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貴平
近讀(蘇〕巴·瓦·科普寧著《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導論》(中譯本,求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第一版),對其中一段話,頗存疑義。這段話是:“有時認為,物質(zhì)和意識問題之所以是基本問題,是由于它是把哲學家分為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的根據(jù)。那末,當世界觀將只有科學的,而唯心主義不再存在時,物質(zhì)和意識問題是否仍然是哲學中的基本問題?對此只可能有一種正確的回答:即使唯心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礎(chǔ),關(guān)于物質(zhì)和意識的關(guān)系問題仍將是基本的問題。那時它的解決,將具有純科學的意義,將擺脫階級特性,……”(見該書第12一13頁)。言下之意,是否是當階級不存在時,唯心主義將不再存在?
問題是這樣:會不會有那么一天,“世界觀將只有科學的,而唯心主義不再存在”、“唯心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礎(chǔ)”?
這要從唯心主義世界觀產(chǎn)生的雙重根源即社會根源和認識論根源來看。在將來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中,由于階級的消滅,唯心主義的階級根源不存在了,“將擺脫階級特性”,但并不就因此擺脫了其他社會性。到那時,社會基本矛盾、新與舊的矛盾、先進與落后的矛盾仍然存在,這些矛盾作為社會根源,仍然要反映到哲學上來。至于認識論根源也仍然存在,列寧所講的直線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觀主義和主觀盲目性仍將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
而且,認為唯心主義將不存在的主張,抹煞了哲學發(fā)展的內(nèi)部矛盾,即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矛盾。毛澤東同志說:“一講哲學,就少不了這兩個對于。”(《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48頁)如果說,將來社會會只剩下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唯物主義哲學,那等于說哲學內(nèi)部可以達到絕對同一,而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