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人們喜愛它,歌頌它,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它寫詩填詞。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肖協(xié)律》的詩,詩中寫道:“三年悶悶在余杭,曾與梅花醉幾場;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愛梅之情,露于言表。
南宋杰出詞人陳亮也愛梅花,他在一首詠梅詩中寫道:“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作者借梅言志,借頌梅花傲雪凌霜的斗爭精神,表白了自己堅持抗金至死不渝的信念。
明代詩人楊維楨,用最美好的語言,贊美梅花倔強傲岸的性格: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在他的小說《紅樓夢》里,也寫了不少詠梅詩,如:“桃未芬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fēng)?!薄熬G萼添妝融寶燭,縞仙扶醉跨殘紅?!绷⒁庑虑?,不落俗套。
歷代詩人中,愛梅成癖者,要數(shù)宋代的陸游。在他的詩詞集里,竟有百首以上詠梅之作,其中的《卜算子·詠梅》,更是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下面,讓我們賞析這首詞吧:
卜算子
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生在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急的南宋時期,他懷抱“掃胡塵”、“靖國難”的壯志,力主振軍經(jīng)武,北伐中原,收復(fù)失地,是主戰(zhàn)派。陸游滿懷復(fù)國壯志,卻屢遭南宋統(tǒng)治集團特別是秦檜主和派的排擠和打擊。他壯志難酬,孤獨無助,處境困難。這首詞就是以梅花比擬自己,反映他的處境和心情的。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币馑际钦f,在那交通站外殘破的斷橋邊,梅花寂寞地開著,無人過問。上句“驛外”,下句“無主”,加濃了孤獨荒涼的氣氛,流露了梅花寂寞苦悶的心情。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薄包S昏”一切顯得更靜寂、昏暗,不能不使它獨自發(fā)愁,“著”作“加上”講,更加上風(fēng)吹雨打,如何了得!“獨自愁”的“獨”字,照應(yīng)上句“寂寞”兩字,進一步把梅花所處的環(huán)境描繪得險惡可怕。既是偏僻荒涼,寂寞無人,又是一個暮氣陰沉的黃昏,境況已夠凄苦了,再遇到無情風(fēng)雨的摧殘,那該是多么悲慘呵!此景此情正是陸游屢遭排斥、打擊,處境艱難、孤獨的思想感情的流露,有意托物寓志于《詠梅》之中。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彼幌胭M盡心思去爭享春光,完全聽?wèi){百花的妒忌。梅是早春先葉開花的,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梅就凋謝了。這兩句就是作者捕捉了這一季節(jié)特征,結(jié)合了他的遭遇和感受寫成的。既是無可奈何,又是自我寬慰。這種心情雖然是當(dāng)時特定歷史社會的產(chǎn)物,但未免帶有個人的消極的色彩。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币馑际钦f,梅花零落下來被壓碎成為塵土,但其香氣還是照舊的。這是多么堅決的語言,表白了作者至死不變其初衷,死了還要留芳百世。這既體現(xiàn)了他的品格高尚,有勁節(jié),但也帶有消極的孤高自許的成分。
由上看來,陸游筆下的梅花多么孤獨啊,風(fēng)雨在摧殘她,群芳在妒忌她,她好象在宇宙中是一棵孤零零的花枝。實際上,這是陸游對人生社會的孤獨感的表現(xiàn)。這種孤獨感是他自己階級所賦予他的不正確的幻覺。而他卻把這種不正確的感情灌輸?shù)矫坊ㄉ砩先チ恕?/p>
毛澤東同志讀了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也填了一首《卜算子》,題目也叫《詠梅》:
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請看,同是詠梅,同是有所寄托,但兩詞的意境卻完全相反。在毛澤東同志的《詠梅》詞里,充滿著積極進取的精神。她面對風(fēng)雨凄凄,滿天飛雪,沒有絲毫的彷徨失望,而是抖擻精神,決心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促使嚴酷的客觀環(huán)境迅速改變。所以,盡管懸崖上結(jié)著百丈冰柱,她卻頂著風(fēng)雪怒放。她為的是什么呢?只為要“把春來報”,以便喚醒百花,驅(qū)走寒冬,爭回山花爛漫的美好春光。她不想沽名釣譽,只想實踐前軀者的使命?!按缴交€漫時”,盡管她心力衰竭了,卻感到無比的歡樂,藏身于百花叢中,從心底里發(fā)出微笑。
郭沫若同志曾對毛澤東同志的《詠梅》詞和陸游的原詞的相反意境作過如下的分析:“把所有的‘山花都作為接班人,不同于陸游把‘群芳作為對立面;在風(fēng)雨冰雪中都認出它們含有積極的反而因素,不同于陸游的片面感傷;盡管自己有敢于斗爭的精神,然而謙遜自處,不同于陸游的目空一切,自表孤高。這就是兩種精神和兩個時代的判然不同,是革命樂觀主義和沒有革命精神的悲觀主義的判然不同。這就是毛主席所說的‘反其意而用之的實際意義?!?/p>
(長青據(jù)《唐宋詩詞賞析》和《中國青年報》摘編)
(插圖:楊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