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涪
我國人民在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緊張勞動,不斷躍進。因而河山新造,千年古國面目為之一新??墒?,就在這凱歌行進的步伐中,卻有少數(shù)同志埋怨說,太“緊張”了。他們社為社會主義建設還是慢一點好。
難道慢一點就不緊張么!
過去,六億人民受盡了三大敵人的壓迫和剝削,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那也是一種“緊張”;為了擺脫這種“緊張”,中國人民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和內(nèi)外反動派進行了二十多年的武裝斗爭,才從這種受奴役壓迫的“緊張”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正如劉少奇同志所說:“六億多人長期處在貧窮和缺少文化的狀況下,用很大的努力才能勉強維持很低的生活水平,不能有效地抵抗自然災害,不能迅速地制止可能的外來侵略,完全處于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勞動地位,那才是一種可怕的緊張局面?!闭埾胂?,如果沒有幾年來緊張的農(nóng)田水利建設,那末去年的水旱災害就會造成赤地千里滿目凄涼的慘景;如果沒有千百萬勞動者緊張地與黃河搏斗,沿岸幾千萬人的生命財產(chǎn)就毫無保障;如果沒有強大的服國,那末福建前線的炮聲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威脅。由此可見,緊張也有兩種,一種是忍受自然奴役,忍受貧困落后的緊張;而另一種則是革命的為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緊張”,二者必居其一,你不要后一種“緊張”,就必然要受前一種“緊張”擺布,不作大自然的主人,就作大自然的奴隸。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當然是選擇了前者,用自己緊張的勞動去消滅那使人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貧困落后的生活,他們說:“寧愿苦戰(zhàn),不愿苦熬”,“情愿先苦后甜,不愿永苦不甜”。千千萬萬人鼓起了干勁,勇往直前,大躍進的發(fā)展速度也就成為勢所必然的了。由此可見,緊張并沒有什么可怕,它是每個革命者都能自覺掌握的常規(guī),他們也認為是種愉快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