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群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發(fā)生體溫調(diào)節(jié)障礙,水、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損害等癥狀的總稱。其致病原因是身體中產(chǎn)熱和散熱平衡失調(diào)。中醫(yī)認為,中暑是由于暑熱或暑濕穢濁之邪熱閉心神,或熱盛津傷、引動肝風,或暑閉氣機。在烈日下暴曬或在高溫環(huán)境下進行重體力勞動一定時間后,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大汗、口渴、乏力、頭暈、胸悶,這些癥狀都屬于中暑先兆。
一般施灸
1.灸中脘穴
位置:位于上腹部,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點處。
施灸方法:采用溫和灸?;颊哐雠P,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穴位固定不動,在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施灸處感到溫熱、舒適為度。中暑時灸,每次3~15分鐘。
功效:降逆止嘔,調(diào)胃補氣。
2.灸氣海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將連接肚臍與恥骨上方的直線分為十等份,從肚臍往下3/10的位置即是。
施灸方法:采用回旋灸。患者仰臥,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穴位,在距離皮膚1.5~3厘米處,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zhuǎn)施灸。中暑時灸,每次10~20分鐘。
功效:益氣助陽,調(diào)經(jīng)補腎。
對癥加灸
1.癥狀一:頭暈倦怠、口渴身熱
配穴:大椎穴
位置:位于項部下端,在第7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
施灸方法:此穴需別人配合施灸,采用溫和灸?;颊吒┡P,施灸者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穴位固定不動,在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施灸處感到溫熱、舒適為度。中暑時灸,每次20~30分鐘。
功效:通經(jīng)溫陽,清腦醒志。
2.癥狀二:皮膚毛孔收縮、身體難以散熱
配穴:神闕穴
位置:位于肚臍正中處。
施灸方法:采用回旋灸?;颊哐雠P,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穴位,在距離皮膚1.5~3厘米處,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zhuǎn)施灸,以施灸處感到溫熱、舒適為度。中暑時灸,每次20~30分鐘?;虿捎冒母酐}灸。中暑時灸,每次3~7壯。
功效:溫經(jīng)祛寒,平和陰陽。
注意事項
在用艾灸緩解中暑癥狀時,一邊施灸,一邊以溫水擦拭患者身體,直至癥狀緩解、微微出汗為止。艾灸只是輔助治療,若中暑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