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
我爸爸余昂先生和媽媽馮青云女士是1950年8月匆匆完婚的,婚后兩個月,爸爸就渡過鴨綠江赴朝參戰(zhàn)。當時,媽媽還在河南南召縣財政科工作,媽媽剪著很短的頭發(fā),穿著50年代的干部服,一副利落能干的模樣。
新婚的媽媽對她的即將遠行的新郎說:“你走了以后我不剪辮子,一直把辮子留到你從朝鮮回來!”爸爸點著頭,向他的新娘子揮揮手登上了北上的列車,他們分別時沒有流淚,爸爸是奔向一個很偉大的事業(yè),媽媽知道不應該用眼淚給爸爸送行。坐在北上列車里的爸爸不時地摸摸那揣在心口處裹著細絨布的媽媽的照片。
朝鮮戰(zhàn)場炮火連天,爸爸當然沒有機會去照相的,但他卻時時收到寄自國內的媽媽的來信,每一次收到媽媽的信,爸爸會快樂地看上無數遍,還把一些他最喜歡的話摘抄在小本子上,然后再把信和媽媽的照片一起用絨布裹了,塞在心口處。
漫長的三年里爸爸爬冰臥雪南征北戰(zhàn),急行軍時要丟棄許多東西,只有媽媽的照片一直揣在他的心口窩從未移動過。三年后,爸爸終于可以回國探親,事前爸爸特意寫了信給媽媽和叔叔,讓他們去車站接他。媽媽和叔叔早早地去了車站,可是時隔三年,當爸爸媽媽近在咫尺的時候,他們竟沒有認出對方來。那時我的爸爸身穿威武的志愿軍軍裝,經過三年的戰(zhàn)火洗禮爸爸變得英氣逼人;而我的媽媽也像她當年許諾的那樣留起辮子,媽媽的辮子剛剛垂在肩上,是爸爸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嫵媚。最后還是叔叔認出了爸爸,他一把拉住了這位威武的年輕軍人,把他拉到媽媽面前,媽媽頓時滿臉緋紅。
爸爸探親走后第二年,我的小哥哥出世了,媽媽給小哥哥起名“思朝”。以后爸爸再給媽媽寫信時,不再稱媽媽“云”,而是稱媽媽為“思朝媽媽”,爸爸不停地要媽媽抱著兒子去照相館里照相,爸爸把他收到的照片都編了序號,在照片后面寫滿他想給兒子說的話??v然隔著40多年的茫茫歲月,當讀著我爸爸寫在照片后面那些活潑潑的話語時,仍能真切地感到當年遠離祖國的那個年輕記者愛子愛妻的溫情。
此照攝于1954年,我媽媽當時穿著女干部服,看上去很像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