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克
我有幸在北京見過谷川俊太郎先生,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先生平和、素樸,看上去身板硬朗而溫文爾雅,仿佛有徐徐清風自身體內部吹出,發(fā)散著幽深的文化底蘊。他使我想起古代中國的一個詞:“寧靜致遠”。譬如天宇的一輪朗月,光華如水,波瀾不驚。激情是內在的,球心里有大火,熔巖在沸騰。
《嫉妒》詩如其人。雖名曰“嫉妒”,卻寫得一點兒也不乖戾尖刻,也沒有宣泄怨恨和憤懣之氣,反而顯得十分寬宥,因為詩人始終懷著一顆愛心在寫作。這首詩僅解讀其顯在的意思,不進行任何闡釋,它也完全可以獨立呈現(xiàn)。可以理解為表達詩人對大地的熱愛,以及這種摯愛無法滿足的遺憾(嫉妒)。而其隱在的意味,不同的讀者則通過不同的管道進入詩的核心。在我看來,它表現(xiàn)的是對女性的渴慕。詩人以假定的身份開口說話:我如果成為王者,我會渴望征服你的全部疆域,包括細小的河流和偏僻的角落。然而,可惜這僅僅只是幻象,“其實,我連一張地圖都不曾擁有?!边@一句“急轉彎”似的感嘆,十分絕妙,從一個擁有大地的王者,到其實連一張“畫餅充饑”的地圖都無法得到,瞬間落差異常巨大,殘酷而給人以震撼,道出了深深的無奈。緊接著又遭遇第二重失落:“當我走在自以為熟悉的路上/卻突然看到從未見過的美麗牧場/我的身體仿佛凍得僵硬邁不開腳步”——本來自以為“閱盡人間春色”,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在天地的大美面前原來“一葉障目”,“我寧愿那廣袤的土地是一片沙漠”這個句子終于透露了詩人再也掩飾不住的嫉妒。而更加令人喪氣的是,“毋庸說征服/連探險我都無法完成/便迷失在你的森林里/說不定將會倒在路邊死去”。“我”惟一奢望并將感到慰藉的是,“為我而歌的那首挽歌,除了我,不會傳入任何人的耳朵?!遍_始時詩人對愛的野心和期望值都非常大,發(fā)展到最后只剩下可憐的一點奢求,全詩一波三折,表面上步步為營向后退卻,卻在暗地里將情愫層層推進,敘述的陷阱體現(xiàn)了美學上的良苦用心。
這首詩在整體上樸實無華,語境平和,不使用刁鉆古怪的意象。但卻無處不涌動著生命的狂喜。平淡就是激烈,樸實就是奇崛,這就是谷川俊太郎給我們的啟示。
〔責任編輯商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