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善
改革開放,中國出現了令人注目的一個新階層——個體戶和私營企業(yè)主。對于此階層,人們早已不陌生。但關于這一階層的子女的教育現狀,卻是一個新鮮而又引人注目的問題。
校園大款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大連某小學校園的真實場面。
一位長著圓臉蛋的小男孩向身邊的小伙伴提議:“比一比,看誰兜里錢多,誰敢?”說著,他掏出一張“大團結”炫耀:“10元一張的,你們誰有?”
“我有!”“我也有!”兩個男孩不甘示弱,都掏出了自己的“大團結”。
“大團結算什么?!”一位穿著名牌牛仔裝的高個子男孩傲慢地闖進來,摸出一張100元鈔票,在空中晃了晃:“你們有嗎?”
眾孩子目瞪口呆。那位一擲百元的男孩是6年級學生孫某,人稱校園大款。他的父母是個體戶,近幾年做買賣發(fā)了財。孫某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要什么給什么,兜里的零花錢常常是二三百元。有次他在校園玩耍時丟了300元,同學、老師都為他著急,他卻不屑一顧:“急啥,不就300元嗎?再找我媽要唄!”
記者在大連、哈爾濱等城市采訪,中小學教育工作者指出:現在有一個比獨生子女還要難教的群體,就是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的子女,這些孩子突出的特征是有錢,物質生活相當富裕,已成為校園里的高消費階層。
我國單一的所有制形式打破以后,個體、私營經濟成分迅速增長。據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調查表明,目前在大陸,自有資產逾百萬元的私營企業(yè)已超過5000戶。廣州私營企業(yè)中,百萬富翁超過200戶。來自溫州的信息表明:該市50戶小型私營企業(yè)中,業(yè)主們的平均年收入為7萬余元。河北省保定地區(qū)調查顯示,400多家私營企業(yè)中,百萬富翁就有150多家。這些富翁的子女們隨著父輩的滾滾財源步入了膏粱子弟的行列。
可以肯定,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中小學生中的富裕階層也將不斷增加。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無疑會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這是誰都渴望的。然而,錢的擁有量,卻往往不是簡單地能與教育的質量成正比。能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全看你在孩子身上怎么花錢了。
武漢市第59中學位于著名小商品市場漢正街附近,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子女高達16.8%。該校校長蔡俊然告訴記者:這些孩子擺闊氣,穿名牌用高檔,花錢如流水。據統(tǒng)計,他們中80%的學生平均每月零花錢30元至40元,有的高達百元。
蔡俊然講述起這樣一些場景:一個雨后的下午,兩位個體戶子女各持一把硬幣在操場的水洼邊比賽打水漂;有位學生過生日,請要好的同學下酒館,一次花200元不在乎;一位姓魏的個體戶子弟輪到值日時,花5角雇他的同學打掃教室;另一位個體戶的女兒花1元錢雇同學替自己做當天的作業(yè)……
平心論“長”“短”
讓我們將有色眼鏡換上理智的鏡片,去觀察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子女。
武漢市某中學調查表明:10%的個體戶子女積極向上、勤奮好學,表現較好;約75%的個體戶子女經常出現搖擺性,行為表現呈不穩(wěn)定傾向;15%的個體戶子女上進心不強,學習成績差,缺點、錯誤較多,甚至染有不良習氣,是影響學校安定的重要因素。
5年級的小學生蔡某因父母離異,與母親相依為命。每天放學后,他就去幫助母親經營服裝攤。起初他站在一旁,看著母親與人討價還價,有時還討得臉紅脖子粗的,他感到好笑。漸漸地,他懂得了母親那鼓起的腰包就是在這樣的討價還價中變大的。按說,這是一所很好的社會大學。遺憾的是他幼小的思維難以理解市場交易中的公平原則,母親灌輸給他的也僅僅是錙銖必較的自私原則和金錢至上的哲學而已。
金錢交易在教會他精明的同時,也漸漸污染著他幼小的心靈。小蔡迷戀上了生意場,學習成績不斷下降,他對老師說:“還是做買賣好,能掙大錢,吃好、穿好、玩好,我長大一定當個大老板!”后來,他干脆不去上學,跟著母親干個體去了。
在個體經濟氛圍中,以私有經濟為核心的經營模式必然使置身其中的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的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受到私有制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對他們進行的多是以維護家庭利益為前提的如何才能賺錢的說教,從而助長了他們的自私心理。
據有關部門對中學生調查:78%的個體戶希望子女學習成績好,93%的個體戶子女選擇升學作為初中畢業(yè)后的第一出路。但這種愿望的產生主要還是出自“光宗耀祖”的動機。他們希望通過升學找個體面的職業(yè),以改變“低下的社會地位”。一些教師介紹說:這些孩子學習上一旦遇到困難,心理品質的弱點便充分暴露出來。加上不少家長文化水平低,教子無方,于是一部分個體子女身上便產生了成績差——失去信心——成績更差的惡性循環(huán)。
小學生彭某曾是班里不錯的學生,期中考試沒考好,便像泄了氣的皮球,再也打不起精神。學習好似擺在他面前一座推不動的大山,于是他繞過這座大山,上課迷迷糊糊,課余時間到處逛蕩,或泡電影院、或泡電子游戲室。忙于發(fā)財的父母根本無暇顧及他們的寶貝兒子。
對85名個體戶子女統(tǒng)計:留級生有17名,占20%,這些學生厭惡學習,他們的心思早已飛向了社會。
優(yōu)越的經濟有如一柄雙刃的利劍,既可以成為青少年努力學習的守護神,又可以割斷奮進的紐帶。小李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過年的壓歲錢就有1200元,用“花錢如流水”形容他的揮霍一點也不過份,他的吃穿用全是名牌高檔。最終,僅滿17歲的他竟然參與了嫖娼、賭博……
校正你的愛子觀
1992年9月的一天,大連發(fā)生一起毆打教師的惡性事件。
這天清晨,一位趾高氣揚的小男孩帶著他的父母和一位壯漢駕一輛高級轎車來到沙河口區(qū)一所小學門口,堵住前來上班的青年教師劉某好一陣拳打腳踢。劉某瞬間被打翻在地。校長、教導主任聞訊前來勸阻,也被打得鼻青臉腫。
男孩是這所小學5年級學生。昨天他違反紀律被劉老師嚴厲批評,并要他寫出檢查。男孩回到家,向開出租車的父親大肆渲染,謊說老師如何打了他6個耳光,委屈得哭泣不已,終于導演出上面這殘暴的一幕。
事件發(fā)生后,教師們群情激憤,發(fā)表倡議書要求罷教。最終在上級領導的過問下,事件才得以平息,兇手也得以拘留。
為什么家長這么盲目聽信子女的話?記者與男孩的父親作了交談。
這是一位30出頭的青年,眼睛不大卻透出精明:“唉!這孩子從小就沒享多少福,那時干個體不容易??!整天在外奔忙,只好苦了孩子?,F在有了錢、日子好了,總想對孩子作些補償。孩子要什么我們就給什么,生怕委屈了他!”好一個“作些補償”!可以說,“補償心理”是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對子女普遍存在的一種心態(tài)。在他們看來,一味滿足子女的物質需求就能求得心理的平衡,其實,這種“補償”結下的果實,大都是苦澀難咽的。
一對干個體的夫妻離婚,孩子判給了母親。做父親的每次從外地回來,都要給孩子一大筆錢,孩子要什么他都給什么??吹胶⒆痈吲d的樣子,他才喜滋滋地離去,至于孩子的錢怎么花、孩子的學習情況如何,則似乎不在他的關心之列。終于,當他再一次回來看兒子時,兒子因聚眾斗毆已被關進了公安局。
錢有了,當然是好事。對逐漸富起來的中國人來說,有誰還愿意回過頭去過窮日子,又有誰會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呢?但作為父母,當你在滿足子女的物欲時,你是否意識到應該對子女做關于艱苦創(chuàng)業(yè)、勤儉節(jié)約、自立自強方面的教育?
愛子女,這是人之常情。但這種愛如果偏離了航道,就會把子女引向暗礁或淺灘……
社會新課題
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子女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隨著這一“新生代”的發(fā)展壯大,此一問題無疑將會顯得越來越突出。
有識之士不僅看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而且已采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
武漢市第59中學把學校、家長、社會幾個方面的力量結合起來,引導他們抵制來自金錢和商品社會的各種不良傾向的影響,逐步確立與商品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人生價值觀。學校還開展艱苦奮斗教育,指導合理消費。通過社會調查、參觀革命遺址、祭掃烈士墓等形式,激發(fā)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中學生任晴,不僅活潑漂亮,而且思想健康、學習努力。對于富有的家庭,她認為沒什么值得炫耀的,那是黨的好政策加上父輩們創(chuàng)造的結晶。她是班里的學習委員、學校團委委員,因為品學兼優(yōu),她多次被評為學校三好學生和區(qū)優(yōu)秀團干部。這當中自然有父母的一份功勞。任晴的父母不僅賺錢有方,教女也毫不遜色。當他們在商海中闖蕩時,沒有忘記把女兒“長托”到一位教師家中,每月付給那教師300元錢,要求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一流的學習成績。
社會實踐加適時正確的引導,是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子女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家庭和社會的有效途徑。
在大連,有位自費上大學的個體戶對來訪的中學生們說:“我不滿足于當小商小販,要爭取當一名真正的企業(yè)家,自費上大學就是為了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經營能力?!?/p>
一席話,使學生們受益匪淺。一位姓李的個體戶子女曾經認為學習沒意思,學點文化夠用算了。社會調查震撼了他的心靈,他在調查報告中寫道:“我父親因為文化水平低,幾次去外地進貨都吃了大虧,大量事實使我認識到只有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從事商品經營,我一定要以超越前輩為己任,發(fā)奮學習、立志成才!”他果然像變了個人似的,學習刻苦、進取心強,畢業(yè)時考上了重點高中。
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師和家長都能清醒地看到教育與引導的重要。許多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往往只是一味地寵愛孩子、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欲望。長此以往,人們不能不擔憂:這群不斷壯大的“新生代”,是否能夠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真正支撐起共和國繁榮昌盛的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