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育政
在北京最大的喇嘛廟雍和宮的萬福閣內,緊靠彌勒大立佛的兩旁,分別矗立著一支三點九米高,直徑十二厘米的巨(香)。香的周圍,還有兩米多高的六角朱漆柵欄。巨香的外表,均勻地布滿了如同鳳眼一般的細長孔,因而得名——鳳眼香。
由于萬福閣內光線陰暗,加上游人的視線一般都集中在十八米高的大佛身上,因而往往忽略了這兩支鳳眼香。實際上它們似香非香,而是兩棵已有億萬年歷史的古生物化石。
據說,內蒙古境內的騰格里大沙漠,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時,鳳眼香不過是騰格里海中的兩棵巨大的海底植物,屬于藻類的一種。由于億萬年來,地殼不斷運動,滄海變遷,最后使騰格里海逐漸形成浩瀚的大沙漠。這兩棵巨大的水生植物幸存下來,經過漫長的歲月變成了海藻化石。
關于鳳眼香的發(fā)現,還有一段傳說。
故事發(fā)生在清代。傳說有一支蒙古族的商隊,穿越騰格里沙漠,迷失了方向。駱駝隊在沙漠中走來走去,老是在方圓幾十里的地方兜圈子。幾天幾夜過去了,仍沒有走出大沙漠。他們隨身攜帶的食品和淡水都吃光了,眼看整個商隊就要困死在沙漠之中。這時,他們突然發(fā)現了這兩棵巨大的鳳眼香。認為是天降神香,趕忙磕頭禱告了一番,然后從兩香之間穿過向前走去,結果走出了沙漠,見到了綠州,使整個商隊從死神中逃脫出來。
后來,過往的人們都把鳳眼香視為吉祥、幸福的神物,并獻上美味的食品和甘露供奉它們。
當地有一位蒙古王爺聞知騰格里沙漠中有一對神香,便派人偷偷地把這兩棵鳳眼香挖走了。隨后做為貢品運到北京,獻給了清朝皇帝。以后又由宮中(賜給)雍和宮喇嘛廟,所以這兩棵鳳眼香便流傳至今,供游人欣賞。
(摘自《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