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讀
在歲月長河中,節(jié)日就如同一顆璀璨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今天,讓我們一起在文學(xué)的世界里,共同感受節(jié)日的歡樂氛圍,領(lǐng)略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如果沒有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的燈,就像一出戲沒有了名角亮相出彩兒的壓軸戲一樣,春節(jié)是無法落幕的。真的像一出大戲落幕了,滿場掌聲響起來了,滿場觀眾站起來了,滿場燈光一下子亮起來了。那種燈火通明的感覺,就像天光璀璨,就像天光獵獵,就像天光浩蕩。
我小時候,北京城燈節(jié)最熱鬧的地方,早已經(jīng)從燈市口轉(zhuǎn)移到前門,燈火最為燦爛的,要數(shù)廊房頭條、大柵欄、西河沿和西打磨廠這幾條街。
去廊房頭條買燈籠,大多是買賣人家,個人去,得是有錢的主兒。我們大院里的孩子,只是用彩紙(好一點兒的用電光紙,差一點兒的用糊窗戶的高粱紙),自己糊個簡單的燈籠,在里面插上支紅蠟燭,拎著它滿院子滿街地跑,照樣一個樂和,那是我們孩子的燈節(jié)。
有時候,我們也到前門看燈去,穿過廊房頭條,我們主要是到大柵欄看燈。那時候,那么多燈,只知道看熱鬧,叫不出它們的名字,認識的,只有一種叫做“氣死風”的燈籠,一種是走馬燈,覺得這兩種燈已經(jīng)很高級了。
“氣死風”,只是一種簡單的圓形或橢圓形提燈。說它“氣死風”,是說你提著它怎么跑,風也吹不滅,不過是夸張而已。這種紙做的燈籠,跑不了多久,只要風稍微一大,里面的蠟燭一歪,燈籠就著了。
走馬燈,見過我們大院里有錢人家的孩子買過玩兒。那種燈里面有一柄紙傘,用鐵絲綁著,可以轉(zhuǎn)動,蠟燭點燃后,造成冷熱空氣流動,燈籠便不由自主地轉(zhuǎn)動不停,顯然比我們糊的燈籠要強很多。
大柵欄里老店鋪門前掛著的可不是走馬燈,更不會有“氣死風”,也不是如今只是千篇一律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很多是富麗堂皇的宮燈,也有用細絹為面、以鐵絲線掐制成為骨架的精致花燈,還有火寶塔那樣巨型的彩燈。得佩服中國人的智慧,簡單的一盞盞燈,在我們的手里,可以變化萬千,展現(xiàn)著豐富無窮的想象。讀《京都風俗志》中,里面有這樣對燈節(jié)燈的記載:“其燈有大小、高矮、長短、方圓等式,有紗紙、琉璃、羊角、西洋之別,其繪人物,則列國、三國、西游、封神、水滸、志異等圖,花卉則蘭、菊、梅、桂、萱、竹、牡丹,禽獸則鸞、鳳、龍、虎以至馬、牛、貓、犬與魚、蝦、蟲、蟻等圖,無不顏色鮮美,妙態(tài)傳真,品目殊多。”
繽紛的燈光幻影里,有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包括審美、性情、志趣、避災(zāi)納福的祈愿與民俗諸多方面,眾多的燈匯聚一起,就是一個小百科全書呢。
(選自“中國作家網(wǎng)”,有刪節(jié))
思考練習
1.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一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真的像一出大戲落幕了,滿場掌聲響起來了,滿場觀眾站起來了,滿場燈光一下子亮起來了。
答: ————————————————————————————————
2.第七段引用《京都風俗志》中對燈節(jié)燈的記載,有什么作用?
答:" " " ————————————————————————
3.全文表達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