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心
最近,女兒的幾個最要好的同學來我家做客。聽她們談到"英姿帶",我問道:"你們的家長給你們買英姿帶了嗎?"其中一個孩子說:"我媽給我買了,我戴了兩回就不想戴了。玩兒的時候戴,渾身都不舒服,玩兒不痛快。寫作業(yè)時戴,身體得直挺挺的,沒法寫。"另一個孩子則說:"大人們穿衣服都講究休閑、舒適,讓我戴那像五花大綁似的玩藝兒,我才不戴呢!"看來,孩子們對這種矯正身姿的器械有自己的看法。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美好身姿,女孩亭亭玉立,男孩英姿颯爽。那么,究竟怎樣才能使孩子獲得一個美好身姿呢?怎樣看待這種身姿矯正器呢?要弄清楚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白,一個人的身姿是不是美好取決于哪些因素。人的體形和姿態(tài),是身體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狀況、審美情趣、性格、氣質、習慣以及精神狀態(tài)的綜合的外在表現(xiàn),不單單是保持什么樣的身體姿勢的問題。既然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那么,要保持美好身姿,就不能只靠一種方法或一個措施。就算孩子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不良身姿,要矯正,也不能單靠"英姿帶"這種典型的物理療法,而應當對身體、心理、審美、性格、氣質、習慣等多方面強鍛煉和修養(yǎng)。孩子們年齡還小,身體姿態(tài)的可塑性還相當大,要矯正,不是很難的事。家長要有這個信心。
人是高等動物,具有主觀能動性。就是說,人具有在實踐中認識客觀規(guī)律,并根據(jù)客觀規(guī)律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推動事物發(fā)展的能力。孩子們有能力根據(jù)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和外界提供給他們的語言、圖形信息,通過自覺地鍛煉和習慣的養(yǎng)成,保持美好身姿,或者糾正不良身姿,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一個身體發(fā)育正常的孩子,不一定非要戴矯正器械。那種東西用的時間長了,會產(chǎn)生一種依賴性,會消磨孩子保持美好身姿的主觀能動性。究竟孩子是否需要戴,應聽從醫(yī)生的建議,家長不要自作主張。
對于有先天畸形等身體異常的孩子來說,要矯正不良身姿,必須采取醫(yī)療手段;對于身體正常的孩子,要保持美好身姿,主要還是靠鍛煉,靠習慣的培養(yǎng),靠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家長們不要把孩子獲得一個美好身姿的希望,寄托在什么器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