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
川貝有止咳化痰的功效,這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藥房、藥店出售的止咳藥中含有川貝成分的也為數(shù)不少,如蛇膽川貝液、蜜煉川貝枇杷膏等。因此,有些人在咳嗽時便自己購買這些藥服用,或者用川貝燉梨、川貝燉冰糖等方法進(jìn)行食療。有的病人服后病情好轉(zhuǎn),有的病人卻無效,甚至越吃咳得越厲害,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中醫(yī)的咳嗽是講究寒咳、熱咳、虛咳、實咳的,因此,對不同類型的咳嗽要辨證施治才能奏效。川貝性寒、味苦,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雖有“止咳化痰之圣藥”之稱,卻只適用于熱咳。所謂熱咳,一般癥見:口干、咽痛、痰少、痰黃而粘稠,有的還伴有發(fā)熱,甚至頭痛。若不加辨證,一咳就亂用川貝,輕則療效不佳,重則耽誤治療時機(jī),使病情加重,危害不淺。
根據(jù)來源與性狀不同,川貝又有松貝、青貝、爐貝之分。與川貝藥理作用類似的還有浙貝,兩者統(tǒng)稱貝母,作用各有所長:川貝長于潤肺止咳,多用于肺熱咳嗽;浙貝苦寒,開瀉力較強(qiáng),長于清火散結(jié),多用于外感風(fēng)熱、痰火郁結(jié)引起的咳嗽。但不管是哪一種貝母,都屬苦寒之品,只適用于痰熱咳嗽。咳嗽見痰清白、帶泡沫,或咳嗽痰多、面浮肢腫的寒痰、濕痰之人,千萬不要服用。
大眾醫(yī)學(xué)199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