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官府的大堂上,每每掛有“明鏡高懸”的匾額。這四個字是怎么來的呢熛啻有兩種說法。
據(jù)晉代道家葛洪的《西京雜記》載,秦朝滅亡,劉邦進入秦始皇的咸陽宮里,看到無數(shù)珍寶奇物,其中有一塊方鏡“寬4尺,高5尺9寸。表里有明,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扌門心而來,則見胃腸五臟;人有疾病在內,則知病之所在。如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用它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边@段記載雖有夸張成分,但因此鏡出于秦地,故稱“秦鏡”。又因為此鏡功能奇特,所以人們便用秦鏡來比喻官吏精明,善于斷獄判案。后來,不論是貪官、昏官還是糊涂官,為了標榜自己“清正廉潔”、“公正嚴明”,都在公堂上懸掛一塊“秦鏡高懸”的匾額,來盜譽欺世。
另據(jù)傳,戰(zhàn)國時神醫(yī)扁鵲的醫(yī)所懸掛著一塊寶鏡,可以照透人們的五臟六腑,每當扁鵲為人診病時,就讓病人站在鏡前,他從鏡中觀察臟腑病變情況,然后對癥下藥。因扁鵲是秦越人,所以那塊寶鏡被人稱為“秦鏡”。后世醫(yī)家看病也懸掛一塊鏡子。因此有人諷之:“庸醫(yī)效古圣,堂前懸明鏡。鏡本凡間物,藝技亦平平。類貓而畫虎,自欺亦欺人……”到了唐代,一些官吏也在大堂上懸掛秦鏡。到了宋元,“秦鏡高懸”不知怎的演變成“明鏡高懸”了。
熇嬖埃犙∽浴斷繽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