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人才”?我們說的“人才”,決不僅僅是名家學者,也應該包括那些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實干家。凡是具有一技之長,并且自覺對社會盡職盡責、為人民服務,在四化建設的崗位上作出貢獻的都是人才。四化建設的千百種行業(yè),行行可以出狀元。衡量人才的標準,應該看他德才學識的實際水平,看他對四化的實際貢獻,我們應該是“講文憑,但不唯文憑論,重在真才實干”。只有文憑沒有水平,沒有實干精神,不算真正的人才。
(引自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在第二次全國青年自學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
萬東平從少年時起,就酷愛電子技術,對自己未來的生活道路,充滿了美麗的遐想——
然而,現實生活的路卻是坎坷不平,荊棘叢生。
“文化大革命”一爆發(fā),萬東平一落千丈,從夢幻的空中,重重地跌了下來。父親由江蘇鹽業(yè)公司經理變成“走資派”,他被送到農村避難。前途、理想都成了泡影。
見到農村缺乏用電常識,經常發(fā)生觸電事故,他就將自己多年來訂閱的《無線電》雜志上有關文章抄下來,在縣廣播站向農民宣傳。自己動手學習修理收音機和廣播喇叭,為農民服務。他千方百計收集電子方面的書籍、雜志,如饑似渴地潛心攻讀。萬東平的好學精神,感動了漣水城里幾位上??萍即髮W的學生,他們不僅借書給他,幫他解答難題,而且還熱心地介紹他去上??萍即髮W無線電雷達專業(yè)旁聽。對于小萬來說,這是多么難得的學習機會呀!他整天扎在書堆里,奮力鉆研起來。可是,好景不常,學習四個月后,這個班要到保密廠實習,學校要萬東平的檔案材料。小萬是無職業(yè)的社會青年,哪有檔案材料呢。學?!肮ば牎本鸵运皝須v不明”為由,把他送到遣送站,沒收了他的全部書籍。經過一個多月的審查,遣送站看他是個“書呆子”,沒有多大政治問題,便通知家人將他領回,母親從蘇北千里迢迢趕到上海,撫摸著小萬消瘦的面頰,禁不住失聲痛哭起來。小萬理解母親的心情,但他覺得自己發(fā)憤學習并沒有錯。在回家的路上,每到大站都要下車,購買科普書籍,繼續(xù)堅持自學。
回到家中,萬東平跟電臺學習《英語900句》,課本很快就學完了。為了進一步學好英語,小萬根據課本上的說明,向新加坡一家書店發(fā)函,要求購買《英語900句》高級讀本。沒想到引來了大禍。1973年5月7日上午9時,年僅20歲的萬東平因此被捕,并被判刑三年,罪名是與國外掛勾聯(lián)系,企圖進行“反革命活動”。
消沉就是毀滅,服刑也不能消磨時光。萬東平又拿起了紙和筆,寫作《農村有線廣播》和他其的電子科普文章。
看守所發(fā)給犯人的紙是有限的,每天如數收回。小萬把每天多要的紙和手紙等廢紙收藏起來,憑著記憶,排出各種電路,按修理的程序,敘述每個零件的作用、功能及可能發(fā)生的故障。白天,他把文稿藏進棉被,晚上放在枕頭下面。幾個月后,大大小小近千張紙片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中、外文字和各種線路圖。
萬東平入獄后發(fā)出的第一封信,是請媽媽訂電子和外文雜志。當時,監(jiān)獄是不準帶進英文書的。小萬暗示母親將英文書拆成散頁,包裹衣物,食品交到他的手中。在昏暗的燈光下,這些人類智慧的結晶伴隨著他度過了獄中的歲月。
到勞改農場以后、萬東平收集犯人家屬寄來的出口轉內銷衣物袋上的英文商標、馬列著作注釋和人名索引中的英文單詞,把它寫在手上默默背熟。白天,利用外出查蟲的機會躲在半人高的麥田里學習,晚上,在犯人們睡熟后,偷偷閱讀英文電子科普書籍。
他根據雜志上介紹的方法,在農場搞科學試驗。雖然因此多次被批斗,受懲罰,但他從來沒有停止自學和科學試驗。在三年的牢獄生活中,他學到了不少電子知識,學會了5000多個英文單詞,出獄后,他已經能夠初步閱讀和翻譯英文電子科普文章了。
粉碎“四人幫”后,政府給他平了反,又被破格調到連云港市電子研究所工作。幾年來,他在三十多家全國和地方的電子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了幾十篇論文,二百多篇科普文章,為有關單位翻譯資料五十余萬字,他設計的七種電路被收入1983年出版的《實用電路300例》一書。他被聘為十多家雜志的特約記者。他還先后完成五項小發(fā)明,分別獲全國和省“五小”競賽一、二、三等獎。1984年,團中央授予他“新長征突擊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