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日華
黃秋耘同志以他特有的散文筆調寫出的革命回憶錄《風雨年華》是一部富有傳奇色彩的自傳體作品,作者把史實與文學因素有機地融合起來;在豐富史傳文學表現(xiàn)手段方面,進行了探索。值得研究和重視。
真實,無疑應是史傳文學的堅實根基。然而,經(jīng)歷過十年動亂以后,有不少歷史問題需要重新認識,因而,如何把握這種歷史的分寸感首先就成為史傳文學成敗的一個關鍵。黨中央一系列有關歷史問題的決議,有助于我們認識歷史的進程,不過,史傳文學的創(chuàng)作畢竟是要面對十分具體的人和事的,要達到歷史的真實,不僅需要作者有敏銳的目光,而且更需要有藝術家的勇氣?!讹L雨年華》蘊含著深沉的藝術魅力,首要原因就在于它是真實的,作者以司馬遷寫《史記》的實錄精神:“不虛美,不隱惡”為標準來書寫歷史和人物。就是對“尊者”、“賢者”和“親者”,也包括對自己,都不例外,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史實,也忠實于歷史原貌,做到“假話不說,真話有選擇地說”。這種求實的態(tài)度,使本書具有了很大的歷史嚴肅性和真實性。
史傳文學不同于一般的散文創(chuàng)作,它要求逼真求實地描摹歷史事件,尤其是歷史人物。在這方面,我們的史傳文學工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是有很大成績的,但無可諱言,也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這種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較忽視歷史人物的歷史局限和作為具體人的一面,因此削弱了作品的文學性?!讹L雨年華》中的歷史人物之所以寫得栩栩如生與作者“不想向任何人的身上潑污水,但是我也不想給任何人的頭頂罩上神圣的光圈”的寫作宗旨是密切相關的。要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歷史功過的寫作態(tài)度,則正是使筆下歷史人物活現(xiàn)起來的最大奧秘。應該說是三中全會精神給了作者這個膽量和魄力,給了《風雨年華》以歷史全貌和人物全貌的總體構思。這在當代史傳文學上是一個可喜的現(xiàn)象。
作者今天能在藝術和學術工作中做出成績,當年是得力于張鐵生(國際問題專家)那種一絲不茍的嚴格要求和教導的。但作者在下筆記述張鐵生時仍公正地寫道:“誰也不否認,鐵公是一個正派的好人,是一個嚴肅認真、勤奮好學的學者,但同時他又為自己、也為別人設立了許多框框條條和禁區(qū)。他的工作和事業(yè),以至他個人私生活的幸福,全都蒙受這種害人害己的教條主義的損害?!弊髡吖P下的黨的文藝工作領導人邵荃麟,則是另一副模樣,溫文爾雅,文人習氣相當濃厚?!捌錇槿艘玻跓o惡聲,胸有成竹,急人之急,損己利人”?!跋笏@樣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領導人,我一生中遇到的并不太多”。然而作者還是要說:“要記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情況,無論是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都回避不了他這個人的?!庇浀玫业铝_在看到一位畫家畫了一個最完美最罕見的人物頭像后說:“但是我認為畫家應該使我看到她額上露出一點輕微的裂痕,鬃邊現(xiàn)出一個小瘢點,下唇現(xiàn)出一個小得看不見的傷口才好,這樣就會使這幅畫馬上從一種理想變成了一幅畫像了?!?見《西方美學史》上)史傳文學中出現(xiàn)的人物畢竟不是“理想”中的人物,而應是散發(fā)著歷史氣息的人。黃秋耘在描摹歷史人物“畫像”時,不僅以“真實”和“不諱”為宗旨,同時大量運用可以情動人的文學手段,使他筆下的人物不再是蒼白的固定模式,而是豐滿的、有血有肉的生命體。不僅真實可信,也是親切感人的。
(《風雨年華》,黃秋耘著,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月第一版,0.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