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怒
感冒了,病人也許會想到服用APC、泰諾或康泰克等感冒藥。但是,這些藥之間的差別,人們往往不加深究,找到什么就吃什么。其實,這些藥雖然都是感冒藥,但使用時還得有個講究。
APC又稱復方阿司匹林片,為解熱鎮(zhèn)痛藥。內含三種成分:阿司匹林(具有鎮(zhèn)痛、消炎、解熱等作用)、非那西丁(口服后分解出對乙酰氨基酚而發(fā)揮解熱、鎮(zhèn)痛作用)及咖啡因。用于一般感冒時,每次1~2片,一日3次。由于阿司匹林容易誘發(fā)哮喘及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故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應慎用,對該藥有過敏史者和妊娠婦女則禁用。年老體弱患者,體溫超過40℃者使用時,應防止出汗過多,以免引起虛脫。
泰諾與百服寧、必理通等藥品雖然名稱不同,但實際有效成分均含對乙酰氨基酚。它們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較小,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因此適用于阿司匹林過敏者或禁忌者。肝、腎功能不全者也需慎用。不過,解熱鎮(zhèn)痛藥不能消除病因,只能減輕癥狀。若用藥后3日發(fā)熱不退或疼痛5日不止時,應該及時去看醫(yī)生。使用時還應注意劑量不宜過大,用藥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產(chǎn)生副作用。
康泰克為抗感冒藥,內含苯丙醇胺(有較強的血管收縮作用,能緩解鼻粘膜充血、腫脹,減輕鼻塞癥狀)和氯苯那敏(能減輕流淚、流涕、噴嚏等癥狀),適用于感冒初期。因劑型為緩釋膠囊,故只需每12小時口服1粒,24小時內不應超過2粒。12歲以下兒童、老年患者、懷孕和哺乳期婦女,以及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病、哮喘病、青光眼患者等,均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
大眾醫(yī)學200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