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勇
?
談馮幵墓志銘拓本
杜志勇
(河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陳三立是近代詩文大家,其撰寫的《慈溪馮君墓志銘》有不同版本流行于世,以《慈溪馮君墓志銘》拓本為底本對此銘的其他版本進行???,校正了通行本中存在的多處錯誤,并勾勒出民國時期國學大師馮幵的交游情況。
《慈溪馮君墓志銘》;馮幵;陳三立;交游;拓本
《慈溪馮君墓志銘》(以下簡稱《墓志》),1冊,民國時期拓本,為剪貼原拓制作成冊,每頁長18.5 cm,寬26.5 cm,全冊共6開10個半頁,其中志蓋篆書“慈谿馮先生墓誌銘”8字,占4個半頁,每半頁2字(見圖1,此圖將原4幅圖片從右至左依次排列)。
圖1 慈溪馮君墓志蓋銘文
志文打有界格,共6個半頁,每半頁8行,滿行12字,計532字(見圖2)。
圖2 慈溪馮君墓志銘正文(部分內容)
這篇墓志最早由作者陳三立以《馮君木墓志銘》為名發(fā)表在《詞學季刊》(以下簡稱《詞刊》,1933年第1卷第3期)上,《散原精舍詩文集》(以下簡稱《散集》)以此為底本進行了收錄,現(xiàn)對此方墓志進行整理,與以上二本抵牾者,以注釋形式列出。
(志蓋篆書)慈谿馮先生墓誌銘
(以下志文)
慈溪馮君墓誌銘
義寧陳三立撰
同縣錢罕書
海門王賢篆蓋
馮君諱幵,字君木,浙江慈谿人。曾祖諱應翥,祖諱夢香,考諱允騏。君少孤,從母俞受詩,上資天挺,不督而成,年十五六,已斐然有著作意。二十補諸生,旋食廩餼。光緒丁酉,以拔貢試于朝,列二等。故事當?shù)弥h,君自言銓曹,願為儒官,受麗水縣學訓導。居一歲,調宣平縣學教諭,辭疾不赴。年甫三十,歸不復出,篤意書史,廣覽博涉,擷菁含英,包孕典略。故其為文華實相資,麗則以遒,匣鍔弢鋩。與為優(yōu)游,詩出入杜韓黃陳,醞釀萬有,鎔冶以情性,兼工倚聲。嘗與同邑陳鏡塘諸子結剡社,用道義術業(yè)相切劘。晚客上海,四方承學之士,問業(yè)者踵至,析義答難,竭盡無隱,誘掖後進,因材曲成,所造就甚眾。與人交,隆久要之誼,雖居貧未嘗不急人之急也。不翕翕聲氣,而耆儒宿學、年少才俊,咸樂與游,安吉吳昌碩、吳興朱孝臧、桂林況周頤、寧鄉(xiāng)程頌萬交尤篤。不幸得疾,以辛未四月二日卒旅次,年五十有九。所著有《回風堂文》若干卷、《詩》若干卷、《詞》一卷、《日記》若干卷、雜著若干種,藏於家。初娶俞、再娶陳、三娶李。子貞胥、貞用,女貞俞。孫男女各二。方君寢疾,門弟子日夜走視不絕,有留侍達旦者。既歿,皆哭失聲,遠近會弔者數(shù)百人。其孤將以甲戌八月二日葬君西嶼鄉(xiāng)上午里之原。以君友人陳訓正所為《述》,門人童第德、沙文若所為《傳狀》來徵銘,乃序而銘之。銘曰:
窮一世而無所覬兮,惟斯文之是躭。慕前修之隆軌兮,掉六轡與驂驔,謂今之人莫子知兮,休聲溢乎江之南。名不朽其可願兮,偃大室而長酣。
無錫王開霖刻石
與此墓志關系密切的6位人物:志主馮幵、撰文者陳三立、書丹者錢罕、篆額者王賢、刻石者王開霖、拓本題簽者葛旸,皆為一時之選,真可謂“六絕”之銘。志文中所涉及到的其他人物如吳昌碩、朱孝臧、況周頤、沙孟海等,亦皆為當時俊彥名流,此拓文獻價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志主馮幵(1873—1931年),浙江慈溪人,原名鴻墀,字階青,又字君木,人稱回風先生。是近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書法家。曾任浙江麗水縣學訓導,一年后升宣平縣學教諭,辭歸不赴,后棄絕官場,以教書、著述為業(yè)。民國初年,與陳訓正等人創(chuàng)辦國學社,培養(yǎng)人才眾多,著名學者童第德即出于此。五四運動爆發(fā),馮君四處演說,積極參與組織學生運動,并用“金口”的筆名撰寫語體文章和小說劇本。1925年出任上海修能學社社長,與吳昌碩、況周頤、朱孝臧、程頌萬等過從甚密,以文字為交、以詩會友,終成莫逆。應吳昌碩、況周頤生前遺愿,馮幵分別撰寫了《安吉吳先生墓表》和《清故通議大夫三品銜浙江補用知府況君墓志銘》。馮君木一生執(zhí)教,得意門生甚多,書畫名家沙孟海、王個簃、吳澤,著名記者陳布雷等皆出其門下。
馮幵為文宗漢、魏,正所謂“華實相資,麗則以遒,匣鍔弢铓”,在當時備受推崇;詩“出入杜(甫)、韓(愈)、黃(庭堅)、陳(師道),醞釀萬有,镕冶以情性”;馮幵“兼工倚聲”,其詞多出于清真、夢窗。與陳訓正、應子悔、洪允祥被稱為“慈溪四才子”,與陳境塘等結剡社,互相酬唱。據(jù)墓志所載,馮幵著有“《回風堂文》若干卷、《詩》若干卷、《詞》一卷、《日記》若干卷、雜著若干種,藏于家”,現(xiàn)僅知有《回風堂詩文集》21傳世。墓志所言“初娶俞”之“俞”,即馮幵原配夫人俞因,字季則,浙江慈溪人,能詩詞。有《婦學齋遺稿》一卷存世,附于馮幵《回風堂詩文集》之后。
此志的作者陳三立(1859—1937年),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人。近代詩文大家,同光體詩派的領袖,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陳三立作詩,主要師法韓愈、黃庭堅,所以當他看到“出入杜韓黃陳”的馮幵詩歌時,頓有知音之感。民國十五年(1926年),陳三立從杭州來到上海,定居三載。而這個時期馮幵也正在上海,二人有了當面交流切磋的機會,墓志所言“與為優(yōu)游”當即指此。這種交流為陳三立深入理解馮幵作品提供了可能,故而有了“醞釀萬有,镕冶以情性”的高度評價。陳三立文名為詩名所掩,但其古文創(chuàng)作水平極高,“其文章尤為奇?zhèn)?,銘幽之文、韻語直承昌黎法乳,當時無與抗手,此則天稟如此,又不盡關學力矣”22?!洞认T君墓志銘》就是一篇能夠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優(yōu)秀古文,墓志概述逝者生平、交游、成就,文風峭厲順達,特別突出了志主厭棄官場、專意為學、提擢后進、重情重義的一生,尤其是“銘曰”部分,作者以騷體形式對這位隱于民間的布衣學者,在知音般的溝通中達到了與其“心有戚戚焉”境界,文情并茂,讀之蕩氣回腸。
書丹者錢罕(1882—1950年),原名保爽,字太希,一字吟棠,浙江寧波人。近代書法家,小學家,擅聲韻之學。其書大氣磅礴,無懈可擊,趙叔孺在《錢太希精品初集》后跋中言“太希之書因是度越前賢,所書碑版無論矣”。錢罕于1926年入修能學社任教,與馮幵成為同事。二人皆有“誘掖后進”“雖居貧未嘗不急人之急”之性情,故能相交甚篤,故錢罕為其書寫墓志當為不二之選。
篆蓋者王賢(1896-1988年),字啟之,別號個簃,江蘇海門人。曾任上海新華藝術大學等校教授,建國后,歷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等職,是極具國際影響的書畫大師。王賢乃馮幵弟子,在修能學社結識吳昌碩,并于1925年拜其為師,從其學畫。馮幵過世之后,眾弟子懼其師著述散佚,不斷致力于刊布于世,終因戰(zhàn)事紛仍,不能實現(xiàn)?!靶了人脑拢际谥腥A書局以仿宋字模排印之,賢忝領其事”(《回風堂詩文集·跋》),《回風堂詩文集》得以面世,使馮幵的作品躲過了兵燹,與王賢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
刻石者王開霖,江蘇無錫人。其所刻碑版甚多,是當時上海著名的篆刻家和刻碑好手,“金石家不多,以陳巨來刻宋元印,趙叔孺刻漢印,浙派王福廠最出色,陶壽伯、王開霖為后起之秀23。”
拓本題簽者葛旸(1862—1949年)24,字夷父,號夷之,浙江慈溪人。與吳澤、沙孟海并稱為“馮門三大弟子”,工詩文,書法秀勁蒼老,為民國時期寧波名家。拓本封面題簽“慈谿馮先生墓誌銘,甥葛啺25謹題”,葛旸是馮幵的外甥,他并未在題簽上鈐印朱紅印章,而是用墨筆畫印“夷之”,亦可見其對逝者的沉痛哀悼。另,根據(jù)葛旸題簽的情況,可大體判定此拓本為葛旸自存之本。
由志文可知,志主馮幵死于1931年,葬于1934年,拓本題簽者葛旸逝于1949年,故此拓出于民國無疑。拓片不論志蓋還是志文,皆毫無泐損、字口清晰,斷為原石刻成尚未入土時所拓,應該是沒問題的。除了這個拓本之外,我們沒有找到關于這方墓志拓本存世的任何記載,此墓志原石極有可能尚未出土。既可見此拓之珍貴,又為上述推測提供了一個佐證。另外,我們遍查現(xiàn)存錢罕資料,沒有書寫《慈溪馮君墓志銘》的相關記載,此冊拓片的發(fā)現(xiàn),為我們更為全面認識錢罕的書法藝術,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
①由于《墓志》先由陳三立撰文,故《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第1122頁皆無“義寧陳三立撰,同縣錢罕書,海門王賢篆蓋”。
②《詞學季刊》作“菁”,《散原精舍詩文集》第1122頁作“精”,后者誤。
③《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第1123頁皆作“與”。
④《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皆作“疑”,考作者當取“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中義,故“析義”當無誤。
⑤《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皆作“情”。
⑥《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皆未斷句,不通,當斷開。因為“久要”乃“舊交”之意,言馮君木重視舊友。
⑦《詞學季刊》作“宿”,《散原精舍詩文集》作“碩”,后者誤。
⑧《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皆作“某月日”,可能陳三立寫此志時不明,故略筆。
⑨《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皆無“所著”2字,當為后補。
⑩《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皆作“真”,誤。
?《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皆作“一”。
?《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皆作“某月日葬君某鄉(xiāng)某原”,可能陳三立寫此志時不明,故略筆。
?陳訓正寫有《慈溪馮君木先生述》一文,1932年發(fā)表于《國風半月刊》第1卷第7期上。
?童第德,字藻孫,名第德。著名學者、書法家,曾任民國政府交通部、郵電部秘書,解放后,任中華書局編審。著有《韓集校詮》、《韓愈文選》等。
?沙文若 (1900—1992年),字孟海,號石荒、沙村、蘭沙、決明等,以字行,浙江鄞縣人。先從馮幵學古詩文,繼從吳昌碩習書法、篆刻,書法自成一家,成為20世紀中國書壇泰斗,曾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長等職。
?《馮君木先生行狀》一文發(fā)表于《文瀾學報》第1期上,作者只有“鄞縣沙文若(孟海)”一人。由墓志可知此陳三立所見《傳狀》作者當為童第德、沙孟海二人?;蚨卟⒎且晃?。
?《詞學季刊》作“躭”,《散原精舍詩文集》作“耽”。
?《詞學季刊》《散原精舍詩文集》皆作“與”。
?《安吉吳先生墓表》:慈谿馮幵撰文,三原于右任書丹,余杭章炳麟篆額。
?《清故通議大夫三品銜浙江補用知府況君墓志銘》:慈谿馮幵撰文,歸安朱孝臧書丹,寧鄉(xiāng)程頌萬篆蓋。
On Feng Jian’s Epitaph Rubbing
DU Zhi-yo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
There are variant editions ofwritten by modern poet Chen Sanli which are popular in the world. In this article, the rubbing ofis taken by the author to analyze in the purpose of correcting the others. It corrects a number of errors in the presence edition and draws the outline of the acquaintance ofFeng Jian, the master of Chinese culture in Republican period.
; Feng Jian; Chen Sanli; acquaintance; rubbing
(責任編校:耿春紅 英文校對:楊 敏)
K852
A
1673-2065(2012)02-0076-03
2011-06-13
杜志勇(1978-),男,河北衡水人,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