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玉具劍相關問題研究

2025-03-27 00:00:00王越
東方收藏 2025年1期

摘要:玉具劍是中國古代玉器發(fā)展史上的一種特殊器型,與當時社會的思想意識、文化藝術、禮制和武器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其造型、紋飾、使用功能等都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和研究價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文獻資料,對玉具劍各組成部分的定名、產生與消亡、使用方法及使用制度、地域特征進行研究。玉具劍出現(xiàn)于東周時期,魏晉南北朝以后逐漸消亡。形制上,經歷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功能上,魏晉南北朝以后逐漸失去實用價值,僅具裝飾作用。此外,玉具劍的使用者都具有較高的社會等級。

關鍵詞:劍;玉劍飾;玉具劍;玉劍璏

所謂玉具劍,是指用玉料制作的附屬物嵌綴于劍和鞘的一種劍[1],用精美的玉器裝飾在劍上的就是玉劍飾。西漢劉向《說苑·反質篇》載:“經侯往適魏太子,左帶羽玉具劍,右?guī)Лh(huán)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坐有頃,太子不視也,又不問也。經侯曰:‘魏國亦有寶乎?’太子曰:‘有?!浐钤唬骸鋵毢稳??’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上戴。此魏之寶也?!浐钤唬骸崴鶈栒?,非是之謂也。乃問其器而已?!釉唬骸?。徒師沼治魏而市無豫賈,郄辛治陽而道不拾遺,芒卯在朝而四鄰賢士無不相因而見。此三大夫乃魏國之大寶?!谑墙浐钅徊粦?,左解玉具,右解環(huán)佩,委之坐,愆然而起,默然不謝,趨而出,上車驅去?!盵2]由該記載可知,在戰(zhàn)國時期已出現(xiàn)玉具劍。一般認為,玉具劍至少可上溯至西周晚期,嚴格意義上的玉具劍出現(xiàn)于東周時期[3]。夏鼐先生認為,集四種主要玉劍飾于一身而稱玉具劍的,似乎始于漢代[4],從現(xiàn)有出土發(fā)掘資料來看的確如此。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是玉具劍的繁榮期,自魏晉南北朝之后開始衰落。唐以后已很少見,只是到明代才有一些仿制品和偽品出現(xiàn)[5]。本文對玉劍飾各部分的定名、玉具劍的產生與消亡、玉具劍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特征、玉具劍的地域特征進行研究,不妥之處,敬希指正。

一、玉具劍出土概況

玉具劍在春秋末期至魏晉南北朝的墓葬中都有出土,相關發(fā)掘報告最早見于民國時期日本考古學界在朝鮮樂浪郡發(fā)現(xiàn)的漢墓的介紹文章[6]。新中國成立以來,有較多的出土資料。從時代上看,主要集中在春秋戰(zhàn)國、兩漢時期的墓葬,尤以漢代墓葬居多,魏晉南北朝時便少有發(fā)現(xiàn);從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廣東、湖南、江蘇、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湖北、陜西、安徽、四川、浙江、云南、江西等省份,遼寧、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區(qū)偶有發(fā)現(xiàn)。

二、玉具劍研究回顧

對玉具劍名稱和所飾部位的考釋,宋代之后特別是明清兩代的有關著錄已有述及和探討[7]。目前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是玉具劍各部位玉飾的定名問題[8],對最上端的“首”和最下端的“珌”已基本達成共識,只有劍柄與劍身結合處的飾件與劍鞘上的扣帶還存在歧義,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關于玉具劍定名的主要文章有周南泉的《玉具劍飾物考釋》[9]、孫機的《玉具劍與璏式佩劍法》[10]、高志喜的《談談劍飾名稱問題》[11]、鄧淑萍的《玉劍飾》[12]、那志良的《劍上的玉飾》[13]。在郭寶鈞的《古玉新詮》[14]、尤仁德的《古代玉器通論》[15]中對玉劍飾的命名也有提及。

周南泉先生認為,劍柄前端的飾件為玉璏,劍鞘上的扣帶為玉璲。孫機先生進行考證,將劍鞘末端的飾件命名為摽或作標、鏢。高志喜先生認為,漢代稱為“玉具劍”,晉代稱為“玉頭劍”,各家所定劍飾名稱似有待商榷。臺灣學者鄧淑萍先生將四部分玉劍飾定名為“首、琫、璏、珌”,那志良先生命名為“首、琫、璏、珌”。郭寶鈞先生稱劍首為“標首”。尤仁德先生認為,之所以產生上述定名分歧,是因為太囿限于文獻的稱謂,而少從古文字學的角度進行考定。

玉具劍各部件名稱的確定,在文獻有據的前提下,也要參照古文字學的角度考定,還要顧及約定俗成[16]。而對玉具劍的研究目前尚欠深度,特別是其使用規(guī)格、造型藝術、工藝特征以及魏晉之后幾乎沒有實用價值的形制產生的原因等問題,值得進行深入探討[17]。

三、玉劍飾定名

根據上文可知,最上端的玉劍飾命名為“首”、最下端的玉劍飾命名為“珌”,在學術界已經基本達成共識。下面主要討論劍柄下端與劍身相連處的飾件以及劍鞘上的帶扣這兩處玉劍飾的名稱。

劍柄下端與劍身相連處的飾件,筆者認為應命名為“琫”。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依據文獻資料。1981年版《辭源》載:“刀、劍鞘口處的玉飾叫琫。”《毛詩詁訓傳》述及玉具劍飾物時稱:“琫,上飾;珌,下飾?!薄墩f文解字》玉部稱:“琫,佩刀上飾也。天子以玉,諸侯以金?!倍巫ⅲ骸爸^一刀之上,非一鞘之上也。凡劍以手持為上?!蓖ㄟ^這些文獻可以認定,“琫”是玉具劍且是劍柄上的飾物。漢代中后期之后,佩劍與佩刀并行,故文獻中的刀可理解為短柄兵器的代表,而劍也是其中的一種。第二,依據古文字學考定?!艾e”從“奉”聲,西周金文“奉”像雙手捧草木形。奉之言捧。從出土的玉劍琫也可發(fā)現(xiàn),“琫”就像雙手向上捧,托住劍柄。

劍鞘上的帶扣,筆者認為應當命名為“璏”。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依據文獻資料。《說文解字》:“璏,劍鼻玉飾也。”《漢雋》:“璏,劍鼻也。古人用以飾劍?!彼?,“璏”是玉具劍上的飾物。但是,從“劍鼻”看,不應該為最上部或最下部的玉飾。因此,可能是劍鞘上的飾物或劍柄與劍身相連處的飾件。第二,從其用途上考慮。“璏”字從“彘”,字典中解釋“彘”有穿過之義。從考古發(fā)掘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劍鞘上的飾物有一個長方形穿孔,當為穿繩之用,然后將佩劍系在腰間的掛鉤上。綜合以上兩點,筆者認為劍鞘上的帶扣應命名為“璏”。

四、玉具劍產生與消亡

玉劍飾作為一種劍上裝飾,有其產生與消亡的過程,從春秋末期產生到南北朝以后逐漸消失。

古代的兵器有作實用的,也有作儀仗用的。實用功能主要求它的鋒利,儀仗或裝飾用的只求好看[18],所以作為主要兵器之一的劍也不例外。古人佩劍可分為兩種:一是在戰(zhàn)場上使用或防身;二是參加某些重要的禮儀活動。身份較高之人為了顯示其尊貴的地位,就會在佩劍上進行裝飾,添加飾件,玉劍飾就是其中的一類。

“劍作為武器開始受到重視,應該是西周以后的事。在戰(zhàn)國時期,隨著車戰(zhàn)的衰落和步兵的興起,劍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19]據筆者了解,目前出土最早的玉具劍年代為西周晚期,但只是廣義上的玉劍飾,嚴格意義上的玉具劍還是出現(xiàn)在東周時期?!皯?zhàn)國時期,劍是戰(zhàn)爭中實用的主要短柄兵器種?!盵20]筆者在查找資料時也注意到,在戰(zhàn)國時期墓葬中銅劍或鐵劍作為短柄兵器出土較多?!妒酚洝ぬK秦列傳》載:“被堅甲,跖勁弩,帶利劍。”這說明秦漢之際,劍還非常流行。故隨著劍的興起,玉具劍也伴隨其出現(xiàn)和流行。

劍璏在春秋之后數量明顯增加,在玉劍飾中所占比例也明顯呈上升趨勢,尤其到兩漢時期,成為玉具劍中的主要飾件,且單出劍璏的墓葬較多,說明玉具劍的實用性在不斷提高。東漢時,劍璏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其他三部位的飾件。由于古代流行佩劍,劍鞘上的帶扣是必不可少的飾件。到東漢時期,劍璏還具有實用價值,其他三部位的實用價值從出土數量上來看已明顯降低。

兩漢前期,正當鐵劍盛行之時,新型短兵器“環(huán)首刀”出現(xiàn)了[21]。環(huán)首刀的出現(xiàn)應與漢代騎兵的興起有關,也就是說它逐步適應騎兵這種主要的作戰(zhàn)方法,對劍的地位造成沖擊?!稘h書》記載李廣“引刀自剄”、蘇武“引佩刀自刺”等,軍中將領常佩刀。在西漢中后期墓葬中,既出現(xiàn)大量鐵劍,也有相當多的環(huán)首刀,說明此時劍和刀并重,且佩刀日益受到重視。兩漢之交,劍的數量忽然變少。鐘少異先生認為:“東漢時期,環(huán)首刀進一步興盛,劍則明顯趨于衰落?!盵22]楊泓先生認為:“適于劈砍的環(huán)柄長刀,逐漸地從戰(zhàn)場上把長劍排擠開去,成為軍隊中大量裝備的短柄武器。這一變化到東漢末年已接近尾聲,西漢初年軍隊中大量裝備的劍和盾,這時已為刀和盾所取代;到了三國時期,軍隊中大量裝備的實戰(zhàn)用短柄武器,就只有刀了;南北朝時期,一般步兵的標準裝備,就是環(huán)柄的刀和長楯;南北朝以后,鋼刀一直是主要的步兵和騎兵武器。”[23]

作戰(zhàn)兵器的變化也必然影響到佩帶兵器,所以作為劍的主要功能之一的實用性開始逐步減小?!皬臇|漢以后,寶劍在戰(zhàn)場上失去它的光輝后,它的功能就只有以下兩項:(其中之)一是佩帶,但是春秋時期直到西漢,佩劍和使用戰(zhàn)武器分不開的平時佩帶、戰(zhàn)時迎敵,這時則僅僅剩下在輿服制度中作為佩飾的功能?!盵24]《晉書·輿服志》載:“漢制,自天子至于百官,無不佩劍,其后惟朝帶劍”,說明東漢的劍逐漸趨向于裝飾。在隋代規(guī)定的輿服制度中,繼續(xù)保留劍和玉佩,按官員各異:“一品,玉具劍,佩山玄玉……”就這樣,玉具劍只有華美的外形而不再具有實用價值。

五、玉具劍使用方法及使用制度

(一)使用方法

玉劍飾除起美化裝飾的作用外,也有其一定的實用性。玉劍首,用劍時為防止劍從手中滑出,起到擋手的作用;玉劍琫,在實戰(zhàn)中防止對方的武器直接砍砸在握劍柄的手上;玉劍珌是防止劍鞘末端長期使用受到磨損;玉劍璏是佩劍時通過孔道結扎的繩索掛于腰間上使用。

《漢書·匈奴傳》:“單于正月朝天子甘泉宮……賜以冠帶衣裳、黃金璽戾綬、玉具劍?!薄稘h書·王莽傳》:“后莽疾,休侯之,莽緣恩意,進其玉具寶劍,欲以為好。休不肯受?!薄逗鬂h書·馮異傳》:“賜以乘輿七尺具劍?!薄逗鬂h書·馮魴傳附馮石》:“為安帝所寵。帝嘗幸其府,留飲十許日,賜駁犀具劍、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玉具劍不僅是貴族身份的象征,還是珍貴的饋贈禮品。

(二)使用制度

出土玉具劍墓葬的墓主可分為以下幾類:

1.貴族。東周時期以各國貴族為主,如晉國貴族、吳國王族、晉國正卿、越國貴族、趙國貴族等;兩漢時期以諸侯和諸侯王為主,如楚王、齊王、中山王、梁孝王、濟北王、昌邑王、南曲煬侯、廣陵侯、零陵郡貴族、南越國統(tǒng)治階級等;魏晉南北朝有建昌侯、北燕貴族等。2.高級官吏。兩漢時期:包括楚王近臣、級別較高的官吏等。3.武官。兩漢時期:包括擁有戰(zhàn)功且身居高位的武官、廣陵國中級武官、中尉、雁門太守、軍隊中高級官吏、右尉等;魏晉南北朝:西晉鎮(zhèn)西將軍等。4.地主或中低級官吏。如世家大族、中小地主、縣令或中下級官吏等。

春秋晚期至戰(zhàn)國早中期,玉具劍的使用只限于貴族和正卿,玉具劍具有嚴格的使用制度。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早中期,一方面貴族使用玉具劍的數量增多,另一方面軍官、中下級官吏或地主開始使用,說明對玉具劍的使用限制放寬,也可能發(fā)生僭越行為。西漢中期至東漢,貴族使用玉具劍的數量明顯減少,這和其實用性降低有關;地主或中下級官吏使用滑石作為替代品,僭越現(xiàn)象增多。魏晉南北朝,大多數情況下只有貴族才使用,這與其當時參加禮儀活動有關,實用性已大大降低。

春秋晚期至戰(zhàn)國中晚期,劍首和劍琫成為重要的玉劍飾。西漢晚期后,劍璏地位上升,成為最重要的玉劍飾。

六、玉具劍地域特征

春秋時期主要有陜西、江蘇、浙江、江西等,戰(zhàn)國時期主要有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西漢時期主要有江蘇、湖南、陜西、河南等,東漢時期主要有山東、湖南、河南、河北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有江蘇等。

春秋時期,山西、湖南出土較多的玉具劍,尤其是太原晉國趙卿墓出土的玉具劍,不僅數量多,而且制作精美。當時的吳王夫差劍、越王勾踐劍等精美的名劍,又都不裝玉具。因此,玉具劍是在中原地區(qū)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26]。歷經戰(zhàn)國的發(fā)展,兩漢達到鼎盛,在當時較為偏遠的地區(qū)如四川、貴州、青海、遼寧等都有玉具劍出土。不僅如此,玉具劍由于種種原因傳到周邊少數民族地區(qū),如匈奴等少數民族的貴族階級也使用玉具劍。

在兩漢時期,以江蘇(主要是徐州地區(qū))、湖南、山東、河南、陜西出土的玉具劍為多,且墓主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有的為諸侯,甚至到達諸侯王級別,所以玉具劍主要出土在當時的統(tǒng)治中心及重要的統(tǒng)治區(qū)域,如徐州地區(qū)的楚王、山東地區(qū)的濟北王、河南地區(qū)的梁王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具劍主要出土于江蘇、湖南、湖北,當時南方政權還保留使用玉具劍的制度,而北方地區(qū)少有出土。

參考文獻:

[1][5][6][7][9]周南泉.玉具劍飾物考釋[J].考古與文物,1982(06):73-83.

[2][漢]劉向.四部叢刊初編·說苑:第二十卷·反質篇[M] . 上海:上海書店印,1989:4.

[3][8]張明華.古代玉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41.

[4]夏鼐.漢代的玉器——漢代玉器中傳統(tǒng)的延續(xù)和變化[J].考古學報,1983(02):125-145+271-274.

[10][17][26]孫機.玉具劍與璏式佩劍法[J].考古,1985(01):48-60+104.

[11]高志喜.談談劍飾名稱問題[J].考古與文物,1987(05):75-77.

[12]鄧淑萍.玉劍飾[J].故宮文物月刊,1983(08).

[13][18]那志良.劍上的玉飾——古玉介紹之十八[J].故宮文物月刊,1984(06).

[14]郭寶鈞.古玉新詮[C]//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論文類編:考古編一.北京:中華書局,2009.

[15]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199-200.

[16]張明華.古代玉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43.

[19][20][21][22]鐘少異.漢式鐵劍綜論[J].考古學報,1998(01):35-60.

[23][24]楊泓.劍和刀——中國古代兵器叢談[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79(01):231-242.

作者簡介:

王越(1988—),男,漢族,河北永年人。碩士研究生,文博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博物館學理論與實踐、博物館文物保護與藏品管理、漢代玉器。

临漳县| 乐昌市| 莲花县| 大同县| 乌海市| 新宾| 杭锦后旗| 左云县| 常宁市| 灯塔市| 榆林市| 台中市| 理塘县| 南投市| 富锦市| 修武县| 西峡县| 宁明县| 伊宁市| 高台县| 崇州市| 岚皋县| 水城县| 九江县| 太原市| 乌拉特前旗| 舞钢市| 黎川县| 昌吉市| 平阴县| 囊谦县| 天门市| 越西县| 孙吴县| 航空| 洛宁县| 东乡县| 广丰县| 全椒县| 泸溪县|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