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兩卷本)
費爾南·布羅代爾著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第一卷唐家龍、曾培耿等譯,吳模信校,48.00元
第二卷吳模信譯,48.90元
本書是法國年鑒學派第二代代表人物費迪南·布羅代爾的成名作,也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被視為史學領域里程碑式的巨作。它于一九四七年定稿,一九四九年分兩卷出版。中譯本據(jù)法文一九九○年版譯出,計有中文一百五十余萬字。此書系作者在查閱大量檔案資料的基礎上窮近二十年之力寫成。它精辟地論述了一個地區(qū)(地中海)、一個時代(菲利普二世時代)的總體性歷史。全書分為三個自成體系的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人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史,此為一種緩慢流逝、緩慢演變、經(jīng)常出現(xiàn)反復和不斷重新開始的歷史;第二部分為群體和集團史,著重考察它們?nèi)绾蜗苿拥刂泻5纳?;第三部分為傳統(tǒng)歷史部分,是個人規(guī)模的歷史?;谶@種安排,本書首先介紹了地中海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狀況,進而探討了該地區(qū)的經(jīng)濟社會狀況和文化生活,最后論述十六世紀后半期該地區(qū)的政治史。通過把歷史分解為幾個不同的層面,即地理時間、社會時間和個人時間,作者廣泛運用史學、地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民族學和經(jīng)濟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立體再現(xiàn)了所述時代地中海及相關地區(qū)人類的全貌,揭示了它的命運,雄辯地說明地中海并未因新航路或土耳其勢力的崛起而衰落。
《胡適書信集》(精裝)(全三卷)耿云志歐陽哲生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出版148.00元
胡適是現(xiàn)代中國具有國際聲望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他生前交游廣泛,同數(shù)千人有書信來往,其中許多人是現(xiàn)代中國各個領域頗具影響力的重要人物。胡適的書信,既反應了他個人的心路歷程,又是時代的重要歷史記錄。此書為系統(tǒng)收集胡適書信的大型文集,共收錄胡適書信一六四四封,時間跨度從一九○七年到一九六二年,內(nèi)容涉及政治、外交、學術、人際交往、婚姻家庭等多個方面。其中五百封信來自胡適私人檔案,為首次排印出版,另有數(shù)百封信是從海外各種報刊書籍中搜集而來,首次在大陸刊印。此書對所收書信的年代,均作了考證,全書按年代編排,并附有人名索引。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增訂本)沈從文編著王
上海書店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第一版200.00元
沈從文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自二十年代開始創(chuàng)作,有大量作品問世,影響巨大。自五十年代起,沈從文放棄了文學創(chuàng)作,轉(zhuǎn)而從事文物研究。汪曾祺先生曾為沈從文文物與藝術研究文集《花花朵朵壇壇罐罐》(外文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作序文《沈從文轉(zhuǎn)業(yè)之謎》,對沈從文“從寫小說到改治文物”發(fā)表了洞見。
沈從文先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研究出土文物和中國絲綢、工藝美術圖案和物質(zhì)文化史,先后發(fā)表論文五十余篇,廣受重視。他從一九六四年著手編撰本書,直至一九七九年初才告完成,付梓面世。此次上海書店出版社據(jù)香港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二年增訂本印行,在大陸首次出版。
這是第一本研究中國古代服飾的專著,資料豐富,精選從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明清兩朝的大量文物圖像資料,綜合排比,印證文獻,富有學術價值。作者對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時代、不同階層服飾制度的發(fā)展、沿革以及與社會物質(zhì)生活、意識形態(tài)的種種關聯(lián),作了廣泛、深入的探討,提出了許多新問題、新見解。此書包蘊深廣,對文史研究、考古斷代、古代生活的觀察,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考價值。
社會與思想?yún)矔?lián)書店一九九七年四月出版
《開放社會科學》華勒斯坦等著劉鋒譯6.40元
古本根基金會接受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華勒斯坦的建議,組織一批國際知名學者——其中六位來自社會科學,兩位來自自然科學,兩位來自人文科學——于一九九三年創(chuàng)立“重建自然科學委員會”,共同從事一項研究計劃,其宗旨是對社會科學的現(xiàn)狀和前景進行思考。這本書是該委員會兩年工作的結果,內(nèi)容嚴肅、豐富,具有挑戰(zhàn)性。它試圖闡明: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tài)是如何歷史地建構起來的?社會新的發(fā)展是如何使這種學術分工受到質(zhì)疑?如何才能將已形成的組織結構再度開放出來?如何闡明種種爭論不休的基本學術問題?我們的最佳立場是什么?
《資本主義的未來》馬克斯·舍勒著劉小楓編校羅悌倫等譯14.50元
《價值的顛覆》馬克斯·舍勒著劉小綱編校羅悌倫林克曹衛(wèi)東譯15.80元
《資本主義的未來》選輯了舍勒中后期的三組重要論文:第一組三篇討論資本主義精神,其中提出了克服資本主義精神的構想;第二組兩篇討論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社會問題,反映舍勒處理社會學局部論域的能力和方法;第三組三篇討論人的理念,論域延伸到哲學批判和社會學—文化學的人學建構。
《價值的顛覆》收入舍勒三篇重要論文:《道德建構中的怨恨》、論害羞與羞感》、《論哲學的本質(zhì)及哲學認識的道德條件》,展示了“舍勒的倫理意識之現(xiàn)象學社會學的基本結構”。其中《怨恨》一文從現(xiàn)象學和歷史社會學的綜合角度,闡明現(xiàn)代市民社會倫理的起源、形成機制和基本原則,并討論了現(xiàn)代倫理意識與古代(基督教)倫理意識的差異,與《論害羞》一文構成了一個有機的論述框架。
《資本主義的動力》費爾南·布羅代爾著楊起譯5.80元
這是布羅代爾一九七六年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所作的三次學術報告的講稿,題目為《對于物質(zhì)生活和經(jīng)濟生活的再思考》、《交換縱橫談》、《世界的時序》。在這本薄薄的小書中,布羅代爾對資本主義怎樣和為什么在西歐萌芽、發(fā)展,商業(yè)資本與工業(yè)資本的關系,各地區(qū)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對資本主義的作用等重大問題,作了簡明扼要的論述。
《詮釋與過度詮釋》艾柯等著王宇根譯10.50元
這是意大利著名小說家、符號學家艾柯與三位知名學者羅蒂、卡勒、羅斯的辯論文集,主要探討詮釋的有限性問題。艾柯在書中提出“作品意圖”的概念來限制本文詮釋的無限可能性,三位學者分別從哲學、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等方面進行反駁,并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宗教:如果沒有上帝……》柯拉柯夫斯基著楊德友譯12.60元
這本書的副題是“論上帝、鬼、原罪以及所謂宗教哲學的其他種種憂慮”,是宗教哲學的一般理論著作,探討宗教的認識論問題。作者原為波蘭華沙大學哲學史教授,一九六八年后歷任耶魯、牛津、芝加哥等大學教授。
在承認信仰是宗教活動不可或缺的固有屬性的前提下,作者梳理了歷史不衰的關于上帝存在與否的辯論,批評了宗教學家中所謂的理性主義者的觀點,認為根本不存在理性的崇拜。對于宗教哲學的種種憂慮,作者也作了嚴密的分析。
《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朱維錚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出版24.20元
這是朱維錚先生討論晚清學術史的若干個案的文字結集,與他的《走出中世紀》、《音調(diào)未定的傳統(tǒng)》一起構成他對晚清學術史的整體觀照。本書共收入論文十八篇,以討論的歷史時序編次,分為三篇。上篇“變征篇”主要討論十九世紀初中葉的若干學術論著或刊物的歷史,中篇“康章篇”集中討論晚清學術史的兩位關鍵人物康有為、章太炎的思想和著作,下篇為“雜考篇”,收有關晚清漢學、黃宗羲、辜鴻銘、馬相伯的論文五篇。
《傳統(tǒng)的誤讀》劉夢溪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出版26.00元
作者視野廣闊,學術感覺敏銳,這是他關于傳統(tǒng)的獨具只眼的闡釋,全書分五篇:傳統(tǒng)的理念、學術與傳統(tǒng)、紅學與傳統(tǒng)、傳統(tǒng)與文化秩序和傳統(tǒng)的闡釋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