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樹
美國攝影家菲利普·哈爾斯曼(1906-1979)出生于拉脫維亞,1928年移居巴黎,開設時裝和人像攝影室,1940年,菲利普·哈爾斯曼移民到美國并開始為《生活》雜志工作。他的作品在《生活》雜志的封面上刊出一百多次,是作品被用于《生活》雜志封面的最多的攝影家。因為對心理學的興趣,菲利普·哈爾斯曼漸漸把攝影創(chuàng)作集中到肖像攝影上。他的肖像作品都有極清晰的分辨率,但更重要的是,菲利普·哈爾斯曼抓取人物內(nèi)心精神的能力。1972年,他出版了題名為《目光和洞察力》的肖像攝影作品集,這里選出的艾伯特·愛因斯坦肖像就是其中一幅,菲利普·哈爾斯曼還講述了他拍攝這幅作品的經(jīng)過。
我是非常崇敬艾伯特·愛因斯坦的,他是我拍過的名人中我最崇拜的一位。這不只是因為這位天才創(chuàng)立了現(xiàn)代物理學的基本公式,而且他也是一位少有的有理想主義的杰出人物……。
怎樣才能在拍攝愛因斯坦時抓住這樣一位人物的精髓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子里思考著,而且時時讓我感到這一拍攝工作的難度。到了1947年,我終于鼓起了勇氣,在我訪問了多次愛因斯坦之后,帶上了我的相機和少量幾臺泛光燈。我們喝了茶,我問愛因斯坦能不能給他拍照片,并得到了同意。我就在愛因斯坦的書房里架起了燈光設備,教授已坐了下來,開始了他的數(shù)學計算,一切都顯得十分平靜。我拍了幾幅照片,一般而言,愛因斯坦是不喜歡攝影師的,他把他們稱為“光猴”……。
突然,愛因斯坦抬起頭來看著我的相機并開始與我講起話來。他講到他為他創(chuàng)立的E=mc 公式感到絕望;他給羅斯??偨y(tǒng)的信導致了原子彈的試驗成功;他的科學研究成果造成了那么多人的死亡。愛因斯坦問:“你有沒有讀到,美國聲稱他們現(xiàn)在要在俄國投原子彈,要趕在俄國人制造出更先進的原子彈之前先下手?”我全身心地感到,這位充滿同情心的科學家因他把自己的知識交到了政客手中,而幫助他們造出了這個惡魔一樣的殺人武器而充滿了痛苦。
愛因斯坦沉默了,他的眼睛充滿了悲哀,還有疑問和責備。
這一刻的景像幾乎讓我驚呆了,我極力控制著自己,按下了快門。愛因斯坦抬起頭來,我問他:“所以,你從不相信會有什么和平?”
“從不!”,他回答說,“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會有戰(zhàn)爭?!?/p>
要讓攝影師自己來判定自己的作品有時是困難的。我最先把這幅照片給愛因斯坦的女兒看。眼淚從她的眼里流出來,她說:“我無法講出這幅照片是多么打動了我。”教授本人則說得更公平一點:“所有的我的肖像照片我都不喜歡,這一幅,我不喜歡的程度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