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靈魂紀念館

1999-09-01 06:18王力雄
天涯 1999年5期
關(guān)鍵詞:骨灰盒骨灰死者

父親去世二十年了。他的骨灰盒在這個叫做“革命公墓”的地方放了十年。而我已經(jīng)五年沒有來看他。我四處漂泊,每到父親的忌日,總是想起這個骨灰堂,內(nèi)心嘆息,又轉(zhuǎn)而丟到腦后,去忙世間那些催趕人的事。

骨灰堂內(nèi),光線暗淡,氣氛陰森壓抑。一層層架子,一排排編著號碼的骨灰盒。各式各樣的骨灰盒擺在一個個方框里,有的被祭物包圍,有的孤孤零零,全都落滿灰塵。骨灰盒上那些發(fā)黃的照片透過灰塵展現(xiàn)出不同表情。

這里給我的感覺像一個倉庫。難道這些臟乎乎的盒子,每一個里面都曾經(jīng)是一個活過的人嗎?一個問題總是壓抑不住地在我的腦子里回繞:人可以這樣摞起來嗎?

父親的骨灰盒原來放在上半部,現(xiàn)在卻被挪到了下面,蹲下才能看到。骨灰堂進行過擴建。人越死越多,倉庫也就越來越擠。擴建后骨灰盒被重新安放,那些有“后門”的親屬就會為自己親人爭取一個好位置。按照一般概念,上面的位置顯然好于下面,大概在陰間也會有高人一等的感覺吧。

骨灰堂外,送葬的隊伍行進著,親屬哭嚎的聲音震天動地??臻g中彌漫著焚尸爐中冒出的煙。紙錢和白花隨風旋轉(zhuǎn)。

如果死后能夠選擇,我絕對不會愿意被放在這樣一個地方。我相信很多人也會與我有同樣的想法。放在這里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供后人紀念。父親死時我十五歲,能記著他并且懷念他,但也只是好幾年才來一趟,假若我將來有兒子,他還會愿意來這里看望從未謀面的爺爺嗎?兒子的兒子呢?

這始終是我的一個心事。父親的骨灰盒放在這樣一個地方,什么時候是一個頭呢?那頭又是什么?被后代遺忘?還是被骨灰堂當作無人認領(lǐng)的廢品拋棄?

想了好久,我決定現(xiàn)在就讓父親離開這里。除了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打日本人,父親的生命大部分都給了中國的汽車工業(yè)。我從他工作了多年的長春第一汽車廠借了一輛“紅旗”牌轎車,把他的骨灰盒送回山東老家——龍口。雖然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更多更好的進口轎車,可是我覺得只有用“紅旗”才對。在父親為中國汽車工業(yè)傾注的心血中,“紅旗”牌轎車是他那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最為自豪的杰作?,F(xiàn)在,由他兒子開著融進他心血的轎車把他送回家鄉(xiāng),他一生的軌跡似乎也就首尾相接地圓滿了。

我常思考死亡。在送父親回老家的路上,我每天晚上都長久地坐在父親的骨灰盒旁,一杯酒,一支煙,獨自看夜空的星星。

反抗死亡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是人類自古以來進行的最大戰(zhàn)爭。人們養(yǎng)生、練功、尋找長生不老藥、求神保佑,當一切都在死亡面前無可奈何的時候,喪葬便成了人追求永恒的一個寄托。

生命不能永恒,就把陵墓造得永恒。帝王之陵最為典型,上千年的時光過去,仍然聳立。武則天把她的陵墓造得如一女人仰臥大地,與天地融為一體,登峰造極。而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要為死者壘起一個墳頭,刻上幾個字。那是一個人曾經(jīng)活過的標志,是他生命的象征。

過去的喪葬不拘形式如何,都是以靈魂不死為基本觀念的。喪事的操辦和儀式的程序大都是為死者飄忽于另一個世界的魂所做。貴人把奴隸活埋在自己身邊。千軍萬馬的兵馬俑跟著帝王到陰間去逞威風。傳統(tǒng)的陪葬中除了金銀財寶,還有陶制的豬圈、磨坊、樂隊等,到陰間也要過日子。夫妻必須合葬。生者要時常給死者送錢送衣,還要做法事,祭祀祖先等等。

然而,在今天這個科學和理性昌明的時代,唯物主義的生死觀已經(jīng)占了統(tǒng)治地位。沒有天堂地獄,也沒有上帝鬼神。人就是一些物質(zhì)元素的組合。死亡就是物質(zhì)組合的解體,形神俱滅。失去了生命的尸體轉(zhuǎn)化成青煙黃土,也許在億萬年之后轉(zhuǎn)化成石油。一旦生命終結(jié),就是永恒的黑暗,一無所有。

生命不能永恒,再堅固的陵墓也照樣不能永恒?,F(xiàn)在看那些昔日威嚴輝煌的王陵,秦始皇陵成了農(nóng)民承包的果園,漢陵成了牧童放羊之處,明定陵倒是修葺一新,然而萬歷皇帝的頭蓋骨卻被拿出來展覽,他的陵園上建起了收費廁所。

真可謂“閣中帝子今何在,欄外長江空自流”。

一度,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們力圖把科學生死觀轉(zhuǎn)變?yōu)閷ΜF(xiàn)實更“有用”的行動,他們平墳還田,喪事從簡,捐贈遺體,拋灑骨灰。但是盡管已經(jīng)推行了幾十年,直到今天,真正能那樣超然對待死者和喪事的人比例還是很小。不要說尚未徹底移風易俗的農(nóng)村,就連大城市里操辦之風依然盛行,甚至愈演愈烈。幾十年來,全民教育,反迷信斗爭,行政命令,諸多方法全都用過,但只要稍微一松勁,種種舊習就卷土重來。

按物質(zhì)計算,人類有多少資源被浪費在無知無覺的死者身上?有個故事說農(nóng)民上山去耕作,卻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地,找來找去,最后發(fā)現(xiàn)他的地蓋在了他的草帽下面。這雖然是個玩笑,卻真實地反映出中國土地資源的困境。今天,從南到北的墳地得多少草帽才能蓋得住呢?人總是越死越多,每個死人占據(jù)的空間,耗費的金錢和材料,累積起來的總量是多少呢?會不會有一天,地球上的活人將被死人擠得無處可呆了呢?

然而,我們能因此就簡單地指責喪葬儀式都是鋪張浪費嗎?人是有感情的,人們?yōu)樗勒叩霓o世而哀痛,緬懷死者,怎么能不讓他們表達?不錯,人沒有靈魂,但既然人死后只剩下尸骨,人們不對那尸骨表達感情,又還有什么別的方式?如果沒有的話,人們就只能把喪葬搞得盡量鋪張和隆重了。

這就是現(xiàn)代喪葬陷入的尷尬境地。傳統(tǒng)喪葬的宗教之核——靈魂已被否定,喪葬的意義轉(zhuǎn)成僅僅是為了生者的感情寄托。然而把對親人的全部感情、紀念和供奉都凝聚在一盒骨灰上,其中卻有一種極大的荒謬。擺在你面前的骨灰明明白白告訴你親人已死,死亡陰郁而丑陋,卻不是親人曾活,活得健康美麗。骨灰看上去神圣異常,卻放哪都籠罩陰影,讓人躲避或嫌棄。語言中最不屑的詞匯有一個“人渣滓”。骨灰不就是人渣滓嗎?地地道道,名副其實。我們卻把它和親人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成了親人的全部、唯一的象征,并且在唯物主義的觀念和現(xiàn)世資源條件對傳統(tǒng)喪葬內(nèi)容的限制中,形成了一套以遺體骨灰為主體的、卑瑣扭曲、耗人浪費、無審美亦無文化價值、而又人人都不得不照做的病態(tài)喪葬方式。

這不,我也是一樣,千里迢迢把一個骨灰盒送回老家。

到了龍口,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跟市政府打交道。家族長輩們叮囑我要把父親的骨灰盒放進“革命公墓”,還要立一塊碑。父親十五歲參加“八路”,四十年前就在龍口當過代理市長(共產(chǎn)黨的),似乎該得到這種榮譽?!耙黄椒降仄ぞ蛪蛄??!遍L輩們說??升埧谑姓毁I賬。死了那么多年的人對今日龍口已經(jīng)沒有價值。

我沒有跟市政府官員認真交涉,其實從一開始我就盼著他們拒絕。我去跟他們說這話,只是因為家族長輩有這要求。我開車幾千公里從東北跑回老家,目的并不是把父親的骨灰盒從一個“革命公墓”轉(zhuǎn)到另一個“革命公墓”,而是想一勞永逸。

我把父親的骨灰盒帶到了海邊,讓父親再和家鄉(xiāng)的海呆一會兒。雖然我的理性足夠知道這是虛幻,可在每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都寧愿把死去的親人想成有靈。我接受科學生死觀,卻認為再唯物也不能喊個“一二三”就把親人尸體從病房窗口直接扔進后院垃圾箱。我主張喪事從簡,可我跑這一趟的耗費不少于大多數(shù)葬禮。關(guān)鍵是人必須把哀思寄托在一個對象上,當對象只有一個骨灰盒時,也就只有圍著它轉(zhuǎn)了。

據(jù)說大象臨死前會自己離開象群,到一個隱秘的地方去死。它不愿讓自身尸骨給同類籠罩上死亡陰影。那么,作為人,作為具有智慧、理性、審美意識的現(xiàn)代人,是不是能找出一個比骨灰更美好、更永恒、更節(jié)約、又更能表達情感的對象,作為死者留給后人的紀念呢?

當我把“紅旗”轎車駛進家鄉(xiāng)的村莊,鄉(xiāng)親們紛紛圍攏,老人輕輕拍打車身,婦女透過玻璃往車里看,兒童們搶著東摸西摸,大家輪流坐進車,顛著笑著。我看著這一切,似乎是父親回到了老家,所謂的“光宗耀祖,衣錦還鄉(xiāng)”吧。爸爸,那位大爺是在跟你這久別的兄弟敘舊嗎?老奶奶像是責備你走得太久,孩子們似是從你的兜里掏糖。爸爸,看你的模樣多體面、多出息,鄉(xiāng)親們都為你感到驕傲哩。

那些被裝在骨灰盒里的人們,人生一世,難道只有那點默默無言的干澀骨灰?不是有那樣一句話嗎——“每個墓碑之下都是一部長篇小說”。誰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讀書時,哪怕書的作者是三千年前的古人,你也會感覺他就活在眼前。多少肉體早已消失的歷史人物,他們的生命卻一直激勵我們,指引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他們死了嗎?每當我置身在圖書館時,常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在周圍包圍著我的,是無數(shù)活生生的靈魂。是的,靈魂。我說的靈魂不是神學意義上的活在另一個世界的靈魂,而是一個曾經(jīng)活過的人的生活歷程、思想感情、他的人性和他作為一個人的非物質(zhì)的本質(zhì)。每一個死者,正是他們的這種靈魂使人懷念,人們在為他操辦喪事的過程中,在捧著他的骨灰盒擦來擦去時,尋找的不也正是這種靈魂?那么,能不能用這種靈魂代替骨灰,把紀念死者的主體從骨灰轉(zhuǎn)移到靈魂上呢?

當然,所謂的靈魂不能是一個虛幻的概念。只有把那種靈魂固化成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現(xiàn)實對象,才具有代替骨灰的可能性。雖然人死后形神俱滅,然而人的生命歷程、思想感情和精神遺產(chǎn)是可以通過文字記載而得到“固化”的。那固化下來的,不就是脫離了物質(zhì)軀殼而能夠得到永生的靈魂嗎!這就是司馬遷說他寫《史記》是為“藏之名山,傳之后人”、也是曹丕言文章乃不朽之盛事的原因所在。自古以來,無數(shù)偉人名流就是這樣通過留下回憶錄、傳記和文獻資料,使他們的靈魂脫離有限的肉體,承載于不滅的文字,從而獲得了永生的。

問題在于,如何才能使普通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靈魂呢?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功名偉業(yè),沒人給他們著書立傳,也沒有不朽作品以傳千古。但是他們也照樣有生命歷程、思想感情和精神遺產(chǎn),也就是說,他們也有靈魂。固然他們自己可以寫回憶錄,至少也有日記、信件、音像資料什么的,然而問題在于怎么保存?,F(xiàn)存的機構(gòu)——出版社、博物館、圖書館只對偉人名流感興趣。普通人的東西如果只是壓在自家的箱底里,遭受蟲蛀、發(fā)霉,最終丟失或被遺忘,與骨灰的意義也就相差無幾了。

所以,關(guān)鍵在于為普通人的靈魂找到一種有效的保存手段和紀念方式。我一直想,能不能建立一種叫作“靈魂紀念館”的機構(gòu),專門珍藏和管理死者生前所寫或口述的回憶錄,或者是親友為死者寫的傳記,也可以包括死者其他的個人檔案、作品、照片、錄音錄像等。每個人只需要一張薄薄的多媒體光盤,就可以把所有內(nèi)容文、聲、像并茂地保存進去。而那“靈魂紀念館”應該是永久性的,所有光盤都會得到永久保存?!办`魂紀念館”沒有任何條件限制,對普天下所有人一視同仁。人活著的時候不平等,在死亡面前總不應該再有區(qū)別。保存靈魂不僅僅是偉人名流的特權(quán),而應該是全人類共有的天賦人權(quán)。所有的靈魂在“靈魂紀念館”中,都將受到神圣儀式的供奉,與天地共長久。

我設想,“靈魂紀念館”就像一座巨大的圖書館,擁有世界級的藝術(shù)建筑群和雕塑群,美麗幽靜、肅穆莊嚴。珍藏光盤的庫房在地下,能抵抗核爆炸、大戰(zhàn)、冰川等浩劫。建設這樣一座紀念館實在算不了什么難事,從人類每年花在肉體喪葬上的財力、物力中分出一小部分,千分之一,也許萬分之一,就足以為億萬靈魂提供這樣一個安身之處了。

一盒骨灰傳達出的只有一個死亡,而在同樣大小的空間里,卻能容納數(shù)百張光盤,每張光盤都可承載數(shù)以億計的信息。那些信息傳達的,卻是人生命的精華!

如果有這樣一個保存和紀念靈魂的地方,人類喪葬就具備了根本變革——從祭奠死者的尸骨轉(zhuǎn)為永存死者的靈魂——的基礎(chǔ)。無論一個人的肉體死了多少年,讀一遍他的回憶錄,他的靈魂就可以整體地再現(xiàn)一次,他的一生就從始至終地重活一遍。無論死者多么老邁,你都能從屏幕上看到他(她)年輕美麗的時光,也曾是少年,也曾頑皮、浪漫、戀愛,并且夢想……紀念館高水平的再現(xiàn)設備甚至能讓你看到親人像真的一樣活在他的歷史中,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你眼前。

有什么憑吊親人的方式比看他的歷史、讀他的回憶錄、聽他講述,或重溫他留下的日記書信更好?親人的靈魂與你同在。你將同他一起重走他一生的歷程,與他一道思考、激動、希望和反省,體會他的情感,讓他的智慧、經(jīng)驗給你啟迪,用他的生命之火給你點燃指路明燈。

而父親現(xiàn)在只有一個骨灰盒。我提出要把他與爺爺奶奶埋在一起。一個遠房二叔為我引路。夕陽下,二叔扛著鍬走在前面,我開著“紅旗”跟在他身后。路兩邊長滿莊稼。車在不平的路上起伏。爸爸,你終于回家了,坐著你造的車,由你的兒子駕駛。開著“紅旗”轎車回家的一路,我時刻在發(fā)動機的轉(zhuǎn)動中感受到父親的脈搏,籠罩我的車身的似是父親的擁抱,在“紅旗”的行走中,我感到父親活著,和車融為一體,和我融為一體。

爺爺奶奶的墳早已被平,那塊地里如今長滿了花生。二叔只能依稀記起他們埋在什么位置。我不要求精確,僅是想讓父親離他們近一點。說實在的,做這些都沒有實際意義,我只是不想讓父親繼續(xù)呆在陰森的骨灰堂里,他應該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得到松弛和舒展。

可以想象,如果一代代死去的人不是把他們的一生智慧帶進棺材或火化成灰,而是記載下來留給后人,那種遺產(chǎn)難道不比留下再多的金錢、房屋和遺產(chǎn)的價值都高出百倍嗎?現(xiàn)在的人都會有幾十年的晚年時間需要“打發(fā)”,有足夠的時間“固化”自己的靈魂,那不也是一種很好的精神寄托嗎?寫回憶錄不僅僅是個記錄經(jīng)歷的物理過程,也是對人生的總結(jié)和升華,除了對自身是一種修煉,對人類的道德文化肯定也有促進作用。

我相信,未來的“靈魂紀念館”將成為人類的智慧寶庫,最寶貴的人生圖書館,亦將成為哲學、文學、心理學、社會學、民族學、風俗學等各種學科的研究基地,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無價財富。有了“靈魂紀念館”,從此歷史將不再僅僅是強權(quán)的聲音,一旦人人都能留下自己的歷史,那些充斥以往歷史的謊言和偽說就不再有存身的位置。

如果讓我暢想下去,我甚至想到“靈魂紀念館”周圍有海一般的森林,其中每一棵樹都是用死者骨灰栽種的,樹上也許還有死者的銘牌。當后人在“靈魂紀念館”中憑吊完自己的親人,再坐到親人的樹下沉思,他會感覺到親人沒有死,就活在自己身邊。那風在樹葉間的■■低語,不正是親人講述著戰(zhàn)勝死亡的故事嗎?

而那時,當人類知道在死亡的無邊黑暗中,有這么一個地方在為靈魂燃燒著不熄的圣火,永世供奉著他們曾經(jīng)作為一個人而得到的尊嚴、智慧和理想,那么即使他們已化成塵土,那塵土也將自豪。

我在花生地里挖出一個坑。鄉(xiāng)親們覺得這樣埋葬父親似乎太冷清,毫無排場,也沒個什么市里鎮(zhèn)里的頭頭腦腦參加。我也許應當告訴他們,當年父親的追悼會可開得挺風光。上千人參加,各級領(lǐng)導出席,黨給做的評價甚高,花圈什么的海了。那時尚在“文革”后的平反昭雪之初,人們的感情還很新鮮,儀式也沒像后來那么簡化。上千人輪流跟我們?nèi)椅帐?把我的手都握麻了,一個挨一個到父親骨灰盒前鞠躬,光鞠躬就鞠了兩個小時。

我當時作為家里的長子,有一系列接觸父親骨灰盒的過程,然而那時,我腦子里想的是什么呢?我在那時不會說,即使現(xiàn)在說也會讓人不以為然,當我去拿起、放下骨灰盒、或是捧著骨灰盒行進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千萬別失手,千萬別讓這骨灰盒從我手里掉下。

老家的鄉(xiāng)親們不知道,龍口的市政府不知道,十年前在父親平反追悼會上向這骨灰盒鞠躬的上千人也不知道,被說成在“文化革命”中自殺又被不少人說成他殺的父親根本沒留下骨灰。在他的骨灰盒里,只有一個齒輪。

為了開那個平反追悼會,必須有一個能讓人面對的對象。骨灰盒是我去買的,而盒里不該是空的。如果骨灰盒從我手中掉下,當眾滾出一個齒輪,那似乎對鞠躬的上千人是個侮辱。人們的尊敬和悲痛應當給骨灰而不是一個齒輪。

暮色降臨的時分,埋葬父親骨灰盒的坑已經(jīng)挖好。在離別的一刻,我打開骨灰盒蓋看了最后一眼。骨灰盒內(nèi),齒輪反射著黯淡的天光。那是中國第一批“紅旗”牌轎車上的一個齒輪。它誕生于世時,父親正在意氣風發(fā)地領(lǐng)導著“紅旗”轎車的事業(yè)。我相信父親的靈魂會在那時傳遞進這個齒輪,哪怕只有一絲,這齒輪也比骨灰更接近他的真諦。

因此,這齒輪該得到人們、家族、鄉(xiāng)親們和我為它所做的一切。

第二天,離別家鄉(xiāng)之前,我最后一次來到埋葬了父親的花生地。家鄉(xiāng)的泥土散發(fā)著春天的芬芳。我的祖祖輩輩在這土地上生生滅滅,現(xiàn)在全部化成了虛無。父親也和他們一樣,只剩下一平方米的濕土,太陽升起就將無影無蹤。在這片家鄉(xiāng)的土地下,祖先數(shù)不清的尸骨中多了一塊金屬。我在心中默默地對父親說,等“靈魂紀念館”建起的那天,我將重返家鄉(xiāng),把他的齒輪拓在一片紙上,永久地安放在那靈魂的殿堂。

王力雄,作家,現(xiàn)居北京。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和論文若干。

猜你喜歡
骨灰盒骨灰死者
『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ORGANIZED GIVING
可攜帶骨灰盒風靡日本
把骨灰埋在球場
盜竊、貶損骨灰入罪的法律思考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
李昌鈺:替死者講話
HCN4、Cx43在電擊死者竇房結(jié)組織中的表達變化
鄧穎超的“骨灰盒”遺囑
河间市| 云林县| 老河口市| 怀远县| 大同县| 商丘市| 宁安市| 德昌县| 卓资县| 福泉市| 阿合奇县| 洪江市| 紫云| 河北省| 通辽市| 连云港市| 云和县| 朝阳市| 靖江市| 淮安市| 南涧| 曲水县| 兴山县| 巴彦县| 海晏县| 云阳县| 天门市| 鄂尔多斯市| 承德县| 凤翔县| 西峡县| 佛坪县| 丰城市| 高台县| 虞城县| 武功县| 新乐市| 和林格尔县| 东乌珠穆沁旗| 湟源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