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驥
在四川省井研縣的五鳳山下,座落著一幢青磚青瓦的“青年之家”。這青年之家不大,只有80平方米,沒有粉飾,只不過在這偏僻山鄉(xiāng),它才顯得特別俊秀。它象一朵小小的報春花,開放在研經(jīng)大隊的土地上,用最生動的形象告訴人們:我們農(nóng)村有多少有作為、有希望的青年人!
今天,青年之家里一片歡騰,研經(jīng)大隊團支書劉二娃——就是劉仕彬—已經(jīng)當(dāng)選為出席共青團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就要上北京了。副支書敲響了“擊鼓傳花”的鼓點,趁他們文娛活動的空隙,讓我們沿著二娃這幾年走過來的路,去追尋他充滿艱辛和勝利的足印。
山灣塘的“保護人”
離二娃家三里路,是龍?zhí)杜c研經(jīng)兩個公社接壤的劉岔灣。那里三面環(huán)山,一面筑壩。一塘碧水,靜靜地躺在大地上。這是多好的一個聚寶盆哪,她能夠養(yǎng)育多少水族生靈!然而在一切都被弄亂了的年月里,她養(yǎng)得再多,也滿足不了亂撈亂釣者的貪心,她需要一個“保護神”。
這山灣塘因為歲歲無收,粉碎“四人幫”后決定招人承包。1980年3月,二娃為了給團支部籌集資金,明知管理有困難,還是找到龍?zhí)洞箨爤F支部商量,由兩個支部把這口塘承包下來了。山灣塘可以作證,從那天起,她的清澈的眼波里,就經(jīng)常映照著一個年輕人壯實的身影,劉二娃成了她最忠實的守護人。
哪個青年的心不拴在愛人身上?我們的二娃也不例外,然而他愛山灣塘,比愛他的未婚妻還深哩。二娃在塘的周圍豎起幾塊木牌,上寫:“釣魚者罰款五元!”但是,這幾塊可憐的牌子太軟弱了,擋不住多年形成的歪風(fēng)。
“二娃,你娃兒是‘二假娘,多管閑事!”龍?zhí)豆缧庞蒙绲臅嬒蚨匏^來一支過濾嘴香煙,若無其事地釣自己的魚,“你想想,多打一斤魚,你能得多少?”
“請你不要來這一套?!倍薨褵煍S了回去,“我一個不分,也不準(zhǔn)你釣!”
“好,你娃兒敢管,老子掀你下塘去!”
“把釣竿拿來!”
“什么?”會計站起來,雙手叉腰。
“對不起,要沒收你的釣竿!”
“老子叫你沒收!”會計一把抓住二娃的領(lǐng)口,又喊來了他的叔伯哥子,2:1。二娃被按倒了,兩弟兄抓住他的頭發(fā)在地下狠碰,撕破了他的襯衣,硬把他掀下了塘。
魚兒喲,你還能沉默嗎?山灣塘,你能不憤怒嗎?
二娃跳上岸來,緊緊抓住會計的手,會計猛一抽手,手表脫落,掉進了塘里。
官司打到龍?zhí)豆?,“判決”是:衣服撕破了,二娃自己補,手表掉到塘里,會計自己撈。各不找各,公平對等。還有誰不服氣嗎?有呢。群眾首先有意見,共產(chǎn)黨員劉正金挺身而出;把這件事告到區(qū)里,反映到縣里,說:“過去這個塘一個錢收不到,今年團支部包,是為了大伙。一個黨員,又是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去‘掃霸蠻釣魚,影響太壞了?!眴栴}才得到公正的處理—會計被拘留七天,因釣魚三次,罰款15元,并賠償損失。
魚兒跳了,山灣塘笑了。
自然,山灣塘不會只給二娃帶來煩惱,也會給他釀造蜜酒。六月的一個黃昏,夕陽正紅,從山那邊飄過來一個彩球。近了,近了,啊,是一個姑娘,穿著天藍色的褲子,淺紅色的上衣,背著一兜青草,披著一身霞光,飄下來了,看清楚了,是宋翠英!多美啊,要是提上個花籃,就象一位散花的天女!
二娃迎上前去,接下未婚妻的背兜,看著她濕漉漉的頭發(fā),想用袖子給她擦擦汗,手伸到一半又放下了。
“這么晚了,你咋回去?”
“今天不走了,跟我媽說了,在這邊做幾天活路再回去。你不要割草了,你的任務(wù)由我完成?!?/p>
青草,又鮮又嫩的青草,一把又一把,撒到了塘里。這一簇簇青草,凝結(jié)了這對戀人的多少情和意。山灣塘啊,你裝得下他們倆對你的深情嗎?
這一年,山灣塘沒有辜負她的守護人,奉獻出一千多斤鮮魚,價值800多元,為修建青年之家立了頭功。
不要家的“野人”
1980年年終,生產(chǎn)隊決算的結(jié)果,劉二娃比同等勞動力少做了兩千多工分。
二娃啊,你到哪里去了?
問山灣塘的魚兒吧,只有它們知道,二娃為它們誤了工。
問山上的松樹吧,只有它經(jīng)常眺望到二娃在鄉(xiāng)間小路上來去匆匆。
三月里,春寒料峭,一陣夜風(fēng)吹來,依然透人肌骨。多少人正圍爐取暖,我們的二娃卻披著一件短襖,打著一雙光腳片,在一個泥塘里踩泥巴。做瓦的泥巴,質(zhì)量要求高,容不得半點雜質(zhì)。他踩得很仔細,既用力也用心,哪怕是一星星草,也要撿出來。他得趕緊踩好,一會兒二十幾個團員就要來運上坡去,這是約定了的。
這幾天,他就深深地“陷”在這個“泥潭”里。要建青年之家,他心里有數(shù),一年能籌到的經(jīng)費,是遠遠不夠用的,主要得依靠自己和團員們的勞動。凡是團支部自己能解決的,一律自己解決,自己無法解決的,才花錢去置,去請人。磚、瓦、木、石,是建房子的主要原料。磚,大隊沒有窯,自己不能燒;木料,大隊給一部分;石料,不會開大山,只好請石工打;瓦,二隊有一個小瓦窯,做瓦的家什齊全,這就好了,二娃決心燒兩窯瓦,上半年請一個師傅做瓦,下半年請一個師傅掌窯。其他的種種活路,全部由他和團員們來盡義務(wù)。
二娃的母親長期有病,父親也有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下面四個弟妹,最小的七歲,都在念書,只有他一個主要勞動力。在1979年9月他當(dāng)團支書時,家里就不同意。母親問:“你不要這個家了?”
他怎能不要這個家呢?但是,他又怎能只要自己的家呢?眼前,在他心中的天平上,兩個家的分量終于無法保持平衡了。在井經(jīng),立夏過后就開始點玉米,現(xiàn)在小滿都過去了好幾天,別人家遲玉米出了土,二娃家的早玉米種子還在壇子里,母親能不著急嗎?但是,還是忍著,一直等他狼吞虎咽吃完了夜飯又想“開溜”了,才說:“鴨子早晨出去晚上知道回家,你晚上還要往外面跑,連鴨子都不如,簡直是個野人?!?/p>
劉二娃二話不說,點起火把干了一個通宵,一口氣把自留地的玉米種完了。
多虧了宋翠英,她一聽說打起火把點玉米的事,就趕來了。從此,哪邊活路緊,她就在哪邊做,這才減輕了二娃的雙重壓力。青年之家啊,你可知道,沒過門的小翠英的娘家、婆家為你受了多少委屈!
秋收過后,二娃抓緊短暫的農(nóng)閑時間,安頓好燒窯的柴草,請好掌窯師傅,立即開始裝窯、點火。他七天七夜守在窯上,為掌窯師傅充當(dāng)下手,團員們也輪流來窯上幫忙。
到了最后一天的夜里,一個緊急情況突然發(fā)生了,預(yù)計到閉火的時間,還差幾百斤柴草,怎么辦?
借,深更半夜,到哪里去借?
不借,一窯瓦全部報廢,損失不堪設(shè)想。
十幾個團員和師傅都睜大眼睛望著二娃。
二娃咬咬牙,象戰(zhàn)場上的指揮員一樣果斷命令:“快,一個人找一根干擔(dān)!”他點上幾支火把,當(dāng)人們再度集合時,他把手一揮,喊一聲“走!”一溜小跑,來到自己家門口。大家都明白了:他母親身體弱,生產(chǎn)隊照顧她專門飼養(yǎng)了一頭牛,還給她分配了七八百斤稻草,作為牛越冬的飼料。
“挑吧!”
“先跟你媽說一聲吧!”
“來不及了,我負責(zé)?!?/p>
人們動手捆草,二娃招呼好狗不要叫,又趕緊把大門反扣好,免得家里有人出來鬧。等到最后一個人挑走了,他也挑起了擔(dān)子。啊,門還反扣著的呀,他想起來了,回去把門扣放下。門開了,母親就站在門口,火把照著她一雙淚眼,二娃的心,酸了。
“媽!”
“你都挑完了,牛拿啥子過冬???”母親的嘴唇和聲音都在顫抖。
“媽吔,你別急,以后我勤快點,一天多割兩背兜草……”
青年之家啊,你可知道,你的磚縫里,和得有二娃娘的淚水!
花果山的“美猴王”
青年之家建起來了,但是空房里面什么都沒有,連桌子板凳都是借的,這能象個“家”么?
那個時候,電視機在研經(jīng)還是一件稀罕物事。研經(jīng)離縣城30里,有些青年為了看電影,邀邀約約,來回跑60里路。要是青年之家有一部電視機就好了!
還有圖書吶,樂器吶……最好,還要做張乒乓臺……都是非要不可的。這些,又得要多少錢?怎樣去找這筆錢呢?
劉二娃可不是一個空想家,他是個有心計的人,善于提出問題并且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現(xiàn)在,他的眼睛盯著五鳳山了。
五鳳山上,研經(jīng)公社企業(yè)也曾辦了一個果場,種有柑、橘、桃等果樹數(shù)百株,所以那里就被命名為花果山了。不過這座花果山,生不逢時,命途多舛,后來被糟踏得不成樣子了,成了公社企業(yè)的一個包袱,決定把它甩出去——下放。
四月,二娃上山偵察了一番,啊,一座山被野蒿亂草霸占完了。有一排宿舍,房子里到處是耗子洞,堆滿了耗子打洞時扒出來的泥土,宿舍外的一個三合土地壩,也成了殘磚斷瓦的垃圾堆。春暖花開時節(jié),山上卻是一片荒涼。他和團支部成員詳細研究和分析了情況,找到了果場年年虧本的真實原因:管理人員端的是鐵飯碗,吃的是大鍋飯,他們干與不干,干多干少一樣拿工資,誰還真正下功夫辦果場?結(jié)果,當(dāng)然是守在窗戶下的桃子都吃不成。
二娃謝絕了所有善良的勸說,毅然和公社簽訂了合同。五月份,團支部作出決定,由劉二娃率領(lǐng)四個團員上山安營扎寨,口號是:“以場為家”。
那時窮啊,吃的是次等灰面,還要自帶。報酬、待遇、工資等等,根本不用提。那時苦啊,農(nóng)時季節(jié)不等人,要把多年荒廢的果場重新開墾出來,既培植果樹,還要搶種上各種短期作物,就要付出雙倍的勞動力??啥拚f:“就算這座山是苦土堆起來的,我們也要一口一口把它吃掉!”
劉二娃以身作則,伙伴們沒有被困難所壓倒。他們以每天十小時以上的勞動,披荊斬棘,開墾荒土。為提高土地利用率,種上了紅苕、花生、蔬菜、玉米等作物。他們還把附近唐家一隊種柑橘的老師傅請來,恭恭敬敬地集體拜他為師,向他學(xué)習(xí)栽培技術(shù),并在當(dāng)年就培植了幾千株柑橘幼苗。二娃說:“這是我們的方針,我們不能伸長脖子,等果樹長大了來養(yǎng)活我們,我們要以短養(yǎng)長,年年、季季都有收入。這樣就可以自力更生了。”
一分辛苦,換來一分收獲,大自然給予了辛勤勞動者應(yīng)得的報酬。1981年僅柑橘苗一項就收入了940元,還有玉米8600斤,紅苕8000斤。
這一年,青年之家添置了電視機、鑼鼓、照相機,購買了圖書一千多冊,還做了一個乒乓臺和供80人坐的長凳,棋類、牌類等其他文娛用品自不在話下。二娃的愿望初步實現(xiàn)了。
1982年,花果山更見興旺,新植柑、橘、桑、桃等1200株,育苗4萬株,僅此一項,即可收入2400元。綠蔭叢中,還有50多只雪白的來亨、巴白等良種雞安閑地覓食、憩息,一片興盛景象。
青年之家里笑語喧嘩,團員們圍著乒乓臺,玩著“擊鼓傳花”,一張手帕蒙著副支書的雙眼,他手里的鼓槌時輕時重,忽緩忽急,扣人心弦。一朵小花在人們手中迅速傳遞,緊張而又熱烈。鼓點催著花兒,傳了一圈又一圈,一陣緊敲過后,鼓聲戛然而止,花兒恰恰在二娃手里。一陣笑聲如潮水,把二娃托起來了。紙卷終于展開了,上面寫的是:
“你最喜歡的一句格言是什么?”
“答吧,你最喜歡哪句格言?”
“我最喜歡的是——”二娃胸中突然涌起一股激情,他象朗誦一樣高聲回答:
“人的一生應(yīng)當(dāng)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生活庸俗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p>
一陣風(fēng)雨般的掌聲,響徹山川。
五鳳山下的報春花啊,愿你更加繁榮茂盛,愿你開遍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