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祖堯
痔是一種慢性多發(fā)病。除了外科療法外,這種病一般治療較為困難。日本東京的深谷伊三郎先生采用灸療,取得了鎮(zhèn)痛和止血的滿意效果。他在一年內(nèi),重點觀察了16個病例,療效顯著。16例中,肛裂9例,外痔10例。施灸后,止痛時間雖有個人差異(立刻止痛的6例,10分鐘止痛的5例,30分鐘止痛的3例,24小時止痛的2例),但鎮(zhèn)痛效果達百分之百。治療后進行一年觀察,未復(fù)發(fā)的有1例(外痔7例,肛裂4例,其中男3人,女8人);復(fù)發(fā)的有5例(外痔3例,肛裂2例,其中男4人,女1人)。
典型病例;某公司職員,外痔,平時便秘常用通便藥,排便時疼痛并出血。飲酒后疼痛特別厲害。就診前三天,肛門腫脹,排便時疼痛劇烈并出血,排便后長時間持續(xù)痛,已痛到乘車坐不下去的程度。治療時,用艾炷施灸50壯,即刻止痛。一周內(nèi),每天繼續(xù)施灸,肛門部的腫脹消退,排便時的出血及疼痛之癥狀完全消失。為了防止復(fù)發(fā),用輔助療法又施灸一周,后再無復(fù)發(fā)。
深谷伊三郎先生的灸療十分簡便,主要是艾灸陶道穴。陶道取穴法:第一胸椎棘突下(即背部第二個算盤子下陷中),用半米粒大的艾炷施灸20~50壯,或用艾條灸10~20分鐘。在陶道穴施灸止痛后,再施行輔助療法,即在尾骨末端往上四橫指處及其左右旁開一橫指半處,共三穴,用艾炷各灸10壯,或用艾條各灸5分鐘。施用輔助療法的目的是防止復(fù)發(fā)。
灸療為何能治痔呢?
就痔的病因而言,主要是肛門部靜脈淤血所致??匆幌禄颊叩牟v及生活史就清楚,首先是有不少人患有便秘癥。還有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過重勞動、冷水作業(yè)、過度飲酒以及吃過量的辛辣香燥物造成肛門靜脈淤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杜絕這些不良的生活因素是消除肛門充血、調(diào)整血流的要訣。在背部督脈中的陶道穴施灸,是作為一種誘導(dǎo)作用,進行腰部血流的調(diào)整,外加反射作用,從而產(chǎn)生止痛,止血,消腫的治痔效果。(據(jù)《日城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