的大樹相比,草是如此微??;與姹紫嫣紅的鮮花作伴,草是那樣平淡。所以,草常常被人看不起,人們在提起所鄙視的事物時,總要加上一個“草”字:草民、草根、草莽、草芥……
然而,魯迅卻熱愛草,謳歌草。他在百草園長大,在野草叢中歌唱,最后又歸于碧綠的青草。
我常常冥想幼年的魯迅在百草園時的情景。我注意到,魯迅從幼年起,眼睛就是向下看的,他不是向上眺望巍峨的大樹,而是向下觀察荒園中的野草,琢磨草間的油蛉、蟋蟀,斷磚下的蜈蚣、斑蝥和忽然從草間直躥向云霄的叫天子。他在野草叢中長大,感到了無限趣味。
“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xiāng)?!碑斍嗄牯斞噶魧W東瀛,醞釀中國人的精神革命時,他懷念的也是故鄉(xiāng)浙東“沿海十八村”的草。而在他登上“五四”文壇,揮舞起如椽大筆勾畫歷史波瀾時,他所刻畫的仍然是被壓在沉重的巨石下痛苦掙扎、呻吟的草民——孔乙己、阿Q、祥林嫂……
魯迅悲天憫人的情懷,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去為民請命;堅韌不屈的硬骨頭精神,激勵著一群又一群的戰(zhàn)士反抗黑暗……
在結(jié)集《野草》時,他終于給野草賦予了評語:“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p>
他愛他的野草,為它大笑,為它歌唱。最后,自己也化作了青蔥的野草。
每到10月他的忌日,人們都要在他的墓前祭拜。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里,我每當看到他墓邊的青草,都要想起帕斯卡的名言:“人是能夠思想的葦草?!?/p>
是的。不必把魯迅夸大為樹,他不會接受這種夸大。他自喻為草,說自己吃的也是草,而擠出的卻是濃濃的牛奶。用草來形容他是再恰當不過了。魯迅就是一棵草,一棵能夠比常人深刻思想的野草。
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魯迅的全部價值也在于思想。他是為草民而思,為像小草一樣卑微的阿Q而思,為像阿Q那樣處于被壓迫地位的人民而思,為了中國人能夠擺脫奴性、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思。他作為“精神界之戰(zhàn)士”,對中華民族“哀其不幸,痛其不爭”,為民族的復興、國民性的改造苦苦奮斗了一生。
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偉大??!思想又由于它的缺點是何等地卑賤?。◆斞甘莻ゴ蟮?,他又是有缺點的。對此,他從未隱諱過,他坦然說過:“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北M管有些人抓住魯迅的一些缺點,拼命詆毀他,但是魯迅思想和精神的價值卻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草死命。而草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認識自己可悲。一棵樹并不認識自己可悲,總認為自己多么偉大,可以永存。一朵花也難于認識自己可悲,總認為自己多么美麗,可以永生。草,卻知道自己的卑微,明白自己是要死亡的。魯迅總說自己不過是進化鏈子上的“中間物”,他像野草一樣等著地下的火燒。然而只要春風吹過的地方,到處又是青青的野草。
我愿做一棵小草,在魯迅的野草叢中自知自覺,自生自滅……
(來源:《人民日報》)
技法借鑒:
這是一篇以小草為贊美和詠嘆對象的佳作,亦是一篇感念魯迅先生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的佳作。“為草民而思”,實則是“為了中國人能夠擺脫奴性、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思”,這是“精神界之戰(zhàn)士”才有的思想境界;愿意化作“青蔥的野草”,其實就是不自傲、肯付出、有活力,這是偉人才具備的高尚人格。
文章以訴心愿表決心的形式來結(jié)尾,既是在表明心志,更是情不自已,雖然直白樸實,卻語義雙關(guān)、含義雋永,十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