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健脾補腎化瘀祛毒針刺法治療2型糖尿病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2型糖尿病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在降糖及西藥治療基礎上采用健脾補腎化瘀祛毒針刺法治療,連續(xù)治療4個月;對照組在基礎降糖治療基礎上口服奧拉西坦膠囊連續(xù)治療4個月。治療前后分別測定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長谷川癡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6.00%,對照組為43.00%,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lt;0.05);2組患者治療后MMSE評分、HDS評分、ADL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lt;0.05),且治療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2組患者治療后FPG及PBG、HbA1c、血流變較治療前均降低(Plt;0.05)。結論健脾補腎化瘀祛毒針刺法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糖水平和血流變水平,療效確切。
關鍵詞: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針刺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25)03-0047-04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口結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均逐漸發(fā)生了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漸增加,其中以2型糖尿病為主,已成為繼腫瘤、腦血管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后影響人類健康問題的重大疾病之一[1]。中國是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據(jù)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統(tǒng)計,截止2021年,全球約有5.37億的糖尿病患者,中國20~79歲糖尿病患者約1.41億人,發(fā)病率高達12.8%,預計2045年攀升至1.7億以上,其中90%是2型糖尿?。?]。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對患者血管、神經系統(tǒng)造成持續(xù)損害。認知功能障礙(cognitive disorders,簡稱CDs),是一種主要影響認知能力(包括學習、記憶、感知和問題解決等)的心理健康障礙。一般被定義為:執(zhí)行功能、學習和記憶、感知運動功能、語言、復雜注意力和社會認知等6種認知能力缺陷,通常代表為衰退,并可能有潛在的腦病理改變。一項研究表明,有60%~70%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3]。另一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輕度認知障礙(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49%,糖尿病使MCI進展為癡呆癥的風險增加近乎1倍,這表明糖尿病也是MCI和癡呆的重要危險因素,并加速了從MCI到癡呆的進展[4]。有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全球用于癡呆癥的費用估計為1.3萬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這一費用將增至1.7萬億美元,而如果將護理費用的增加考慮在內,則為2.8萬億美元[5]。中醫(yī)藥尤其是中醫(yī)外治法近年來在癡呆癥早期階段-認知功能障礙階段的預防與治療中顯示出了較好的效果,受到廣泛關注。
本課題在“脾腎虛,瘀毒滯”理論指導下,通過研究健脾補腎化瘀祛毒針刺法對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流變、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長谷川癡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觀察指標的影響,證明其防治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共入選符合納入標準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認知障礙(脾腎虛、痰瘀毒證)患者均來自寧夏醫(yī)科大學附屬銀川市中醫(yī)醫(yī)院內分泌科2021年6月-2023年5月的住院病人,共6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治療組年齡平均(63.55±10.38)歲;病程平均(11.67±6.40)a,對照組(66.67±6.31)歲;病程平均(11.65±5.84)a,2組患者年齡及病程統(tǒng)計學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1)2型糖尿?。═2DM)診斷標準根據(jù)《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符合《美國精神病協(xié)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4版(DSM-IV-R)中認知功能障礙診斷標準。
1.2.2中醫(yī)診斷標準(1)“消渴病”診斷標準根據(jù)2012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制定的《24個專業(yè)104個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試行)》及周仲瑛主編《中醫(yī)內科學》: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等癥候者即可診斷。(2)癡呆的診斷標準:參考中國中醫(yī)藥學會修訂的《老年呆病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及 2002 年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中藥新藥治療老年期癡呆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診斷標準。(3)中醫(yī)辨證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版)以及《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中西醫(yī)診治學》及《中醫(yī)診斷學》的相關內容,結合臨床制定脾腎兩虛、兼痰瘀毒證標準如下:主癥:智能減退,腰膝酸軟,倦怠嗜臥;次癥:表情呆板,思維遲鈍,善驚易怒,腦轉耳鳴,肢體倦怠、乏力,納差,或有幻聽,面頰潮紅,遺尿;舌脈:舌淡,或邊有齒痕,苔白偏腎陰虛者,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偏腎陽虛者,舌淡、苔薄,脈沉細。具備主癥2項或主癥1項及次癥2項即可診斷。
1.3納入標準(1)所有納入本研究的病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符合認知障礙的診斷標準。(3)符合中醫(yī)脾腎虛、痰瘀毒證的診斷標準。(4)年齡范圍55~80歲。(5)患者或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研究者。
1.4排除標準(1)明確診斷為1型糖尿病患者。(2)合并肝、心、腎功能嚴重損害,或造血功能及其他系統(tǒng)功能嚴重異常者。(3)排除經DSM-Ⅳ-R標準診斷為老年抑郁癥、精神病及癔病等其他全身疾病或腦的疾病引起的繼發(fā)性認知障礙。(4)已經接受其他中醫(yī)治療患者。(5)已經口服其他治療認知障礙的西藥制劑患者。(6)不能接受本研究治療方法的患者。(7)有相關藥物過敏者或不能接受針灸治療的患者。(8)近1月內發(fā)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fā)癥或合并嚴重感染者。(9)不符合納入標準者。
1.5剔除與脫落標準(1)受試者依從性差,未配合試驗方案用藥者。(2)受試者對藥物不能耐受或肝腎功能等較服藥前出現(xiàn)明顯損害者。(3)試驗過程中自行退出或資料記錄不全,影響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者。(4)因其他各種原因未能結束全程治療過程或失訪、死亡者。
1.6治療方法
1.6.1治療組在西醫(yī)常規(guī)降糖及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健脾補腎化瘀祛毒針刺法治療(選穴:百會、四神聰、四神針、本神、神庭、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太沖),針刺得氣后采用電針儀以80~100Hz連續(xù)波刺激,強度2~4mA,每次針刺30min,隔日1次,10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月。
1.6.2對照組在治療開始后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降糖藥物及胰島素常規(guī)治療)+奧拉西坦膠囊(規(guī)格:0.4g)0.8mg,每天3次,連續(xù)治療4個月。
以上2組均在治療前、治療后進行療效觀察,治療期間停用相關藥物及其他針灸治療。
1.7觀察指標(1)治療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BG)。(2)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HbA1c)。(3)治療前后血流變。(4)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治療前后各評分1次。(5)長谷川癡呆量表(HDS):治療前后各評分1次。(6)治療前后各評估一次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1.8療效標準(1)西醫(yī)療效評定:采用尼莫地平法,即改善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分為:臨床痊愈:MMSE評分改善率≥95%;顯效:MMSE評分改善率≥70%;有效:MMSE評分改善率≥30%;無效:MMSE評分改善率lt;30%。(2)安全性指標評定:1級:安全,無任何不良反應,安全性指標檢查無異常。2級:比較安全,有輕微不良反應,無需處理可繼續(xù)給藥或施針,安全性指標檢查無異常。3級:有安全性問題,中等程度的不良反應,或安全性指標檢查示輕度異常,處理后可繼續(xù)給藥或施針。4級:因嚴重不良反應終止試驗;或安全性指標檢查示明顯異常。
1.9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6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時用校正t檢驗(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等級資料的Wilcoxon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療效評價。顯著性水準取α=0.05。
2結果
2.12組患者MMSE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MMSE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Plt;0.05),其中治療組改善更明顯(Plt;0.05),見表1。
2.22組患者HDS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HDS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Plt;0.05),其中治療組改善更明顯(Plt;0.05),見表2。
2.32組患者ADL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ADL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Plt;0.05),其中治療組改善更明顯(Plt;0.05),見表3。
2.4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3%,2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52組患者FPG、PBG、HbA1c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FPG、PBG、HbA1c均較治療前降低(Plt;0.05),見表5。
3討論
2型糖尿病性認知功能障礙在中醫(yī)學屬于消渴病并發(fā)“呆病”、“善忘”、“健忘”范疇。課題組在黨毓起“脾腎虛、瘀毒滯”學術思想指導下,認為其主要病機為消渴病日久,瘀血痰濁阻滯絡脈,導致腦竅失養(yǎng)為主,本病多屬本虛標實,以脾腎兩虛,髓海失養(yǎng)為本,瘀毒阻絡,神機失用為標。治療上當以補益脾腎為主,輔以化瘀祛毒體現(xiàn)中醫(yī)“標本兼治”特點。針對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治療,采用健脾補腎為本,輔以化瘀祛毒的針刺方法,對早、中期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
大量研究表明針灸聯(lián)合電針治療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明顯[6-8],故本研究選取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太沖,以健脾益腎,選取百會、四神聰、四神針、本神、神庭以醒神開竅。《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腦氣筋辨》有言:“腦為髓海,實由腎中真陰真陽之氣,醞釀化合而成,緣督脈上升而灌注于腦?!蹦I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針對消渴病脾腎兩虛兼痰瘀毒證患者,兼顧脾腎,三陰交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足三里健脾和胃、補中益氣,太沖補肝益腎,太溪滋陰益腎,壯陽強腰,使腎中真陰真陽化生有源,脾中水谷精微上呈腦竅;同時以百會調督醒神,四神聰主治神志失調,醒腦開竅,四神針通督入腦,調節(jié)腦腑精氣,振奮精神,本神清頭目、寧神志,神庭鎮(zhèn)靜安神,三陰交行氣活血,足三里通經活絡。使腦竅痰濁祛,瘀血行,開竅醒神,標本兼治。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針灸糖尿病認知障礙大鼠胰俞、足三里、百會、大椎,可改善糖尿病認知障礙大鼠血糖和學習記憶,可以有效減輕糖尿病認知障礙大鼠海馬細胞的損傷程度,其機制可能與激活自噬有關[8];有研究選取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百會、神庭、足三里(雙側)、三陰交(雙側)、合谷(雙側)、太沖(雙側),對糖尿病認知障礙大鼠采用“調臟醒神”針法,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干預ERS及胰島素信號通路關鍵蛋白的表達,調節(jié)海馬神經元細胞凋亡水平,改善認知障礙標志分子Tau的異常磷酸化和淀粉樣蛋白Aβ的沉積[9]。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在基礎用藥基礎上加用健脾補腎化瘀祛毒針刺法,其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純使用基礎用藥干預,同時可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MMSE評分、HD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同時具有一定的改善血流變、改善血糖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國家老年醫(yī)學中心,中華醫(yī)學會老年醫(yī)學分會,中國老年保健協(xié)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等.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指南(2024版)[J/OL].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1-43[2024-06-09].
[2]Kumari S,Kataria K D,Kumari S,et al.Metabolic Syndrome Frequency in Type 2 Diabetics Using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Criteria Analysis[J].Cureus,2024,16(4):80.
[3]McCrimmon RJ,Ryan CM,F(xiàn)rier BM.Diabetes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J].Lancet(London,England),2012,379(9833):2291-2299.
[4]賈麗娜,吳美妮,尹昌浩.2型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23,38(6):554-558.
[5]Lj A,Mq A,Yue F A,et al.Dementia in China:epidemiology,clinical management,and research advances[J].The Lancet Neurology,2020:70.
[6]王康鋒,張立娟,陳新勇.電針大椎及百會穴治療老年性癡呆36例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30(3):784-786.
[7]許云祥.電針對糖尿病性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及其神經生物學機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2.
[8]王玲.電針對糖尿病認知障礙大鼠自噬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D].合肥: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23.
[9]李孟媛.“調臟醒神”電針改善db/db小鼠認知功能障礙的效應及內質網(wǎng)應激機制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