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仲龍
今年10月8日,是我國第一個“高血壓日”。為此,受《祝您健康》雜志社的委托,我采訪了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名譽院長、中華醫(yī)學會副會長、心血管病治療專家方圻教授。
提起方圻教授的名字,可能許多人并不陌生。
他的病人中,上有日理萬機的國家最高領導人,下有半夜起床排隊掛號的平民百姓。
無論對誰,只要你是他的病人,他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永遠是和顏悅色的面孔和極端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
經他診療過的病人,佩服他的醫(yī)術精湛,稱贊他的醫(yī)德高尚。
他曾經參加過周恩來總理的治療小組,總理對他贊不絕口。
總理去世以后,鄧穎超同志將總理生前用過的一架金黃色座鐘送給了方圻教授,感謝他在總理生命最后日子里付出的心血和勞動。
許多人是從這段故事中,認識了方圻。
他被稱為“人民的好醫(yī)生”,曾獲我國醫(yī)務界的最高榮譽——“白求恩紀念獎章”。
高血壓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
初夏一天的早晨8時,我們如約走進方教授的辦公室。他太忙了,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滿滿的。所以只能擠出清晨的一點時間接受采訪。
方教授滿頭銀絲,面帶笑容,一身儒雅,風度翩翩。
他首先從我國近40年高血壓發(fā)病情況的變遷說起。
1959年,中國人的高血壓患病率為5.11%。這是由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第一次普查得出的數(shù)字。
1979年,進行了全國第二次高血壓普查,患病率為7.30%。時間過去20年,中國人的高血壓患病率增加了50%。
1991年,第三次大規(guī)模的全國高血壓普查開始了,結果是11.44%,即9名中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病?;疾÷时?2年前又增加了48%,將近50%,這時全國有9000萬高血壓病人。
方教授說,各地高血壓的發(fā)病情況也不盡相同。
北方的發(fā)病率比南方高,華北、東北一帶比江浙、兩廣高出許多。北京的高血壓發(fā)病率名列榜首,高達23%,其次是西藏。
方教授舉出一組數(shù)字說明:
在高血壓病人中,只有44%的人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病,其余56%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病。
在這些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病的人中間,只有25%的人服藥治療。
而在這25%的服藥病人中,最終能夠滿意地將血壓降下來的,只占一半。其他服藥的人只是吃吃停停,血壓難降。
這就意味著,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病人中,8人中只有1人的血壓降了下來。
高血壓病病出有因
聽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要這樣重視控制高血壓呢?
方教授仿佛猜透了我們的心思。他停頓了一下,接著介紹說——
在許多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高血壓起著非常壞的作用。
首先,高血壓是腦卒中的高危因素。許多腦卒中病人都患有高血壓病。
腦卒中就是“中風”,或者稱為“腦血管意外”。中風后病人非死即癱,難得痊愈。在我國,每年因為中風死亡的人數(shù)已經在人口死亡譜上占第一位。
高血壓還是高血壓心臟病的“前奏曲”,病人會出現(xiàn)心力衰竭。
高血壓也能造成。腎臟的損害,病人最終死于腎功能衰竭。
高血壓同樣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動脈硬化后,會出現(xiàn)血管堵塞。如果堵塞在心臟的冠狀動脈上,就會出現(xiàn)冠心病。如果堵塞在腦血管上,中風隨之而至。
所以抓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首先要抓高血壓病的防治。正所謂“綱舉目張”。
說起高血壓病的發(fā)病原因,方教授略作思考。
他說,原因還不太清楚,但是有許多因素與高血壓的發(fā)病有關:
——肯定有遺傳因素。
——肥胖的人,血脂高的人,容易發(fā)生高血壓。
——與飲食習慣有關。尤其是與吃鹽多少關系非常密切,北方人吃鹽多,高血壓病人也多,北京人平均每人每天吃鹽15克,而廣東人吃得清淡,吃鹽量只及北京人的一半。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一個人每天吃鹽不要超過8克。
——經常吃蔬菜、水果的人,高血壓發(fā)病率低。水果、蔬菜中含有豐富的鉀,高鉀低鈉對健康有益,而鹽中偏偏含的是鈉。
——高血壓與吸煙也有關系。煙民中高血壓病人多。
重視防治措施
方教授介紹說,防治高血壓要從青少年抓起。
現(xiàn)在許多年輕人的血壓偏高,但是自己并不知道。所以從30歲起,就要知道自己現(xiàn)在的血壓是多少。中年以后,更要每年檢查一次血壓。
其次,要知道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方法。這知識并不深奧,但是做起來卻不容易,堅持下去就更難。要爭取吃得清淡,多吃蔬菜。體重超重的人,要設法減肥,如果體重降不下來,血壓也難降,一旦體重下降,血壓也會隨之降下來。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非常重要,如慢跑可以降壓、減重。吸煙的人要戒煙,尤其是醫(yī)生,更要帶好這個頭,但是目前醫(yī)生中的吸煙人數(shù)仍然相當多,經在北京市5所醫(yī)院中調查,男醫(yī)生的吸煙率高達50%。
一個人如果同時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癥等疾病,就更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注意采取各種措施,把這些疾病控制住。
方教授說,防治高血壓,尤其要發(fā)揮宣傳教育的作用。
美國開始做這項工作比較早,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從1968年開始下降。歐洲從70年代也開始下降。日本在防治高血壓方面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從70年代開始,他們下大力氣進行宣傳教育,動員廣大群眾自己動手,開展高血壓防治工作。
方教授最后說,我們的醫(yī)生,特別是社區(qū)醫(yī)生,要走出去,大力開展社區(qū)醫(yī)療,對于高血壓病人,也沒有必要去大醫(yī)院檢查治療。
告別的時候,我們請方教授在我國第一個“高血壓日”之際為讀者寫句話,他躊躇良久,寫下了:“積極防治高血壓病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重點。”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