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方受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也是一種慢性病,已為很多人所了解。由于職業(yè)、年齡、外傷等因素,使人到中年以后,頸椎間盤、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逐漸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可以發(fā)生多種不同類型的癥狀。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很多:有頸椎牽引、按摩推拿、針灸理療及中西藥物治療等,均可獲得一定的效果。但各種治療費時費事,或多或少地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其實,利用睡眠時間,通過使用藥枕,也能減輕頸椎病的癥狀,獲得較好的效果,特別省時省事,很受群眾歡迎。
現(xiàn)在市場上已有多種藥枕供應,大多是長方扁平形的藥枕。而我們設計的藥枕呈長圓形,長38厘米,直徑10厘米,除了內(nèi)含舒筋活血、宣痹和絡的中藥外,還含有使藥枕柔軟富有彈性的泡沫塑料。使用時并不像通常的枕頭那樣放在頭后部,而是置于頸后部,經(jīng)臨床觀察375例,有效率為97.64%。
為什么要把藥枕制成長圓形?這要從正常頸椎的排列形態(tài)說起:人的頸部共有七塊頸椎骨,它們的排列,從正面看是垂直的,從側(cè)面看則不是垂直的,而是具有輕度向前凸的弧度,醫(yī)學上叫做頸椎生理弧度。這個弧度是嬰兒出生后,頸椎既負擔著頭面部器官的重量,同時要完成前屈、后仰、側(cè)彎、旋轉(zhuǎn)等活動而逐步形成的,到1歲半時,就形成了正常的頸椎生理弧度。
可以理解:正常的頸椎生理弧度,使相鄰的頸神經(jīng)根、椎動脈、交感神經(jīng)等都處于正常位置,這是保持頸部各精細結(jié)構生理活動的一個基本條件,如果這個弧度消失了,甚至形成了相反的弧度,將對緊鄰的各種組織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實際情況是很多較嚴重的頸椎病人的X線片上,可看到頸椎生理弧度變淺、消失,甚至形成相反的弧度,這既是頸椎病所引起的結(jié)果,反過來又可加重頸椎病的癥狀,因此恢復頸椎生理弧度是治療頸椎病的關鍵之一。
利用每晚8小時的睡眠時間,在頸后部放置一個高度適中、柔軟富有彈性的中藥頸枕,既有祛風宣痹、活血通絡的藥理作用,又有改善和恢復頸椎生理弧度的物理作用。我們設計的中藥頸枕有三種使用方式:
第一式把藥枕墊于頸后部,不用其他枕頭,使頭部輕度后仰,具有小重量牽引作用,改善頸椎弧度,是中藥頸枕的標準用法,亦稱治療式(見圖1)。
第二式亦稱保健式,無頸椎病的中老年人可用此式。頸椎病人開始用中藥頸枕感到不適應者可用此式作為過渡適應,習慣后再用第一式。此式為頸后部墊中藥頸枕的同時,頭后部仍用原來的普通枕頭,使頭部較為水平(見圖2)。
第三式亦稱老年式,適用于高齡微有駝背者,或習慣于高枕睡眠者。把中藥頸枕置于普通枕頭上,使用者易于適應,同時可使頭面部輕度后仰而起治療作用(見圖3)。
使用中藥頸枕時,以仰臥為主,不妨礙病員側(cè)臥。每天晚上能有4~5個小時仰臥,便能有效地解除頸肌痙攣,改善局部血循環(huán),使充血、水腫消退,改善和恢復頸椎生理弧度,同時調(diào)整椎間隙、椎間孔的形態(tài),免除神經(jīng)根的壓迫,從而獲得療效。
中藥頸枕對頸型、神經(jīng)根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jīng)型等頸椎病患者均有良好療效。但不適用于脊髓型頸椎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