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 真
"小不點"身高僅有1米,而且患有可能會遺傳的"脆骨癥",但她堅決要生孩子……
脆骨癥的發(fā)病率僅為二十萬分之一,很罕見,像她這樣懷孕生子的患者就更為罕見了。2001年6月,記者專程趕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在婦產(chǎn)科特別監(jiān)護病房里,采訪了"袖珍媽媽"顧韶君。
"小不點"的幸福愛情
70年代初,顧韶君出生在上海遠郊的松江農(nóng)村。兄妹4人中她是老二,下面還有兩個妹妹。她出生后,前幾個月還很正常,但半歲以后開始頻繁地出現(xiàn)骨折現(xiàn)象,醫(yī)生說這是"脆骨癥",醫(yī)學上叫"成骨不全"。這種病雖然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患者在發(fā)育階段極易骨折,會嚴重影響骨骼生長,成年后肢體畸形,個子矮小。
顧韶君成年后,骨折自然停止了,但由于小時骨折的次數(shù)太多,骨骼未能正常生長,致使她身高僅有1米,成了長不大的"小不點"。更為不幸的是她雙腿殘疾,只能扶著小板凳行走。
"小不點"有一顆善良的心,生性活潑,樂觀開朗。由于身體原因,她只讀了3年小學?;丶液?她學會了一手打毛衣的絕活,村里大姑娘小媳婦都愛找她學打毛衣。"小不點"的名聲越傳越遠,許多鄉(xiāng)親上門定做毛衣。
張佩軍就是在前來定做毛衣時認識顧韶君的。那時他正是心情低落的時候,愛說愛笑的"小不點"深深感染了他。他以前談過幾次對象,都因感情不合而分手。真是天造良緣,他對"小不點"慢慢有了感情,每天都找借口到她家坐坐,并且愛上了這位身殘志堅的姑娘。顧韶君漸漸感覺到了張佩軍對她懷有特別的感情,但她做夢都沒想到1.68米的"偉岸"小伙兒會愛上自己這樣的人,很長一段時間里,她有意疏遠張佩軍。
后來交往的時間長了,"小不點"終于敞開了心扉。二人談理想、談人生、談愛情……歡樂的笑聲常常擠出屋子飛到窗外,兩顆年輕的心越靠越近。
2000年春的一天,張佩軍終于向心愛的姑娘表明了心跡:"韶君,嫁給我吧,我會一生一世對你好!"顧韶君心里非常感動,但嘴上卻說:"不行,咱倆不合適!我會拖累你的。你娶我就要照顧我一輩子啊,這對你不公平!"張佩軍緊緊握著她的手說:"韶君,答應我吧!我已經(jīng)認真考慮了好長時間,你什么都不用說了……"
顧韶君滿面羞紅。從此,在灑滿陽光的鄉(xiāng)間小路上,張佩軍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小不點"徜徉在愛河里。不久,兩人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開始了新的生活。
"小不點"要當媽媽
張佩君是獨生子,父母都已年邁,他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土里刨食的日子很苦,但顧韶君對清貧的生活非常滿足,只要能和心心相印的人長相廝守,就是莫大的幸福。
2000年10月的一天,剛吃過早飯,顧韶君突然翻腸倒肚地大吐起來。佩軍嚇壞了,慌忙扶住她連聲問是不是病了,并喊來了村醫(yī)。醫(yī)生看后笑了起來:"有喜了!你要當爸爸了!嘔吐是妊娠的反應,不用擔心,過了3個月自然就好了。"
有了愛情的"結晶",張佩軍一蹦三尺高,高興的整天合不攏嘴,變著花樣給妻子做好吃的,一有時間就推著她到村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3個月過去了,"小不點"被養(yǎng)得白白胖胖,佩軍卻瘦了一圈。
除了是大齡孕婦妊娠反應較強烈外,顧韶君身體一直很好,沒出現(xiàn)什么異常。
2001年2月26日下午,張佩軍陪妻子來到當?shù)匾患裔t(yī)院檢查身體。醫(yī)生的話讓二人肝腸寸斷:顧韶君的病十分罕見,發(fā)病的幾率只有二十萬分之一。至于懷孕的患者,更是極為罕見,因為"脆骨癥"可能會遺傳。醫(yī)生建議立即終止妊娠,顧韶君一聽就哭了:"醫(yī)生,請您幫幫我,一定讓我生下孩子!"張佩軍也拉著醫(yī)生的手說:"醫(yī)生,想想辦法吧,只要能生下孩子,付出什么代價我都愿意!"醫(yī)生愛莫能助地擺擺手說,不是我們不救你,實在是沒辦法。
夫婦二人心情沉重地離開了醫(yī)院。在回家的車上,顧韶君不住地埋怨自己:"我真沒用,連個孩子都不能生!我真沒用……"佩軍安慰道:"韶君,不要難過,明天我們再去別的醫(yī)院看看,也許還有希望!"
第二天,夫妻倆走進了一家規(guī)模較大的醫(yī)院,檢查結果仍是不能生育,必須馬上終止妊娠。二人仍不死心,接連又到上海市的其他三家醫(yī)院求診,得到的仍是同樣殘酷的答案。顧韶君絕望了,整天以淚洗面,茶飯不思。佩軍心想,這樣硬拖下去也不是辦法,還是早點去做人流吧!看著妻子日益憔悴的臉,他心如刀絞,下定決心明天就去把孩子打掉。"韶君,還是相信科學吧,我們明天就去引產(chǎn)!"她哽咽著說:"好吧。"
3月6日,已有6個月身孕的顧韶君來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準備做引產(chǎn)手術。在產(chǎn)科,她啜泣不止,一遍又一遍地說:"我想生個孩子,生個孩子……"
"小不點"太幸運了,這一次遇上了德醫(yī)雙馨的羅來敏教授。羅來敏是產(chǎn)科主任,并沒有立即讓她終止妊娠,而是決定在進行全面檢查、全面評估之后再說。院方極為重視,由羅來敏教授等幾位專家組成了治療小組,連夜查閱了大量醫(yī)學資料。資料顯示,此類患者的智力及其他臟器、生殖功能等均不受影響,從醫(yī)學角度來看,可以結婚,而且能夠生兒育女。世界各地同類患者懷孕生子的,"脆骨癥"遺傳的可能性并不大。英國患有"脆骨癥"的孕婦成功生育的,竟然達到15例。
為了穩(wěn)妥起見,羅來敏教授還專門查到了國內(nèi)第一例此類患者生子的檔案。那名患者是廣州人,身高不足1米,于80年代先后生育了兩個孩子。醫(yī)生追蹤調(diào)查到大孩子6歲、小孩子3歲,結果只是眼睛有一點輕微的藍色,并沒有出現(xiàn)脆骨癥。這一發(fā)現(xiàn)使羅教授心里一亮,對"小不點"充滿了信心。
第二天,治療小組對"小不點"進行了全面檢查,發(fā)現(xiàn)腹中胎兒的生理結構正常,最后做出決定:暫不引產(chǎn),密切監(jiān)護。根據(jù)"小不點"的身體狀況,采用"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案,即如果身體一直良好就正常生產(chǎn),反之引產(chǎn)。
"小不點"住進特別監(jiān)護病房
3月8日,顧韶君作為一名特殊孕婦正式住進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特別監(jiān)護病房。醫(yī)院對她特別照顧,病房里空調(diào)、彩電、冰箱、沙發(fā)一應俱全,以便讓她在優(yōu)雅舒適的環(huán)境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讓肚子里的小寶寶健康成長。
住院后,顧韶君徹底拂去了前段時間積壓在心里的陰霾,做媽媽的喜悅讓她笑口常開。專家小組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她的身體狀況。由于她身高只有1米,腹腔容量小,胎兒的不斷長大會使她的心肺受到壓迫,心臟移位,胎兒的生長會因此受阻。醫(yī)院心內(nèi)科、肺內(nèi)科、麻醉科等集體會診后,采取了胸腔減壓措施,并采用了"促胎成熟療法"。
在醫(y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小不點"情緒穩(wěn)定,精神愉快,沒有出現(xiàn)異常反應。
為了讓妻子吃好睡好,張佩軍幾乎形影不離地陪伴在顧韶君身邊。看著大肚子的"袖珍"老婆,張佩軍眼里滿是愛憐之情,他每天都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買新上市的新鮮水果。為了讓妻子睡好,他天天用熱水給她泡腳,他對妻子無微不至的關愛,連護士都看得眼紅,直夸"小不點"真有福氣!
4月中旬,治療小組對"小不點"進行了第二次全面評估,結果非常理想:妊娠狀態(tài)良好!
顧韶君的預產(chǎn)期是6月17日。由于她腹腔較小,胎兒越大她越難受,各種危險性也隨之增大,因此早在5月上旬,院方就做好了剖腹產(chǎn)的準備。但另一方面,醫(yī)院決定盡量延長"胎齡",這樣對胎兒成長很有好處。進一步檢查發(fā)現(xiàn),"小不點"身體各方面指標都很正常,醫(yī)院決定繼續(xù)觀察,暫不做手術。
"小不點"的故事引起眾多媒體的關注,牽動了許多善良人的心,不少市民和單位前來探望,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買來了鈣片;有人提前送來了嬰兒用品;"月子中心"想的更遠,工作人員主動上門聯(lián)系,表示愿為出院后的母嬰免費服務。
"小不點"生下一個胖小子
6月11日,醫(yī)生又做了一次產(chǎn)前檢查,結果胎兒正常,羊水量也正常。剖腹產(chǎn)的最佳時機已經(jīng)成熟,羅來敏教授當即決定:明天手術。
當醫(yī)生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顧韶君時,體重僅37.5公斤的"袖珍孕婦"喜極而泣,只是一個勁地重復:"謝謝醫(yī)生,謝謝醫(yī)生……"
6月12日,"小不點"懷孕后第39周零1天。上午8時,在親人們期盼的目光中顧韶君被推進了手術室。醫(yī)院高度重視這次手術,派出多名精兵強將組成"顧韶君手術小組",羅來敏教授親自主刀。8時20分,一切準備就緒,手術開始了。經(jīng)過28分鐘緊張有序的手術,8時48分,一個長48厘米、重2845克的健康男嬰比預產(chǎn)期提前5天來到了人間。嬰兒生下后,好像在娘胎里沒睡好,閉著眼睛不叫一聲,仍埋頭大睡。醫(yī)生提起他的小腿,左右腳底各拍了一巴掌,小家伙才"哇哇"大哭起來。
嬰兒很健康,心肺功能良好,最讓人擔心的骨折癥狀也沒有出現(xiàn)。不過,醫(yī)生說,雖然嬰兒現(xiàn)在一切正常,但是否被遺傳有"脆骨癥",還要跟蹤觀察到2歲左右才能確定。
剛被推出產(chǎn)房的"小不點"有些疲憊,盡管只能躺在床上,但仍不時向孩子投去關愛的目光。孩子圓圓的腦袋,紅撲撲的小臉,非??蓯邸埮遘娊o孩子起名"張偉奇","偉"即偉大、偉岸,希望孩子將來又高又帥;"奇"是指孩子生下來后一切正常實屬奇跡。顧韶君的身體恢復很快,第二天就能起床,一個星期后就拆線了。
6月25日上午各方面恢復得都很好的顧韶君出院了。抱著心肝寶貝,顧韶君一邊笑得合不攏嘴,一邊皺眉發(fā)愁--過去自己織毛衣每月能掙上二三百元,如今只能靠丈夫一個人了,而她身體又不方便,不能獨自帶孩子,需要丈夫照顧,這樣一來,丈夫暫時就不能出去工作了。
張佩軍告訴記者,靠人資助不是長久之計。"等孩子再大一些,我就出去工作。掙錢養(yǎng)老婆、養(yǎng)兒子,這是我的責任!"他說。由于醫(yī)生說要跟蹤觀察到2歲左右才能確定孩子是否患病,顧韶君目前還有些擔心。她說:"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子一切正常,健康成長!"(責編 王文思)