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平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針灸科,湖北*"430000)
摘要為了探討新的治療慢性腎炎有效途徑,采用中藥穴位注射治療普通型慢性腎炎45例。結(jié)果總有效率86.7%,治療前后的尿蛋白變化,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處理P<0.001,有極顯著差異。說明中藥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腎炎療法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
主題詞腎炎/穴位療法水針尿蛋白/穴位療法板藍根/投藥和劑量普通型慢性腎炎,國內(nèi)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和中藥治療已較為普遍,但療效并不滿意,副作用較多。為探討新的治療途徑,筆者用穴位注射治療,其療效較為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45例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14~20歲5例,21~30歲12例,31~40歲17例,41歲以上11例;病程最短1年,最長20年。全部病例均來自我院腎炎???。
45例中,頭昏20例,乏力34例,腰痛盩脹44例,水腫36例。實驗室檢查:血尿15例,管型5例,尿蛋白45例,尿素氮增高16例,肌酐增高16例。均為經(jīng)西藥、中藥治療效果不甚滿意者。
2治療方法
板藍根注射液4 ml加10%葡萄糖4 ml,注射雙側(cè)腎俞、足三里,每穴注射2 ml,隔日1次,20次為一療程。
3療效觀察
3.1療效評定
完全緩解: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尿蛋白含量為0,腎功能正常;基本緩解: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含量10 mg%以下,腎功能正常;部分緩解: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zhuǎn),尿蛋白減少,含量在10 mg%~100 mg%之間,腎功能正?;蛴兴纳?無效:經(jīng)3個療程治療,臨床癥狀、體征及化驗檢查無改善。
3.2治療效果
完全緩解12例,占26.7%;基本緩解11例,占24.4%;部分緩解16例,占35.6%;無效6例,占13.3%。總有效率39例,占86.7%。治療前尿蛋白含量為148.36±15.13 mg%,治療后52.09±7.76 mg%,前后差值為117.38±12.81 mg%,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處理P<0.001。45例中,最少治療7次,最多治療200次,平均治療次數(shù)62次,平均顯效次數(shù)17次。
4典型病例
代××,女,45歲,腎炎專科號:1475。1992年4月3日初診。主訴:頭昏乏力,腰盩雙下肢浮腫2年,曾在內(nèi)科住院,診斷為慢性腎炎普通型。用中西藥治療,效果不顯。后來本科就診。檢查:尿蛋白含量400 mg%,顆粒管型N,浮腫O,用10%葡萄糖4 ml加板藍根注射液4 ml注射雙側(cè)腎俞、足三里,隔日1次,治療5次后,檢查尿蛋白含量300 mg%,顆粒管型無,頭昏乏力癥狀消失。治療10次,查尿蛋白含量100 mg%,浮腫腰盩癥狀消失。治療20次,查尿蛋白含量0,鞏固治療3月,多次復(fù)查尿蛋白含量均為0。隨訪5年未復(fù)發(fā)。
5討論
5.1普通型慢性腎炎屬中醫(yī)"水腫"范疇。臨床觀察證明,慢性腎炎多屬脾腎陽虛型,水腫、腰盩又是主要癥狀之一,故選用足太陽膀胱經(jīng)腎俞穴和足陽明胃經(jīng)的足三里穴。在藥物上,選用了味苦性寒的板藍根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涼血作用?,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明,板藍根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的作用,并能增加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抗關(guān)節(jié)炎解熱等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扁桃體炎和慢性腎炎、腎小球內(nèi)皮細胞的增生炎癥細胞侵潤,調(diào)節(jié)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5.2本文穴位注射治療普通型慢性腎炎,療效較為滿意,其中完全緩解12例,基本緩解11例,部分緩解16例,總有效率達到86.7%。治療前后的尿蛋白變化的比較,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處理P<0.001,治療前后的尿蛋白含量有極顯著差異,說明穴位注射對尿蛋白的下降有明顯治療作用。證明這一治療方法在改善腎臟功能,調(diào)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和解毒抗炎上有一定作用。值得深入開展研究
。(收稿日期:1999-12-20,成平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