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奕斌
逢年過節(jié),朋友相聚,總免不了熱鬧、慶賀一番。此時酒自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恐怕無人不曉:貪杯過度不僅不能助興、活躍氣氛,還會醉酒傷身,甚至釀成嚴重后果。
醉酒,也叫酒精中毒。酒中的酒精對人體神經系統(tǒng)的刺激很大。醉酒人出現行走不穩(wěn)甚至摔跤、嘔吐;隨后臉色蒼白、昏睡、血壓下降,有的陷入昏迷,極嚴重者可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
然而,不同種族、個體,醉酒后的反應是不同的,甚至相去甚遠。有的人一沾酒就臉紅,一聞酒味就惡心,而有的人則以酒代水,飲食自如。據研究,酒精敏感者,當攝入的酒精達到每公斤體重0.3~0.5 毫升時,即可表現出面赤、皮膚溫度升高、脈搏加快等酒精中毒癥狀。而酒精耐受者則可無任何癥狀。
據研究,黃種人中80%為敏感者,白種人中僅5%為敏感者。那么,為何不同種族、個體對酒的反應有這么大的差別呢?這得從乙醇的代謝過程及其遺傳基礎說起。原來,人飲酒之后,進入機體的乙醇可經肝臟內的乙醇脫氫酶(簡寫ADH,又可分為ADH1和ADH2兩種)的脫氫作用轉變?yōu)橐胰?后者又會經乙醛脫氫酶(簡寫ALDH,也有ALDH1和ALDH2兩種)的作用轉變?yōu)橐宜?然后再轉變成其它物質。
引起酒精中毒的真正直接"罪魁禍首"并非乙醇,而是乙醛。乙醛能刺激人體的肥大細胞,使之釋放各種血管活性物質,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使得患者顏面、胸部、頸部乃至全身皮下毛細血管擴張,引起面紅耳赤、心率快、皮膚溫度高等癥狀。此外,乙醛還會傷及神經系統(tǒng),導致心跳加快,使人產生惡心、頭昏等許多不適癥狀。
這就是酒精中毒的實質。由于不同的種族、個體,其體內所含的ADH和ALDH的成分、比例和數量有很大差別,如大多數白種人的ADH主要為ADH1,而90%黃種人的ADH主要為ADH2,而后者的酶活性為前者的100倍。所以,大多數白種人在飲酒后產生乙醛較慢,而黃種人產生、積蓄速度較快。
對于乙醛脫氫酶ALDH,大多數白種人含有較多的ALDH2,而90%黃種人則含較多ALDH1,前者酶活性比后者高出許多,故大多數白種人在飲酒后,體內乙醛轉變?yōu)橐宜岬乃俣瓤?而黃種人則慢。因此,具有ADH2和ALDH1者,其將乙醇轉變?yōu)橐胰┑乃俣瓤?而將乙醛轉變?yōu)橐宜岬乃俣嚷?故體內乙醛堆積多,因而對酒精最敏感;而具有ADHl和ALDH1者,乙醛產生慢,消除也慢,故對酒精次敏感。
至于具有ADH1和ALDH2者,因乙醛產生慢,而去除卻快,故體內乙醛堆積少,因而對酒精最不敏感。由于黃種人大多為ADH2和ALDH1這種類型,而白種人則正好相反,大多為ADH1和ALDH2類型,故黃種人對酒精的敏感性比白種人高得多,這就是國人易醉酒、易產生酒精中毒的原因。由此可見,不同種族對酒精敏感程度的差別是有其遺傳基礎的。
這種遺傳基礎在于編碼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基因存在差異,使得這兩種酶的活性在不同的種族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才導致了大多數黃種人比白種人更易引起酒精中毒。至于相同種族不同個體之間對酒精敏感程度的差異,除了受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影響外,同樣也是由于不同個體所含的ADH和ALDH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引起的。(本欄目責任編輯:魏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