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戴立人
人有悲歡離合,太陽系這個“家族”的星球們,有沒有“歡聚”的機會呢?有的。1982年九大行星便有兩次奇妙的“歡聚”。
太陽系可以說是一個子孫滿堂的“大家族”,這個“大家族”中的主要成員,目前已知的是九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由近到遠的次序排列,它們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九大行星,就象花樣滑冰運動員那樣,各自以不同的姿式和速度,分別在不同的軌道上圍繞著恒星太陽作旋轉(zhuǎn)運動,同時,又在進行自旋運動。離太陽最遠的冥王星繞太陽的周期長達二百四十八年半,而靠太陽最近的水星繞太陽一周只需八十八天,因此,九大行星繞太陽運行到同一側(cè)“聚會”的機會是不多的,平均周期為一百七十九年,確確實實是百年難逢。
巧得很,九大行星運行到一側(cè)“聚會”的情況,1982年一年里卻有兩次,一次在3月上旬,一次在5月中旬。
5月16日,九大行星恰巧都運行到黃經(jīng)200度—304度之間的扇形區(qū)域里。最早進入“聚會”區(qū)的是海王星,它早在三十年前就來到了,要到1997年才離開。第二個進入“聚會”區(qū)的是天王星,它是在1972年9月到達的。1978年,冥王星也來到了,它離開“聚會”區(qū)將是2026年以后的事了。第四個進入“聚會”區(qū)的,是體積巨大的木星,它攜帶十六個衛(wèi)星,仿佛拖著一大群子女一樣,于1981年8月匆匆趕到。隨后,金星和土星于1982年3月上旬陸續(xù)到來。一個月后,地球和火星也跨進“聚會”區(qū)。跚跚來遲者是水星,它是太陽系里運行速度最快的行星,每天繞太陽運行的角度比冥王星一年里移動的角度還要大一倍多,它匆匆趕來“聚會”,一個月后又匆匆離去了。太陽系“家族”的星球們再次分離后,得到三百多年之后的2357年,才能重新“歡聚”一堂。
九大行星的“聚會”對地球?qū)a(chǎn)生什么影響呢?這要從行星對地球存在的起潮力作分析。天體相互之間存在一種引力,由于月亮、太陽等天體對地球的吸引,地球上每天都要發(fā)生兩次海潮漲落的潮汐現(xiàn)象。在地球
1982年5月16日,九大行星形成的扇形區(qū)域的張角為104
1982年3月10日九星連珠時,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和八大行星在星空中的位置的潮汐運動中,由于月亮離地球最近,它對地球的起潮力最大;其次是太陽,太陽的起潮力為月亮起潮力的百分之四十六。除此以外,行星對地球的起潮力是相當小的,即使所有的行星都集中到一個方向上,對地球產(chǎn)生的起潮力其總和還不到太陽起潮力的萬分之二。因此,它們的起潮力,不可能對地球產(chǎn)生什么明顯影響。至于說某些行星的磁場以及其它物理活動對地球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更是微不足道了。所以,即使行星聚集在一個很小的區(qū)域,地球仍將在自己的軌道上安然無恙地運行。
(摘自《黃金時代》、《江蘇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