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容
《文學講稿》(Vladimir Nabo-kov:Lectures on Literature),弗·納博科夫著,美國哈·布·喬瓦諾維奇出版社,一九八○年,385頁,19.95美元。
弗拉迪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是當代著名的俄裔美國學者、文體學家、作家和翻譯家。
他出生于彼得堡一個貴族家庭,青年時隨父母流亡西歐,畢業(yè)于劍橋大學后從事創(chuàng)作,在歐洲二十年流亡生涯中同俄國作家蒲寧一起在流亡者的圈子里享有聲望。一九三八年他開始改用英文寫作,一九四○年移居美國,先后在斯坦福大學、韋爾斯里學院、康奈爾大學講授俄羅斯和歐洲文學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他一九四五年入美國籍,一九六○年移居瑞士,直至一九七七年病逝。
納博科夫一生創(chuàng)作甚多,計有四百余首俄文詩作,六部俄文詩劇,三部俄文散文劇,五十余篇短篇小說和十七部長篇小說(內(nèi)有六部是直接用英文寫的)。他主要以長篇小說聞名于世,重要作品有《天資》、《薩巴斯尖·奈特的真實生活》、《洛莉塔》、《普寧》、《微暗的火》和《阿達》等。他早期還曾把羅曼·羅蘭、濟茲、拜倫、波德萊爾、繆塞、莎士比亞和丁尼生的作品譯成俄文,后期曾把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和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譯成英文。在翻譯上,他主張直譯,而靠注解和評論來闡釋。
在創(chuàng)作方面,納博科夫在文學形式和語言上進行了大膽探索,從而在形式和技巧的創(chuàng)新方面獨具一格。有些西方評論家認為他是??思{以后美國最重要的作家,或是喬伊斯以來最有風格最具獨創(chuàng)性的作家。納博科夫雖已在一九七七年去世,但聲譽仍在不斷增長,近幾年西方出現(xiàn)了不少從各個角度研究他的作品的專著,傳記亦已出版兩種。他的許多俄文著作也正由人整理譯為英文出版。
最近出版的他的《文學講稿》是他當年在康奈爾大學講授歐洲文學時的一百篇講稿,另有一百篇關于俄羅斯文學講稿將另行出版。這部文集中包括了納博科夫論簡·奧斯汀的《曼斯菲爾德莊園》、狄更斯的《荒涼山莊》、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史蒂文生的《化身博士》、普魯斯特的《追憶流水年華》、卡夫卡的《變形記》和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等小說。他有些觀點與傳統(tǒng)的看法迥異,例如他認為《包法利夫人》既非自然主義的也非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同時也沒有對資產(chǎn)階級價值加以控訴,而僅僅是一部散文詩,一闋幻想曲罷了,“任何一部杰出的藝術作品均是一個幻想,反映了一個獨特的個人所生活的獨特的世界?!彼€認為《尤利西斯》的主題十分“簡單”,《傲慢與偏見》也沒讓人看出點什么東西。此外,他蔑視??思{、托馬斯·曼和弗洛伊德,并把司湯達、巴爾札克和左拉說成是“三個可憎的平庸作家”。
納博科夫注重作品的文體與結構,其次才是作品中的思想。他說,“小說就是小說。把一篇故事說成是一件真事,是對藝術和真理的侮辱。每一個了不起的作家都是一個了不起的騙子,那個最大的騙人的自然界其實就是那個樣子?!笨傊?,納博科夫論文學并非人云亦云,而另有自己一套獨到的見解,雖然有時不免顯得有點古怪,卻不能說全無道理。
(梅)
《起源》(達爾文傳記小說)TheOrigin,A Biographical Novelof Char1es Darwin),歐文·斯通(Irving Stone)著,美國道布爾戴出版社,一九八○年,743頁,14.95美元
這是一部四十萬言的達爾文傳記小說,自一九八○年九月出版后已成為美國當前一部暢銷書。
小說自達爾文青年時代起一直敘述到他七十三歲(一八八二年)逝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為止,內(nèi)容十分豐富,使讀者看到一位舉世聞名的英國科學家一年一年的、甚至一天一天的成長過程。
達爾文一八○九年出生在一個醫(yī)師的家庭,青年時進愛丁堡醫(yī)學院學習,因成績不佳而輟學,后改進劍橋大學,也以平庸的成績畢業(yè),他父親曾認為達爾文是他和他全家的一個恥辱。達爾文年輕時喜好狩獵,捕捉老鼠,收集甲殼蟲。他原想成為一名律師,但是在二十二歲時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作為一個不成熟的博物學家加入了皇家《獵兔犬》號輪船的船員行列,從事探險,航行世界,繞南美洲的西海岸以出太平洋,歷時達六年之久。從此,達爾文開始了科學研究工作,探索大陸和各島的動植物分布、特性及各人種的生活狀態(tài),遂致疑于生物種屬的起源,后又畜鴿多種,忽悟自然淘汰之理,從一八四三年起用了十余年功夫殫精博考而寫下了《物種起源》這一不朽的科學著作。書中還提到馬爾薩斯有關糧食和人口的理論,對達爾文悟出進化論也起過一定的作用。此后,達爾文又寫成《人之世系》、《動植物在豢養(yǎng)中之變異》、《人與動物之情緒》等二十二部科學著作。
作者歐文·斯通現(xiàn)年七十七歲,被西方推崇為傳記小說之王。他一九三四年寫的有關荷蘭畫家梵高的傳記小說《渴望生活》,至今已被譯成八十多種文字,行銷數(shù)百萬冊。他還寫過意大利雕塑家與畫家米開朗基羅的傳記小說《痛苦和狂喜》、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傳記小說《思維的激情》、林肯總統(tǒng)夫婦的傳記小說《愛情永恒》等六種書,均受西方讀者的歡迎。
斯通每寫一部名人傳記小說都親至該名人的出生地與所到之處進行實地調(diào)查研究,查閱大量有關文獻資料,然后進行構思創(chuàng)作。他這次寫達爾文共用了五年時間,曾至達爾文的幾處故居附近居住考察,甚至還在達爾文的故居里住過,在他的書房里寫作,翻閱了他的全部摘記本和信札,熟悉了達爾文的生活方式、習慣、態(tài)度和經(jīng)驗。他說自己由于全神貫注于這個主題,好像“一天一天地變成我在寫的那個人物啦”。斯通保證他的傳記小說的百分之九十八的情節(jié)是有文獻根據(jù)的。此外,他說一位作家如果頭腦昏漲得寫不出東西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到花園里去拔拔野草,頭腦就會清醒過來。
(梅)
《事情真相》(HowItWas),瑪麗·威爾虛·海明威(MaryWelsh Hemingway)著,克腦夫書店(Knopf)出版,12.50美元?!栋职郑簜€人回憶》(Papa:A PersonalMemoir),格里高雷·H.海明威(Gregory H.Hemingway)著,休頓·米弗林書店(HoughtonMiflin)出版,7.95美元。
在美國現(xiàn)代作家中,我國讀者最熟悉的,可能是海明威,因為他在中國抗戰(zhàn)早期時,到過重慶,還去過前線。他的幾部重要著作,如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戰(zhàn)地鐘聲》,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沒有女人的男人》,以及寫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故事的《蝴蝶與坦克》等,在四十年代里都有了中譯本。他生前最后一本出版的中篇小說《老人與?!?,在五十年代也出版了譯文。
六十年代初,我偶然在一本雜志里見到他自殺的消息,震驚之余,又感到茫然。這樣一個享受世界盛名的作家,怎么會走上自殺的道路呢?
《事情真相》是瑪麗·威爾虛·海明威即海明威的第四位夫人寫的自傳,一九七六年由美國克腦夫書店出版。我在最近才讀到這本回憶錄,覺得每個從事研究海明威的人,是必須一讀此書的。因為瑪麗此書,記錄了她和海明威死前十七年的共同生活。全書共三十二章,其中二十四章詳記海明威身心致疾及晚年精神失常的情況,使廣大愛好海明威的讀者,能進一步了解海明威所受的精神折磨,從而引起更深的同情。
一九五四年海明威在非洲狩獵,因飛機失事致頭部受傷,在冗長的七年康復期中,他掙扎著寫了三部小說,兩部回憶錄,并起草了若干本書的初稿。他本是一位寫作嚴謹細致、慢工出細活的小說家,病中所作的努力是相當可觀的。瑪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任戰(zhàn)地記者,見多識廣。一九四四年和海明威結婚后,意識到海明威雖然名聞全世界,卻反對公開他的私人通信,因此有心每日寫日記,記下了海明威的行止。在幫助料理海明威的瑣事中,又閱讀了數(shù)以千計的信件,默記重要的段落,為日后寫回憶錄打下基礎。
瑪麗和海明威結婚后,一直陪伴著他,長期在古巴過著流亡的漁獵生活,又隨著海明威跑遍歐洲。這次海明威是應斯克瑞勃書店與一家雜志之約,去重訪戰(zhàn)后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最后則到東非狩獵,寫旅行記。而在這次旅行中,歷盡驚險,終于影響了他晚年的寫作,悲哉!但瑪麗則處之坦然,還在回憶錄中幽默地自我解嘲,套用海明威的名作《弗朗西斯·麥康勃短促的快樂生活》的篇名,自稱為《短促的快樂夫人》,這里面包含著多少辛酸的生活感受。
全書以絕大篇幅敘述她和海明威一同生活過的不尋常的日子,描繪海明威身為名作家、好獵手和老漁人,一切體育的愛好者和熱心支持者等等的形象。對瑪麗說來,海明威是位文壇前輩和老師,機智的終身伴侶,辛辣的詼諧者,知己,但又時時被視為冤家對頭。這一切說明共同的生活“短促”而不平坦??傊?,這是本內(nèi)容豐富扎實的回憶錄,給讀者提供了一般傳記作者所無法提供的第一手材料和理解?,旣愡€是海明威后期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和評論人。但她很理解海明威的心情和自負而又自卑的矛盾感。她對于這些作品的尖銳評語,只能悄悄寫在她的日記中,如今我們卻有幸在她的回憶錄里讀到了。
海明威的《過河入林》一書是一九五四年獲諾貝爾獎金之前寫的一部不太令人滿意的小說。如今,瑪麗仍認為這是海明威全部作品中最次的一本。可是在該書出版之前,她早已在日記上寫道:手稿的中部和結尾使我很不滿意……盡管這會顯得我對他不忠誠,我依舊認為該書男女主角之間的對話平庸干癟到難以解釋;寫他們淪為饕餮之徒和玩弄綠寶之計,是種失策??晌疫€是閉上嘴,沒有人指定我當我丈夫的編輯,以之來粉碎他的自信心。我只希望斯克瑞勃書店編輯部會幫助他修改這些段落?!?/p>
在海明威活著的最后十年中,他情緒的反復無常,對生活細節(jié)的患得患失,都未能改變瑪麗的初衷。她在日記中寫道:“沮喪的襲擊時來,還夾雜著突發(fā)的怒火,我注意到自己并未如海明威期望我的那樣,瀕于精神分裂,而是逐漸建立起一種抗拒的決心。我的丈夫可以因脾氣反復多變而導致一發(fā)不可收拾的狂暴,我卻立意不讓他拖我下水。我們共享過的生活曾經(jīng)是這樣美好,現(xiàn)在也不應散伙。我們還是有牢固的基礎來分享相互的友誼和機智的語言;既然有過許多甜蜜的時光,即使是短暫的,還是值得彼此慰藉?!?/p>
海明威去世已近二十年,瑪麗一直為整理和出版他的遺篇而奔忙。她把海明威在海外的故居捐獻給古巴人民,出版了海明威的回憶錄《流動節(jié)日》(或譯《不定期的節(jié)日》)和小說《海流中的島嶼》,還處理繁多的來信。她還繼續(xù)整編海明威迄未發(fā)表的、關于東非狩獵紀行的長篇小說《危險的夏天》,和一部描寫法國南部一對青年情侶的故事《伊甸樂園》,以及一批圍繞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短篇小說稿。最后,還可以讀到和一位“正統(tǒng)的天才”小說家結婚的女記者所經(jīng)受的悲歡離合事跡和生活的坎坷。
一九七六年,海明威的小兒子格里高雷醫(yī)生寫了關于海明威的回憶錄《爸爸:個人回憶》;他于一九七六年離開紐約去蒙大拿行醫(yī),時年四十五歲。格里高雷的回憶錄,只有短短的十章,卻寫出了一位聞名世界的大作家之子的親身體會。他二十歲時于一怒之下,離家出走,從此再未見過自己的父親,可是也沒有中斷過父子之間的關系。他遺憾地指出“爸爸”的青年時期與上了年紀之后,在這兩者之間的性格的悲劇性轉(zhuǎn)變。
他一針見血地說:世界從〔爸爸〕眼里流過時,就象通過過濾器似地變得純潔而美麗??上ё詮乃蔀槊撕?,一切都幻滅了,他不得不以酗酒來麻醉隨著自己才盡筆枯而來的痛苦。
格里高雷寫這本回憶錄的動機,也許是對一位名作家進行一次診療,類似海明威的早期故事那樣,用文字來醫(yī)治某些創(chuàng)傷。他提供了一系列寶貴的事跡,從童年鐘愛的記憶出發(fā),作一整套的診斷——正是一位醫(yī)生從心理現(xiàn)象來分析糾纏于父子之間的感情與意志的斗爭。譬如:海明威跟紐約健身房老板喬治·勃朗練習拳擊,在比米尼海上捕魚,在珊瑚礁的鯊群中搶救格里高雷,在哈瓦那的豪賭,在佛洛里達酒吧中的狂飲,與電影明星葛雷·柯柏在好萊塢太陽谷居住的日子,二次大戰(zhàn)時,把游艇畢拉號改裝為追蹤德國潛艇的艦只,在卡若杜瑞俱樂部打野鴿,叫他十一歲的格里高雷參加古巴錦標賽等等,這一切又該如何診斷呢?
海明威是個性格錯綜復雜的,人,兒子又恰如其父?;貞涗浀暮锰帲谟诳斓稊貋y麻似地解開了父子之間感情上的疙瘩,也說明了彼此存在的敵對情緒。
美國《周末文評》編者說,從海明威的許多信件中可以窺到,遠在他悲劇的晚年到來之前,無論在情感上、理智上、生活上、經(jīng)濟上以及寫作上,他始終沒有能夠戰(zhàn)勝他的不穩(wěn)定感。一位杰出的文學天才,他的枯凋衰落,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也不僅僅是一個民族的痛楚。這是對整個人類的一種無比損失。作家和詩人能使不同的思想家匯流一處,遠超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從而展開了對永恒的啟示。
編者的這段話,加上海明威夫人和他兒子的分析,說明海明威自殺的原因。這真是個無可挽回的人類文化的損失。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