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九
不久以前,北京“人民日報”刊載的一篇文章中,談到有這樣一件事情:
一九五一年八月,黃河中游漲水,流量很大。在某地水文站工作的一個同志,計算流量馬馬虎虎,結果把流量算大了一倍,以致一個電報發(fā)出,下流數(shù)百里地都震動了。成千成萬的農(nóng)民上堤守護,荒廢了一天時間。有的地方怕被水淹,麥子還沒有全熟就提早收割了。
一算之差,就使人民遭受到巨大的損害。這個故事很有力地說明了粗枝大葉的工作作風的危害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類似這種情況是不少的。譬如:有的計算人員由于弄錯了一個數(shù)目中的小數(shù)點的位置,而使國家資財大受損失;有的工程技術人員算錯了一個數(shù)字,而使生產(chǎn)發(fā)生重大事故;有的抄寫或校對人員因一字之差,而使原文面目全非,發(fā)生原則錯誤……。
但是,我們有的同志對于粗枝大葉的工作作風,痛恨還是不夠的。他們還往往有一種想法,以為工作中發(fā)生差錯是不可避免的事。
抱有這種看法的人,主要是由于他們對人民的革命事業(yè)還缺乏高度責任感,還不是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來對待革命工作。
如果一個人對人民的革命事業(yè)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他就一定會對于革命工作中的那怕是極微小極微小的差錯,都要設法避免,因為他知道:工作中的任何缺點,都會使人民和革命事業(yè)受到損失。只要我們對革命事業(yè)有高度的責任心,認真踏實地對待一切細小的工作,堅決克服馬虎偷懶的作風,工作中的差錯,絕不是不可能避免的。
在這方面,我們的偉大的導師馬克思、列寧給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拉發(fā)格在“馬克思回憶錄”一文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馬克思永遠是以極端認真慎重的態(tài)度工作。他從來不引用他不能從最好的權威的得到實證的事實或數(shù)字。在引證這方面,他從不以間接的來源為滿足,總是要找原著尋根究底,不管這樣做定要費多少麻煩。即令是為了給一個不重要的小題目找證據(jù),他也要專門到大英博物館去走一趟。所以,批評他的人從來不能證明他有一點由于疏忽而生的錯誤,或指出他底任何論證是根據(jù)不能考檄的事實?!?/p>
克魯普斯卡扳在她所寫的“向列寧學習工作方法”一書中,也談到列寧的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她說:“列寧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是極仔細地來做。他親自做過很多的準備工作。他對某種工作愈認為重要,他就愈加深入到這工作的各種細節(jié)中去?!绷袑幵诰庉嫛盎鹦菆蟆睍r,每期板紙都經(jīng)過了他精心的推敲,每句話他都再三地思索過。他并且親自做過整個報紙的校對工作??唆斊账箍▼I說:“他之所以這種做,并不是因為校對無人……,而是因為他關心工作,害怕弄出什么錯誤來。首先他親自校閱一遍,然后交給我,以后他又親自審查一遍。對一切工作都如此?!?/p>
從今年起,我們國家即開始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建設。我們的建設工作,不但規(guī)模浩大、而技術上也更要求科學化,有高度的精確性。譬如,據(jù)“人民日報”的報道,在目前鞍鋼所進行的基本建設工程中,安裝最新型的自動化機器,其公差程度不得超過三道(一根頭發(fā)的粗細是八道)。很明顯,在這些偉大的建設工作中,就不能有半點粗枝大葉作風存在,而是要非常準確精密,不然就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學習偉大導師馬克思、列寧的對革命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克服粗枝大葉的不良作風,目前對每一個革命工作者來說,就有著更加迫切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