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 斯
導讀:我們的體制易出金牌,不易出巨星
沒脾氣
今年夏天,住在美國至少有兩件事比較遺憾,一是中國人拍的東方化的好萊塢大片《藏龍臥虎》在這里要等到冬天時才能看到,二是奧運會看不到實況轉播,除非你住在離加拿大不遠的地方(那里可以看到加拿大電視)。
現(xiàn)今人們接受新聞都是先通過電視媒體,然后如果還想深入了解再去讀報紙雜志。這次可好,大家都在網(wǎng)上看到比賽結果,然后才看到NBC的錄像。而NBC轉播最大的問題是,它是好幾項賽事穿插著播,這在實況轉播中很常見,因為幾項賽事同時進行,觀眾可以同時看到幾項比賽的進展??墒窃阡浵噢D播中還采取這種辦法簡直就是讓人沒脾氣。比如跳水,明明冠亞軍都知道了,可是NBC非得把它橫貫在一個晚上,播兩輪跳水,然后再播一輪短跑預賽,然后再播一輪跳水,然后再來一個撐桿跳,等等。弄得想看跳水的人沒法好好看跳水,想看撐桿跳的人也沒法好好看撐桿跳。你起身去做點其他事吧,一不留神,就把最后一跳給錯過了,除非你從7點到11點一直堅守沙發(fā)與電視(這是NBC每晚的奧運轉播時間)。所以,NBC收視率低也是他們罪有應得。
全球化
從觀賞的角度,如果對手比自己低太多美國人并不覺得是太好玩的事,所以他們的NBA愿意幫別國提高水平。比如這次的立陶宛隊中有四個球員都是在美國大學聯(lián)賽打球,還有NBA小牛隊教練去輔導,已經(jīng)完全是美國作風,所以才跟夢四隊有一比。這就引發(fā)我觀看本屆奧運之后的一個感想。雖然中國奧運代表團成績傲人,可是我感覺中國體育的管理體制還是非常封閉型的,像NBA要請中國球員加盟,這還有什么好想的呢?而中國自己可以驕傲的乒乓球呢,其實在保住冠軍之外,完全可以更多做普及工作,否則,瓦爾德內爾后繼無人,你還能那么關注冠亞軍決賽嗎?
泳壇巨星波波夫在澳大利亞居住、訓練,他的教練也帶出成績輝煌的澳大利亞泳手。自行車大賽是法國人的專利,所以美國人阿姆斯特朗是住在法國訓練,參賽的,因為你必須在高手云集的環(huán)境中去成長。
美國的花樣滑冰基地世界一流,而且各種巡回表演賽等搞得很好,所以俄羅斯的很多世界高手都住在美國訓練,表演。非洲的馬拉松選手有在日本訓練的,日本的馬拉松女子世界冠軍又曾在美國科羅拉多訓練……
中國的體育制度還帶著非常強的軍事化味道,這從很多體育詞匯就能看出,什么“退役”,什么“老將,小將”,什么“犧牲精神”,什么“完成任務”,等等。我不想對這種制度過多置評,因為中國與西方的體育建制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制度,但如果你想在目前這種條件下取得這么多的獎牌,也許只有你這種制度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西方人不講讓球,西方人不喜歡讓小孩四五歲就進體操房訓練,西方的運動員在從事運動的同時還要料理生活中其他的很多事,等等,也許我們現(xiàn)在如果采取這種制度那就很難取得這樣的成績。但我覺得有些地方能夠開放還是可以開放。足球運動員可以送出國訓練,為什么田徑或游泳運動員不行?國家沒有經(jīng)費可以讓企業(yè)贊助???乒乓球和跳水水準高,為什么不成立訓練基地也允許世界各國運動員來學習呢?所有人都如此狂熱地希望北京能主辦奧運,但這是由你在國際體育運動中的參與所決定的,而參與決不僅僅是獲得了更多的金牌,也有你對某種運動發(fā)展做的貢獻和努力。
精神氣質
對我而言,本屆奧運中國選手最大的贏分我看倒不是金牌,而是精神氣質,有了一種的確是新世代的感覺。這一點美國人也注意到了。美國是崇拜強者的國家,所以你倒不用擔心,只要你出色,溢美之詞他們絕不吝嗇。中國跳水隊員總是讓解說人嘆為觀止,對伏明霞更是寵愛有加,不明白她為什么22歲就被稱為“老”而不能繼續(xù)跳臺比賽,對中國女足他們絕對惺惺相惜,認為孫雯是那種“好像長著六只眼睛”(《紐約時報》語,應該是我們“眼觀六路”的英語翻版)的球員,體操男隊更是露臉,因為推翻俄羅斯王朝而成為鏡頭追逐的中心,而且隊員的活潑面貌成為媒體寵兒,奪冠場面一再被收入NBC的精華剪輯(男女體操隊的頒獎儀式雖然都沒有美國隊的份,NBA也都轉播了頒獎儀式)。
裁判
我對中國體育文化最不耐煩的一點就是關于裁判的議論。有裁判的比賽就會有一定爭議,但我覺得中國人對裁判的抱怨簡直是無出其右的。什么東西一輸,就有裁判的份,而那些贏的項目,好像就是“我們的實力戰(zhàn)勝了裁判”之類。這種非理性的東西有時讓我哭笑不得,那種覺得自己永遠是受壓迫者的心態(tài)也令人可悲。事實上,我們在裁判打分的項目上贏得最多,那些不需要裁判打分的游泳、田徑比賽卻是連露一小臉的機會都少,這你又如何解釋?如果說熊倪當年14歲輸給洛加尼斯有洛加尼斯偶像因素的成分,難道12年后被稱為跳板王的他就沒有一點受裁判寵愛的成分嗎?
(美國解說說他是sentimental favorate,因為不是你一個人記得他當年跟洛加尼斯的比賽)如果說霍爾金娜只要戰(zhàn)勝自己完成動作冠軍就是她的,那么伏明霞在裁判的心目中不亦如是嗎?如果有裁判的人為因素存在,你不能說你就永遠是輸家,何必老以為自己是灰姑娘?
這一點,我比較欣賞美國人比較理性的方式。像NBA這樣激烈的比賽,你也很少聽到太多不服裁判的議論,基本上是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自己運氣不好或發(fā)揮不好,沒有動輒抱怨裁判的。像中國足球聯(lián)賽那種裁判比球星還出名的事還真是沒聽說過。美國體育轉播有很多是退役運動員做解說,尤其是體操、跳水、滑冰等技巧項目,因為很多時候真的是外行看熱鬧,那些莫名其妙的動作名詞你能記住幾個?這一點我覺得值得中國借鑒,一個是解說專業(yè)化,一個是退役運動員也有一個可以考慮的出路。當然這要求此人有點口才,但美國運動員賽前賽后接受采訪的訓練多了,說幾句話應該不成什么問題,何況是自己專業(yè)。NBA重點轉播的奧運幾大項是游泳,田徑,體操,跳水,球類。這里中國隊只在體操和跳水中露面多,他們的解說我聽著都很實事求是,美國隊不行就是不行,俄羅斯隊中國隊行就是行,比如中國隊的胡佳被打出五個十分的動作,解說連呼完美,在裁判打分出來之前已預測說如果是她肯定打十分;美國贏得女子跳臺,她說不是難度高,而是穩(wěn)定加水花??;熊倪一跳完最后一個動作,她就說肯定贏了,所以我覺得他們解說很客觀很專業(yè)。體操隊黃旭的雙杠一直被解說夸好,結果下來時因為墊子滑沒有站穩(wěn),美國解說大呼教練應該去complain(申訴)墊子有問題,因為跳馬已出現(xiàn)過器械問題,NBA這時馬上給了教練一個鏡頭,觀眾席上男隊同伴驚訝鏡頭,中國教練并沒有提出異議,解說說,如果是我我會去申訴。他們是,如果真有意見,他們會去申訴,如果你不申訴,你也不必下來嘟嘟囔囔,因為那沒有任何意義。除了有一點阿Q。
游戲規(guī)則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我們爭辦奧運活動,我覺得也是我們的組織者更加了解別人的一個過程。也許你不同意別人的規(guī)則,可是你急著要參與一個你是后來者的游戲,你不能不先搞懂規(guī)則并按這規(guī)則行事。比如,鄧亞萍去競選奧運運動委員會落選,那是肯定的事。你不能以為有薩馬蘭奇這個老頭子認她大家就一定知道她。乒乓球是剛剛加入奧運會兩屆的運動,而鄧亞萍年紀不大就退役了,你看最高票當選的布勃卡波波夫之類都在體壇多少年了?一個是運動項目不普及,一個是運動員退役年齡早,就算靠薩馬蘭奇照顧上去了,也沒有說服力啊。比如美國的棒球運動員他也不可能當選奧運委員,除了美國,古巴,日本,中國臺灣,誰玩棒球?另一方面,我們的體制易出金牌,不易出巨星,因為只要奪了金牌完成任務就得趕緊想以后的人生安排了,不像人家的運動員橫跨四屆運動會的同時該念書的念書,該結婚的結婚,該生子的生子,該掙錢的掙錢,其他的也沒耽誤,所以也沒什么好早早退役的。中國隊缺少那種多屆衛(wèi)冕,或多枚獎牌的人物,有一位伏明霞還不力捧,差點就遠離了國家隊。
還有王軍霞,長跑是中國人最有希望的項目(君不見到了中長跑比賽就冒出一堆白人,而短跑項目根本就是各國黑人運動員在比),而且是比較容易不受年齡限制的項目,王軍霞卻輝煌了一次就沒影了。我看女子馬拉松賽,當日本選手跑進奧林匹克運動場時,千萬人為一個孤獨的身影發(fā)出巨大的歡呼,那一刻的榮光真是其他項目無可企及。我希望聽到一個中國運動員說,我就是為了這一刻的榮光而跑,為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而跑,當然,它給祖國同胞帶來的歡樂讓我更感輝煌。我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完成了領導布置的奪金任務,沒有辜負祖國人民的期望?!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