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刊物出書,現(xiàn)在都要講究研究趨勢。趨勢看對了,趁早下手,在趨勢剛剛露頭、人家剛剛覺察之際,這里文章、圖書已經(jīng)源源涌出,一遇一合,于是大有成焉!趨勢看不對,文章、圖書發(fā)表得過早過晚,錢自然賺不到,說不好還有逆潮流而動之嫌。因此,《讀書》編輯部開會,自然也成了研究趨勢的會議。
海外有趨勢專家,這里一切才起步,談不上這些。但是,看對趨勢的確實大有人在。這里那里股市也才開始,市上談股票買賣的書已有二十來種?!蹲x書》是談過股份制的,請樊綱先生寫的那篇,連一些老先生看了也叫好。但是,靠這文章似乎搞不了股票——至少,我們至今也沒聽說樊綱先生已經(jīng)發(fā)了股票財。何況我們總是膽小如鼠,這方面那方面的文章都發(fā)一些,成不了什么氣候,遑論推潮促流。股份制乃至買賣股票這潮流,我們算是趕不上了。
但是不論你多自鳴清高,多自悲懷才不遇,只要還吃這行出版的飯,“趨勢”還得研究。問題是這趨勢往哪里去找?
所謂趨勢,無非是指社會在一個時期里發(fā)展的勢頭。具體一點,到我們這一行,主要是指讀者愛好、關切的方面。那么讀者的關切又從何而來?照我們看來,許多讀者關切的東西,往往是社會上提供得不多的東西,缺乏的東西,而不是過剩的東西,過于富余的東西。就文化知識界說,目前缺乏的是什么呢?是扎實的根基,是透辟的研究,是貨真價實的學問。這些東西,固然永遠需要,但現(xiàn)在以此為趨勢,也并非說空話。而是因為:我們眼下太缺少這些。在文化上,我們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開拓,但是更需要它們賴以筑造的根基。我們現(xiàn)在書太多,裝璜太好,版本太繁——固然都還及不上發(fā)達國家,但是好書太少,真知不多,真正的建樹還不多,卻是事實。
一個正常發(fā)展的社會,一定會不斷糾正自己發(fā)展中的弊端、偏向。一個開放的社會,尤其會糾正得快,糾正得好。我們相信我們這個社會正在日益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因此,文化上的許多弊端都會逐漸被糾正,被革除。果若如此,則這種糾正和革除的過程,就是一種趨勢,一種走向。迎合了這種趨勢的需要,文化出版工作就可以使自己得益,也為別人造福。
這樣,就請允許我們《讀書》雜志投一個小小的機:把命運押在社會將會盡力培植、維護自己的文化根基這一寶上。不論如何,中國人總不會丟掉自己幾千年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拔母铩备锊坏簦霸u法批儒”批不掉,其他風頭也
謂予不信,請看歷史。這一期《讀書》集中談了一大批現(xiàn)代的學問家。其中不少已成古人,但是他們業(yè)績均在,不論中間有多少周折,最后還是為社會所承認,還是不能為人們所抹煞。寫過去的事,不是要我們不往前看,而只是勉勵我們這些士子,認真記住他們的業(yè)績。前人辛苦耕耘、認真構制的功業(yè)為我們這些后人記住,那么今人對這種精神的發(fā)揚光大也當然會為以后的后人記住,會為社會承認乃至成為大潮和大趨勢——只要這社會是健全的。
編輯室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