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鵬飛
衰減,就是“淡化”。
有些東西,“原狀態(tài)”不可取,“衰減”一下,卻熠熠生輝。
老子說“大象無形?!边@本質是非“美”的——“美”是可見、可聽的形象。但“衰減”一下,卻可演繹出一個“虛實相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原則?!盁o中”不能“生有”,然借助于“象”,可以延伸到“象外”,這不是對“美”的認識的發(fā)展么?
老子又說“知者不言”。“不言”焉能成“知者”?——“大知者”老子不也說了“五千言”嗎?可“知”,確實未必能用言語道盡。禪宗的“立言語”又“破言語”,便反映了這種困境。于是,從老子的“知者不言”引申出的“言意之辨”說,反倒成了一個現代命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