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所謂"瀟灑",詞典里的解釋是"神情、舉止、風貌等自然大方,有韻致,不拘束。"本文的題目也許讓你不解:作文與"瀟灑"扯得上嗎?
問得有理,現(xiàn)有模式的作文,量你也"瀟灑"不起來。命題就是老師設下的圈套,你不鉆也得往里鉆(你敢不要分數(shù)?),《中學生作文選》又是給你的樣板,你不仿也得仿,但中學生仿中學生又能仿出個什么結(jié)果來?更要命的是還有人編了一本又一本《作文指導》,先是指東劃西讓你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再就左捆右綁讓你動彈不得。例如讓你寫個《家庭趣事》,竟有半數(shù)學生題材撞車,不約而同地寫了家庭卡拉OK競賽或家庭知識競賽。
老師的習慣思維讓你"瀟灑"不起來,評價機制的僵化又讓你不敢越"雷池"一步,考試稍做變化就原形畢露。1999年高考作文題為《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有多少考生束手無策不知如何下筆!有位考生靈氣尚存,他讓人和狗的記憶互通,而原題并無特殊限制,無奈卻被閱卷者判為"問題作文"。嗚呼,教師的思想如此不知變通,學生的文章又何以"瀟灑"?
結(jié)論已有:沿襲幾十年的舊作文模式從頭到腳都散發(fā)著一股氣息--痛苦。學生痛苦,老師也痛苦。這種以痛苦為代價的東西除了作業(yè)考試有用外,拿到社會上,非但不能經(jīng)世濟用,而且讓人思想僵化,只會求同,不敢生疑。
返樸歸真,才能走向瀟灑。只要你留意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們私下在寫著另一類文章,小到即興小品,大到仿金庸寫武俠小說或是學瓊瑤寫言情小說,反正他們是極為熱情地這么做著。那么,是繼續(xù)讓學生痛苦地寫"作文"好,還是干脆讓他們快樂地寫他們想寫的東西好?與其讓他們私下摸索,還不如讓他們堂而皇之地把他們愛寫的東西當成作業(yè)來寫。舊的"作文"呢?讓位吧!畢竟,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才是素質(zhì)教育之本啊,高考作文不也正在向考能力的要求轉(zhuǎn)向?
要這么干,教師首先要善于思想,并讓學生從"沒思想"到"有思想"。有了思想,文章才有它的價值,也才能走向"瀟灑"。畢竟,從"寫作文"到"搞創(chuàng)作"是個質(zhì)的飛躍。
收到《瀟灑作文》一書中的文章大多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的創(chuàng)作,嚴格地說,他們不屬于習慣意義上的作文,而是靈活多變的隨筆,這是改變舊作文模式的結(jié)果。它們思想獨到,不人云亦云;風格多樣,不一而足;語言"瀟灑",極富個性化。
(《作文新思維--瀟灑作文》海天出版社出版,定價:18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